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徐焰
center(國防大學)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的武裝鬥爭,是一幅群雄並起、“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畫麵。在陝甘地區最先樹起紅旗並創建根據地的代表就是劉誌丹。他犧牲後,毛澤東的題詞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這兩句話概括了這位西北地區革命代表人物的光輝一生。
@@23歲當第四路軍黨代表,聞名西北
在陝甘組織起義,屢挫屢起,終於建立一塊根據地。萬裏長征後,這個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主力紅軍,提供了寶貴的落腳點。
劉誌丹,名景桂,字誌丹,1903年出生於陝北保安縣(今改名誌丹縣)一個秀才之家。小時候,他就讀於本縣的高等小學堂,雖自身家境尚好,卻目睹了黃土高原上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慘景。他愛聽當地李自成起義的故事,立誌改變社會。
1922年,他考入陝北地區23縣僅有的一所中學——榆林中學,閱讀到《向導》、《新青年》等革命雜誌,並在學生運動中當上了校學生自治會會長。1924年,他成為陝北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第一批團員,1925年轉為共產黨員。同年秋,他去廣州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翌年秋畢業後又回西北,到馮玉祥部隊任第四路軍黨代表兼政治處主任。劉誌丹這時隻有23歲,但在西北軍中已成為知名人物。
1927年夏國民黨反共後,劉誌丹轉入地下活動,秘密領導西北軍一部於1928年5月在渭華發動起義,建立工農革命軍,他擔任了起義的軍事委員會主席。6月間,西北軍主力向渭華一帶反撲,起義軍被打散。劉誌丹潛回陝北家鄉任特委軍委書記,並打入當地駐軍和民團進行兵運活動,於1931年秋在南梁一帶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革命武裝——南梁遊擊隊。翌年初,他又將所部改編為紅軍陝甘遊擊隊,年底正式建立紅26軍(兵力僅1個團)。
1933年月6月,紅26軍南下渭華地區時失敗,劉誌丹突圍後又返回陝甘邊區的照金根據地,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至1935年秋,陝甘紅軍發展到5000餘人,占領了6座縣城,並在20多個縣內建立了根據地政權。此時,南方蘇區已相繼失敗,各主力紅軍被迫長征,陝甘蘇區雖然人口不多且十分貧瘠,卻成為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由於保存下這塊革命的落腳點,紅25軍和紅一、二、四方麵軍都長征到達這裏,黨中央也最終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陝北。
1935年9月,徐海東等率紅25軍到達陝甘蘇區,與當地紅26、紅27軍合編為紅15軍團,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在10月初錯誤的肅反中,劉誌丹被捕。隨後,中央紅軍到達,11月初將劉誌丹釋放出來,並任命他為新成立的紅28軍的軍長。1936年春,紅軍東征山西攻打中陽縣三交鎮時,他親臨前沿觀察。敵晉軍陣地上有一挺機槍正猛烈掃射,劉誌丹探出上身用手指著說,要把它繳下來向陝北蘇區獻禮。不幸,那挺機槍射來的子彈打中了劉誌丹左胸,他昏倒後被抬下,清醒過來隻說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窮)指揮部隊”,便停止了呼吸,年僅33歲。
在西北根據地內,劉誌丹享有很高的威信。他犧牲的噩耗傳來,陝甘蘇區中心瓦窯堡數千人集會追悼,許多人痛哭失聲乃至倒地。毛澤東後來也表彰說:“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
@@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落腳貧困落後的陝北,在於有一批思想先進並能立足於實際的革命知識分子做中介
“正月裏來是新年,陝北出了個劉誌丹”,當年企盼好光景的陝北民謠,幾乎把劉誌丹視為救世的聖人,這是因為他確實代表了當地窮苦民眾的利益。在渭華起義後,劉誌丹等人用通俗詩的文體發出的布告,道出了當時人民要革命的原因——“土豪劣紳加財東,剝削窮人真個凶。加以放賬驢打滾,賣兒賣女還不清。”“貪官汙吏都打倒,我們要做主人翁。建立蘇維埃政權,才能過成好光景。”他能在陝北屢挫屢起,就是因為有一批批極度貧困的莊稼漢和放羊娃始終跟隨著他,並把爭取生存、溫飽的希望寄托於他舉起的紅旗。
科學共產主義本來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卻能在中國極端貧困落後的陝北高原落腳,正由於有思想先進並能立足於實際的革命知識分子作為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