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院什麼的,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全是“白脖”,自然沒有幾個人去爭。但對於這個特種部隊誰來帶領的問題,又等於將另一個馬蜂窩扔到了一群武將當中。
南唐的無名窮小子林楓贏得武功滿天下,靠的是什麼?不就是這個勞什子的特種部隊嗎?於是,心癢難耐的武將們紛紛祭出了深藏不露的表演功底——
在京城的武將一個個信誓旦旦,證明自己最適合兼任這個特種部隊的領導;兼著東京開封附近節度使的各位大人也不甘落後,紛紛表示自己願意在自己軍中選拔精銳進行嚐試。過了沒兩天,消息靈通的各地節度使紛紛派出快馬遞來奏章,表忠心,數戰績,擺資曆,紛紛請求允許自己在軍中選拔精卒組建特種部隊。
郭威主動提出先組建特種部隊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暗中指使一名武將在朝堂上提名澶州節度使柴榮回歸京師,擔任此職。
這個提議剛提了一半,樞密使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峻就蹦了出來,極力反對這個提議,那副咬牙切齒的樣子恨不得將提議的武將給咬碎生吞下去!平日裏,因為柴榮這個聖上養子太過聰明果斷、太過威望出眾,自己不得不連他的奏章都攔,如果讓他輕易回京那豈不是要翻天了?
爭論來爭論去,平衡來平衡去,這個重任最後落在了負責宮廷禁衛的禁軍東西班行首趙匡胤身上!年方二十三歲、日後的宋太祖趙匡胤就從這意料之外的職務開始,走上了一條不同曆史過往的霸主之路。
後周朝堂的爭吵辯論未完之際,以相國吳程為使者的吳越使者團乘著一艘不起眼的商船趕到了東京開封。“不走尋常路”的吳程為了隱瞞視聽,根本沒有走正常的兩國交往流程,直接投名刺到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範質府上,請求直接麵見大周皇帝。
向來以“廉潔從不受四方饋送”而聞名的範質見到吳越後,大驚之下,立即攜吳程入宮密見郭威。
吳程帶來的盟約條件很簡單直白,吳越願為大周附屬之國,歲貢二十萬貫、絹二十萬匹,請求大周與吳越結為軍事同盟,南北夾擊南唐,報福州被奪之仇。
在當前局勢難下之際,郭威當然樂意有大國主動來投靠,但軍國大事著實莽撞不得,示意範質將吳程等人安排在府內,秘不外宣,待大周商議後再複定奪。
隨後幾天,郭威在早朝後均召集心腹重臣於皇宮內密議,權衡利弊,這一次,文臣武將不再分為兩個陣營,交叉分裂為速攻派和緩攻派。
速攻派堅持認為,南唐發展勢頭很猛,如果不抑製這種趨勢,今後必成心腹大患,長痛不如短痛,先出重兵幹掉他們的上升士氣再說;而緩攻派則認為,現在大周內部並不穩妥,失陷的晉州地區更是心中之刺,北方遼國態度不明,如果此時冒然進攻一個大國,一旦失利或者戰事拖長,必置大周於不利!
兩派均有道理,也均有利弊,郭威一時無法決斷。
又過了幾天,另有兩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一則是林楓已被南唐任命為壽州刺史兼壽州團練使,坐鎮淮河南岸,直麵東京城;另一者是南漢的使者團也到了。跟吳越使者吳程的做法一樣,南漢使者團團長潘崇徹直接跑到了左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土王溥府上投書請求引見郭威。
至此,後周、吳越、南漢可以決策定論的大佬們全部聚齊!
就在三國為了各國利益、地位、名義、出動兵力等大吵特吵之時,大周的西北角,北漢的劉崇也於五月下旬向遼國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團,團長正是那名曆史上注定要在此次出使中酒場殞職的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鄭珙,隨行的有翰林學士博興、衛融等人。
北漢此次出使時間要比真正曆史上的使者團提前了一個多月,但因為有了晉州城下的輝煌戰績,且成為主動進攻的一方,劉崇在此次的請冊禮中沒有像原史上那樣自請為侄皇帝,而是自稱為弟,請求兩國互結兄弟血盟,共擊後周。
史載,“六月,劉崇為周所攻,遣使稱侄,詣契丹謝冊禮,且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