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丹在陝北地區曾領導過多次武裝起義和武裝暴動,但大都失敗了。失敗的最根本原因,他總結了兩條:首先一條“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再一條就是“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總之,劉誌丹的群眾觀點貫穿於他全部的革命實踐,他既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也是我們今天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光輝典範。

@@不顧個人安危 英勇獻身人民

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要具有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完全徹底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劉誌丹就是這樣的共產黨人。為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和地主豪紳的剝削製度,解放廣大勞苦人民,他完全拋棄了自己的一切。

劉誌丹參加革命後,國民黨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不僅抄了他的家,燒了他家的房子,還掘了他家的祖墳,焚屍揚骨。劉誌丹一家老小,隻好跑出來,四處流浪。劉誌丹知道後說,“我們要革命,就難免受迫害,株連家庭、親屬,雖然痛苦,但也在意料之中。”

1936年1月中旬,為恢複黃河交通,開赴抗日前線,中共中央決定紅一方麵軍東渡黃河。劉誌丹時任紅28軍軍長(宋任窮為政治委員)。2月20日,紅一方麵軍主力發起東征戰役。4月13日,東征軍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致電劉誌丹、宋任窮,命令紅28軍殲滅三交鎮、辛關等一帶之敵,恢複黃河交道之任務。4月14日,劉誌丹率部向三交鎮進攻,當進攻受阻時,他讓宋任窮在指揮所指揮,他親自到前沿陣地指揮。在陣地上,他站在離敵前沿幾百米的一個小山頭上觀察敵情,警衛員幾次提醒他站在那裏太危險,但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全神貫注地觀察戰局進展。忽然敵人射來的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胸,頓時倒在地上,鮮血染紅了一片土地,在紅軍戰士的啜泣聲中劉誌丹蘇醒過來,斷斷續續地說:“請宋政委指揮部隊,趕快消滅敵人。”然後慢慢地閉上了眼睛。這位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為黨、為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犧牲時隻有33歲。戰士們在清點他的遺物時,除了衣袋裏幾份黨的文件和6支香煙外,其他一無所有。劉誌丹用自己的生命實踐了他入黨時的誓言:“奮鬥到底就是奮鬥到死。”

劉誌丹不幸犧牲,噩耗傳來,陝北高原頓時為之震動,廣大紅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莫不為失去這位紅軍領導人而無比悲慟,4月24日,根據地首府瓦窯堡數千人集會追悼劉誌丹。“沙場滴血報黨國,留得萬民哭誌丹”,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景。為了紀念劉誌丹,1936年應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黨中央將保安縣改名誌丹縣。1941年興建劉誌丹陵園。1943年5月,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人民為劉誌丹舉行隆重的公祭典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政軍領導人及李鼎銘等知名人士都為誌丹陵題詞。西北人民為什麼對劉誌丹懷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劉誌丹又為什麼在廣大紅軍和人民群眾中能贏得這樣崇高的威信?一位哲人說過,創造曆史的人,曆史是不會忘記的。同樣,為黨和人民做出貢獻的人,黨和人民也是不會忘記的。劉誌丹用他短暫的人生鑄造了一個“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的光輝形象,用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永恒的豐碑。正如彭德懷為他的題詞:“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西北之光,民族俊傑。”

劉誌丹的事跡將萬世傳頌、千古流芳。劉誌丹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在紀念劉誌丹誕辰100周年的時候,我們更要學習他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心實意替人民著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