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姚文萋
center(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1936年4月14日,紅28軍軍長劉誌丹將軍在東征抗日,進攻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今柳林縣)的戰鬥中犧牲,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劉誌丹將軍犧牲的噩耗傳來,陝北高原為之震動。紅軍戰士、戰馬都穿白戴孝,中陽縣蘇區一時白布為之一空。4月24日,西北根據地首府瓦窯堡和中央機關數千人集會追悼劉誌丹將軍,廣大群眾和紅軍指戰員像失去親人一樣而無比悲慟。1936年6月,中共中央應廣大群眾的要求,將保安縣改為誌丹縣。1943年舉行移靈、公葬時,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彭德懷等領導題寫挽聯,對其革命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從1936年劉誌丹將軍為國捐軀至今,在社會上一直有人對其死因置疑,說將軍不是犧牲在晉軍的槍下,而是背後中了自己人的暗算。究竟劉將軍死於何人槍下,值此劉將軍誕辰百年之際,有必要給以澄清,以免以訛傳訛。
根據筆者手頭掌握的西北根據地和劉誌丹將軍生平研究的史料,可以肯定地說,劉誌丹將軍是犧牲在紅軍東征打通抗日的路上,是晉軍機槍子彈從正麵擊中將軍左胸而犧牲的,絕不是遭自己人暗算的。
@@置疑的原因分析
那麼,為什麼會有此傳言呢?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一是人們對黨內“左”傾錯誤的深惡痛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內“左”傾錯誤的執行者,在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川陝蘇區、西北蘇區製造了一係列“莫須有”的冤假錯案,“肅右派”、“肅AB團”、“肅反革命”使一大批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政、軍高級領導幹部被錯殺。1935年9月中旬,紅25軍長征到達西北蘇區,與先期到達的朱理治、聶洪鈞與程子華成立了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駐西北代表團,朱理治任書記。9月17日,西北代表團在永坪召開中共西北工委、中共鄂豫陝省委和三支軍隊主要領導幹部會議,決定撤銷西北工委和鄂豫陝省委,成立中共陝甘晉省委,書記朱理治,副書記郭洪濤;改組西北軍委,主席聶洪鈞;將紅25軍及劉誌丹領導的紅26軍、27軍改編為紅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誌丹。這次會議利用組織上的變動,將劉誌丹排斥在新的省委和軍委之外,同時安插“左”傾錯誤的執行者擔任要職。接著即以“肅反”為名,到處捕人,將陝甘邊蘇區執行正確路線的同誌無端指責為“富農路線”和“右傾機會主義”,誣陷劉誌丹“一貫右傾”是“右派”,“同國民黨部隊有秘密聯係”,繼則戴上“白軍軍官”、“反革命”的帽子。將原紅26軍營以上的幹部和原陝甘邊蘇區縣委書記及縣蘇維埃主席以上的幹部幾乎全部逮捕,嚴刑逼供,指名要其交代劉誌丹是“右派反革命的首領”,並殘酷地殺害了200多名幹部。當時劉誌丹正在前線,他們采取欺騙手段,以調往北線指揮作戰為名,於10月初勞山戰役之後將其騙離前線。劉誌丹在途經安塞真武洞時,恰好碰到從瓦窯堡來的通訊員,便將一封給15軍團的急件,順手給了他。劉誌丹一看,原來是密令逮捕自己和其他人員的名單。他對這種不顧大局、搞陰謀詭計陷害同誌的卑劣行徑十分憤慨。但他具有極高的黨性,為了不使黨分裂,不使紅軍自相殘殺,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他不顧個人安危,鎮定地把信交還通訊員,並告知說:“你快把信送到軍團部,說我已去瓦窯堡了。”隨即策馬揚鞭,毫不猶豫地直赴瓦窯堡,打算向中央北方局派駐西北代表團申訴,寧願自己被捕,也不要逮捕前線和地方其他領導。但他一到瓦窯堡即被投入監獄。“左”傾錯誤的執行者,無視劉誌丹這種赤膽忠心和大義凜然的行為,竟然說:“劉誌丹明知要被逮捕,反而不跑,是狡猾地以此使黨對其信任”,並進一步錯誤地斷定劉誌丹是“為消滅紅軍而製造紅軍和根據地的反革命”。誣陷他率領紅軍打開縣城消滅白軍,純係是反革命欺騙群眾的“花招”。劉誌丹蒙不白之冤,在獄中受盡折磨,但他麵對隨時可能被處死的殘酷現實,始終泰然處之。
直到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毛澤東同誌得知發生錯誤“肅反”時,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一切聽候中央解決。”劉誌丹等同誌才幸免於難。11月初,經過中央審查,劉誌丹、習仲勳、馬文瑞等一批受誣陷被捕人員全部獲釋。但是,當時對“左”傾錯誤沒有徹底糾正,這些受害同誌仍留有右傾錯誤的尾巴。在東征上前線時,劉誌丹曾經向夫人同桂榮和戰友們講過,他要用行動表明自己對黨的衷心。在後麵的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奮不顧身,也有以死明誌因素在內。因而人們懷疑,劉誌丹的犧牲是“左”傾錯誤的繼續,是遭“左”傾錯誤執行者暗算的。
二是對西北紅軍尤其是劉誌丹等人的不公正待遇也是人們的疑點之一。錯誤“肅反”結束後,由於“左”傾錯誤路線沒有清算,陝甘邊蘇區的地方幹部和軍隊幹部仍然戴著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帽子,所以對他們的工作分配,特別是對一些高級幹部的工作分配,一般是不正確的。劉誌丹出獄後,不僅沒有官複原職,反而讓離開親自創建的西北紅軍(紅26軍、27軍),到剛將幾個縣的地方遊擊隊組建成的紅28軍任軍長。紅26軍42師師長楊森調整到地方武裝黃河遊擊師任參謀長,紅27軍84師師長楊琪降到三邊獨立營任營長,後又調到紅28軍任3團團長,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劉景範調到三邊特委任軍事部長,紅78師政委張達誌調紅15軍團政治部下屬民運部任部長,紅15軍團政治部主任高崗也降到三邊特委接替劉景範任軍事部長。另外,在紅28軍派了政治特派員,這在當時東征的紅軍中也是絕無僅有的,說明“左”傾錯誤並沒肅清,對劉誌丹等人並不十分信任。直到1942年清算了“左”傾路線在西北蘇區的影響,受迫害的同誌才算徹底平反。當時,政治上戴有右傾帽子,不信任,待遇不公就成必然。因而這也是人們的疑點之一。
三是因兵力部署而引起的不必要猜測。劉誌丹率剛由地方遊擊隊改編而成的紅28軍東征,兵力不強,而且遠離主力紅軍(紅一方麵軍),孤軍作戰。有種觀點認為,劉誌丹的壯烈犧牲是兵力部署上的有意為之。
實際情況怎樣呢?1936年3月31日,根據中央的指示,劉誌丹、宋任窮率紅28軍1200人,從神木賀家川山坡渡口灣渡過黃河天險,摧毀山西興縣羅峪口敵軍指揮部,在興縣、中陽一帶與敵交戰。紅一方麵軍則在嵐縣、臨汾一帶,距紅28軍較遠,不能隨時支援。同時,紅28軍組建不久,缺乏打攻堅戰的經驗,並且沒有重兵器,因而同武器裝備精良、經過正規訓練的晉軍交戰,受損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怎麼能以戰爭中的不可預測性就得出不負責任的結論呢?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感情用事,這樣一來,普通的事情,也會因為感情上的喜好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這在史學研究中是不可取的方法。
四是毛澤東為劉誌丹的題詞引起了人們不必要的猜測。在1942年劉誌丹犧牲六周年之際,毛澤東為其題詞:“我到陝北隻和劉誌丹同誌見過一麵,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毛澤東對劉誌丹將軍的高度評價,卻因“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這句話引起人們的猜想。有人將出於意外、預料之外、想不到能犧牲的含義,卻歧義為意外的、不正常的傷亡。
@@劉誌丹犧牲的實證
劉誌丹將軍究竟如何犧牲,曆史資料和親眼目睹者的回憶是最好的根據。
實證一:《紅色中華》的報道及劉誌丹警衛員謝文祥的回憶資料:1936年4月26日,《紅色中華》報根據當時紅28軍的電報和護送劉誌丹將軍遺體回陝北的警衛員謝文祥的報告報道:劉誌丹“於此次三交鎮戰鬥中光榮的犧牲了。”1943年4月23日,在為劉誌丹舉行的移靈、公祭大會上,高崗在介紹劉誌丹史略時說:劉誌丹在攻“三交鎮堅固工事之役,負傷陣亡。”這些見諸報端和會議的報道,並未引起將軍戰友及幹部的疑慮。
1981年,謝文祥還在《革命英烈》上發表《給老劉當警衛員的日子》一文,記述了劉誌丹的犧牲經過。其中寫到:4月14日晨,圍攻三交鎮戰鬥打響後,我軍進展不利。誌丹親臨1團指揮所與黃光明團長、王再興政委共同研究突破敵人土圍子的方案。他為了戰鬥的勝利,不顧個人安危,來到1團2連前沿陣地上。這個陣地是個小山頭,離寨子裏的敵人不到300米,敵軍居高臨下,憑借工事裏的機槍堅守。當時,謝文祥幾次勸劉誌丹轉移,但他堅持親自觀察敵情,“由於他兩手正在拿望遠鏡觀察敵情,沒來得及爬下去,不幸左胸中彈,傷了心髒,當即昏迷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