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2 / 2)

南唐軍官如此舍命的原因很簡單——齊王李景遂在出城作戰前召集了大大小小的禁軍軍官,扳著臉說了一通話:“林楓,一個文弱書生,率一群烏合之眾,可以在壽州輕鬆殺敵五萬!我,堂堂大唐兵馬元帥,率領大唐最精銳的禁軍,現在要以五萬攻三萬,我等著看你們戰場上的表現!”

人都是要臉皮的!齊王話都說到了這兒了,這些軍官一個個紅眼了,當場宣誓必定奮勇殺敵,以死報國,不負齊王。轉過頭來,這些人一對眼,一碰頭,迅速達成了一個約定:軍官帶頭,挑選精銳,以最強陣容連續衝擊,務必迅速打開局麵。

正是這種被激發出來的士氣,讓南唐前端的戰陣迅速推進。

趙匡胤一看勢頭不對,立刻命令全軍繼續前壓,先頂住這波攻勢,同時急急傳令各城攻城,分解正麵戰場壓力。

周軍後軍分成三隊,分別彙入左、中、右三個方陣,將方陣變厚變寬,暫時將陣勢穩定下來。

不過,那些傳令兵很快又陪著各城的傳令兵打馬回來,神色惶急地報道:“三城都有唐兵出城邀戰,人數在三千以上!”

趙匡胤一驚,三處城門大營現在留下佯攻的士兵最多也不過兩千,基本上以一擋二,危險了!

這些傳令兵還未得及回轉,各城又有傳令兵打馬奔至,急報:“有敵軍少量騎兵步兵出城,繞道遠遁,我軍阻擋不及!”

還來不及消化這個消息的意義,緊跟著,第三撥傳令兵接連趕至:“報!敵軍又有士兵出城增援!”

趙匡胤與侯章對望一眼,同時感覺手足冰冷,侯章急急命令:“著令各城門迅速後撤西大營!”

趙匡胤臉色凝重,甩掉了身上的大氅,抱拳急道:“侯使相,請率軍逐步後撤,屬下上前支援!”

侯章有些擔心地看了這個勇敢的年青後生一眼,叮囑道:“元朗,勿要一味拚命,務要及時後撤!我在清流關下等你!”

趙匡胤感激地一點頭,揮頭帶著一眾親衛和兄弟們奔向了前陣。這些生力軍直接殺進了正在廝殺的戰團,頓時將已經搖搖欲墜的戰線穩定了下來。

此時,響一陣停一陣的鳴金鑼聲在後方響了起來,示意前方的周軍逐次後撤。

周軍的陣腳從後向前慢慢鬆動起來,開始逐步後撤。每撤出一段距離,立刻轉身紮陣,等待繼續後撤的兄弟繞道其後再度步陣,方才撤陣後退。

敗仗之時撤軍最能顯現一軍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城頭上的李景遂透過望遠鏡看到周軍有條不紊的收縮撤退,不由地暗自稱許,急令各軍緩慢前壓,不得擅自冒進。

趙匡胤領著一幫兄弟邊戰邊退,一直退入了己方軍營。已經備好火把的周軍立刻將營中帳篷點著,火勢在冬日的冷風中迅速蔓延,轉瞬之間就將整座軍營卷入火中,暫時將步步緊逼的南唐追兵隔離開來。

趙匡胤領著一幫兄弟迅速穿過軍營,與其他各城撤回的兄弟一起,彙入了軍營後方的長方形盾陣,開始向西北方向的清流關後撤。已經從三方圍上來的南唐軍對於這個烏龜殼盾陣沒有多少辦法,隻能在弓箭射程之外“護送”著這些周軍移向清流關。

此時此刻,當初南唐清流關守軍後撤滁州時的場景再現,規模更大了一些。隻不過,這一次攻守的雙方互相調換了位置。

兩軍“友好”退到了清流關下,南唐兵停下了腳步,目送著對方一部分準備安營紮寨,一部分則慢慢撤入關內,頓時齊聲歡呼,慶祝這場重大勝利。

“齊王用兵真可謂重劍無鋒,大工不巧,一下子改變了滁州的攻守局勢,同時順利將壽州勝利的消息傳遞出去,果然是神算!咱們以後的路也會好走許多!”隱在清流關東側的巫慶側耳傾聽著清流關前的歡呼聲,再望望滁州城下周營依然未熄的火光,神色無比興奮,“好了,從現在起,我們這支特種部隊要真正開始走咱們自己的路了,戰績都在等著我們呢!”

巫慶手一揮,帶著人數已經超過五百的兄弟們轉入了山後,迅速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