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域外文化產業借鑒(1 / 3)

我國的文化產業研究起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同西方發達國家是同步重視的。西方文化產業的興起與發展,雖然不過20年的事情,但他們的文化產業全麵走向市場,從意識形態向經營型的轉化,早在19世紀就初具雛形,並已有了較為成熟的市場運作積累。資料顯示,世界上95%的娛樂市場和出版市場被全球最大的50家媒體娛樂公司占據著,90%以上的新聞製作被美國和西方的文化集團所壟斷。尤其是美國,文化產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運作模式,龐大的文化產業已形成了一種完善的組織係統。這無疑對發展我國文化產業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文化產業在美國

美國不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卻是一個文化產業強國,這是美國憑借其經濟優勢和科技優勢爭奪和占領世界文化市場的結果。資料顯示,當今美國有1500多家日報,8000餘家周報和小報。《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的發行量都超過100萬份。有1.22萬種雜誌,1965家電台,1440家電視台,擁有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三大電視網。好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其先進的電影生產流水線和成熟的商業運作經驗使它多年來壟斷世界電影市場。迪斯尼公司的動畫片製作聞名世界。音像業成為美國最有影響的行業之一,曾以每年12%—20%的勢頭增長,其出口額已超過了航天工業的出口額。到20世紀末,美國的傳媒業走向集約化和巨型化,如2000年由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合並而成的媒體巨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產業鏈,覆蓋了全國90%以上的觀眾,年銷售額超過300億美元以上。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其文化產業與製造業、金融業相互融合,共同組成的產業群憑借規模優勢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

具體講,華納公司等幾家生產的唱片和磁帶占據全國總量的80%。這是美國文化產業集團的大;還有美國文化產業的霸。美國控製了全球75%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和製作。許多第三世界的電視節目有60%—80%的欄目內容來自美國,幾乎成為美國電視節目的轉播站。而在美國自己的電視中,外國節目的占有率隻有1.2%。美國公司出產的影片產量隻占全球影片產量的6.7%,卻占領了全球總放映時間的50%以上,其中好萊塢電影占據了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9%以上。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電影產業經營業績每況愈下,票房收入從1990年的32.34億元一直下滑到1999年的8.1億元,無論是影片製作商還是發行商,或者影片放映商,都處於勉強的經營狀態。而在美國,電影產業是其主要的支柱產業。如今的好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成為美國投資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支柱產業之一,20世紀90年代後期,全球電影市場的總票房大約每年為155億美元,美國占據了這個市場的三分之二,美國電影的票房收入連續11年保持增長勢頭。

美國文化產業的利潤也是驚人的。迪斯尼把高新技術應用於文化娛樂業,1993年的銷售額為85億美元,到1997年僅僅四年時間就達到了225億美元;百老彙的音樂劇是世界上最能掙錢的演出。一部音樂劇在美國可以演8000多場,連著演十六七年,每張票80美元,還要排隊等票。最著名的音樂劇《貓》整整演了18年之久,看不出衰落的跡象,商業電台每年從廣告中獲得88億美元的收入。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美國的文化產業不斷向世界各國滲透,成為對外擴張的重要渠道。1996年其文化產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圖書雜誌及計算機軟件)的出口首次超過汽車、農業、航空和軍火等傳統行業,位居所有出口產品之首。2001年美國IT產業產值高達6000億美元,占世界IT產業產值的75%,美國的網站占了全球網站的70%以上。文化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美國推行全球文化擴張的重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