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局術:話裏有話,局裏有局(2)(1 / 3)

古為今用:

鬼穀子是先秦時縱橫學派的一大宗師,同時,也是兵家神秘的一代祖師。相傳他在青溪山上向龐涓、孫臏傳授謀略與兵法的時候,一天,他有心想測試一下兩位弟子這一陣子學得怎麼樣,便坐在一個山洞裏向兩人問道:“你們誰有本事騙我走出洞外?”龐涓便搶先一步連哄帶嚇,甚至揚言要放火燒洞,不論他如何威嚇,鬼穀子都安然不動,因為他知道龐涓的目的是要把他弄出洞去,所以防範得很緊。孫臏卻反其道而行之,承認自己愚笨,說無論如何是無法將老師騙出洞外的。不過,他接著說:“如果老師是在洞外,我倒有辦法騙老師走進洞來。”鬼穀子聽後當然不信,便信步朝洞外走去,誰知他的腳剛一踏出洞外,孫臏便在背後高興地拍手叫道:“老師,我這不是把您請出洞外了嗎?”

孫臏哪裏愚笨,他是布下了圈套讓老師鑽——鬼穀子果然上當受騙。為什麼呢?因為孫臏先不說自己愚笨,哪裏騙得過老師?這就使鬼穀子放鬆了警惕,疏於防範。這一典故雖似笑料,但卻是引“蛇”出洞的最好例證。

許多人時常保持一分警戒之心,可以一旦放棄警戒,就幾乎喪失了抵抗力。如果你被對方侵入了警戒防線,警戒心反而居無意識之中減弱了,一些狡猾的詐騙犯通常就是利用人的這種心理弱點,施放狡猾的攻心煙霧,使一些善良的人們不知不覺地屢屢上當。

有則外國小故事說:有個叫米勒的人聽到一個鞋匠誇口說,誰也騙不了他。於是,米勒想試一試他的深淺。

這天,米勒在街上碰到了這個鞋匠,便拉住他說:“你在這裏站著等我一會,我馬上就來,讓你看看我是怎麼騙你的。”說完,米勒便走了。

鞋匠真的以為米勒會轉回來騙他,心想,我還倒要看看你有什麼騙人的高招。結果他在街上等了好幾個小時,也沒有看見米勒回來。正當他等得實在不耐煩時,他的一個朋友走了過來。“鞋匠,你在這裏傻站著幹什麼?”

鞋匠便把他遇到米勒的事情告訴了這位朋友,他的朋友聽後哈哈大笑起來。

“你真傻,上了人家的圈套還有知道,米勒把你騙了,他根本就不會回來了。”

這則小故事,與孫臏誘鬼穀子出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用後一目的作為誘餌,布下陷阱,使對方心安理得地上當受騙。

人的心理障礙通常是有準備的,遇到相關情景即表現出來,這種心中的準備為“心理組織”。通常,“不”的心理組織不可能突然變為“是”的心理組織,必須巧妙地朝“是”的方向誘導,才會逐漸造成“是”的答案。而這個過程是多變的,難以定型的,需要你隨機應變。

習慣於頑固拒絕他人說服的人,經常都處於“不”的心理組織狀態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呈現僵硬的表情和姿勢。對付這種人,如果一開始就提出主題,絕不可能打破他“不”的心理組織。所以首先應該盡量讓他輕鬆化,並提出不勉強的問題,使對方反射地答出“是”的答案。然後,循序漸進,加以引導,就會將對方逐漸引至你所期望的答案。

請看如下回答:

“兔子跑得比烏龜快吧?”

“兔子也會打瞌睡吧?”

“這時烏龜就能超過兔子吧?”

“是。”

“結果烏龜比兔子先到達終點,我們可以說烏龜比兔子跑得快吧?”

“是。”

一般來說女性不易抵抗這種說服術,所以想說服不易打開心胸的女性或態度不開朗的女性時,用這種方法可以收到相當效果,在頻頻答“是”的情況下,對方“不”的心理組織自然會向“是”的方向傾倒,而產生“是”的態度。這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話導入正題,對方一定會很樂意地答出“是”的答案。這實際上是一種階梯層次法,每次讓對方上一小級台階,花費不大的氣力,當上了幾個台階之後,你會發現對方已經接近你的目的了。

具體說來,運用這一技巧有以下幾個技巧:

(1)誘“敵”深入

在對方攻擊自己準備得最充分、最有說服力的論點時,暫時避而不答,含而不露,造成本方防守空虛,理屈詞窮的假象,引誘對方放心大膽地繼續前來進攻;一旦時機成熟,突然拋出最有力的論據,使對方措手不及,擊破對方的攻勢。這種戰術還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之明明占據優勢的論點也不敢貿然出擊。比如在一次辯論賽中,南京大學與台灣大學進入決賽。在決賽中,台大隊指責南大隊舉出曆史的經驗說明人類和平共處的可能性。隻能借助於神話的想像,大談什麼“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南大隊開始避而不答,呈退縮之狀,台大隊因而越發來勁,兩次三番地從曆史的角度加強攻勢,此時觀眾開始為南大隊擔心,而南大隊不失時機地拋出了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關於戰爭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產物這一著名論斷,以及澳洲土著人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根本沒有發生過戰爭,愛斯基摩人那兒從來就不知戰爭為何物等例證,予以堅決回擊,收到了效果。台大隊後來就不敢再從曆史的角度來出擊了。因為他們已經被誘得十分深入,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