日本大企業家的八個條件
日本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家。這些人是怎樣成為企業家的,是怎樣成為大企業家的,一直都是想成為企業家的人所關注的問題。日本的野田正彰采訪了15名日本企業最高的經營者,對這15個人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比和研究,總結出了成為大企業家的八個條件。這八個條件是:
1.年齡在30至35歲之間,即可以認為是“將作出業績的人”。
為了帶動組織完成一項重大的工作,就需要在30到35歲期間掌管周圍人們寄予期望的某些領域,通過體驗,提高自己的身價。
2.具有穩定的男子形象,經得起變化,在決定意誌時富有不動搖的靈活性。
15名最高經營者中,14人都是家裏的長子,或者是被當做長子的人。長子的教育是使之具有很高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經得起變化和在決定意誌時具有不動搖的靈活的人格,是經營者必不可少的條件。
3.起初並沒有想當經營者,後來和企業一體化是變得強有力的秘密。
在15名經營者中15人是理工科畢業,另外在文科係統中,法學部畢業的經營者居多數。像這種不是專攻經營學的、畢業於各種大學的畢業生進入企業之後,要使自己和企業融為一體,而且有朝一日成為企業的經營者。可以認為,在企業的範疇內起步時不搞分化,有益於培養對企業的忠誠心,同時也使日本的經營者變得十分強有力。
4.現實主義加理念,等於是克服挫折、創造現狀和培養可變力。
在現實主義基礎上,沒有若幹自我中心性的理想主義,就不可能成為經營者。對現狀持有否定性傾向的人,那就是逃避性地生存,隻追求自己的理想,這樣是不能成為經營者的。如果隻是個現實主義者,就不能適應技術革新。在對現狀持肯定性態度的現實主義基礎上,注入想要貫徹自己的理念的堅忍精神,這樣的經營者才能經得起各種危機的挑戰,並能以創造變化為快。
5.增強危機感並越過危機感,僅僅忍受的態度是不能維持企業的。
日本的經營者具有認為危機意識好的性格。當麵臨危機時,不僅是自己強烈地意識到危機,而且讓周圍的人也強烈地意識到危機。同時,製定出明確的方針,明確地向周圍的人表明,危機能夠克服,使周圍的人也抱有希望和目標。危機感是能夠轉為努力的動力的。
6.支撐經營者的野心具有兩麵性並和一體化重疊。
一般可以認為,被稱為有野心的人中有兩種傾向。當經營者的野心帶有私心傾向的時候,周圍的人就會認為那恐怕是為了成為掌權者,有強烈的上升意識,是顯示自己。另一方麵,如果野心帶有公心傾向,那就可以認為是為解決課題而熱情工作的人。日本的經營者要求一體化的欲望強烈,所以,他們往往有由內向外的波紋狀設想,在鞏固公司內部以後向外發展,在勞資協調的基礎上確定經營方針,把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擴大到最大限度以後,再向海外發展。這就形成了日本的企業文化。今後大概還需要采取的一種策略是:一方麵承認內部存在著對立和矛盾,同時向外界做工作,然後把在外界取得的經驗和業績運用到內部。
7.企業社會有四個係統,把任何一個係統擺在前麵都能使組織發生變化。
第一是血緣關係係統;第二是作為序列係統的論資排輩、按學曆給待遇和實力主義;第三是有層層橫向的組織維持係統,下班以後的交往、事先疏通或決定意誌的審批製、小集團活動;第四是確立由管理人員和經營者統一的領導係統。這四個係統是相互複合在一起起作用的。所以,任何一個係統擺在前麵都能使那個組織產生特色。但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業界為了向社會開放,還是應該縮小血緣係統。
8.產業結構的轉變,特殊化的時代結束,多樣化的文化提高質量。
單純的產業的發展大概會使社會走向邪路。作為戰後的經營者的生活文化來說,高爾夫球所起的作用好像很大。打高爾夫球是高度成長時期的經營者和政治家脫離普通百姓的一種娛樂活動,同時,打高爾夫球也為他們提供了社交場所。但是,今後的社會不是通過搞特殊化來創造文化,而是應該由多種文化來提高質量。
要點:
日本戰後建立起來的企業起初都不大,現在日本的大企業家最初也都是從小企業起家的。一大批和這些大企業家一起成長的企業和企業家最終沒能發展成大企業和大企業家,有許許多多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野田正彰所說的這八個條件。正是這八個條件造就了大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