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文化體製改革,引進新的用人機製和科學管理方法,近年來,陝西文化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06年全省文化產業生產總值已達260億元,占全省GDP的6%。
一、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七大亮點
1.經營性文化單位體製機製改革穩步推進。按照現代企業製度組建的陝西新華發行集團公司2006年在教材招標大幅度讓利的情況下,實現利潤2366萬元,較2005年增長9.7%。陝西廣電網絡公司2006年實現了公司整體上市的目標,增發8000萬新股,融資8.8億元。延安市、鹹陽市分別成立了國有獨資和民營資本控股的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兩個公司從2006年下半年成立後短短半年內,經營額均突破400萬元。
2.文藝精品不斷湧現。舞台劇有榮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劇目榜首的《遲開的玫瑰》,話劇《又一個黎明》、商洛花鼓戲《月亮光光》、木偶戲《終南山傳奇》等;影視片有電視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電影《美麗的大腳》、《圖雅的婚事》等;圖書有五種先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圖書獎,一批有分量的中長篇小說如《村子》、《青木川》等也相繼出版。
3.對外文化交流不斷發展。近幾年我省先後派出歌舞、雜技、戲曲、皮影、書畫等文化藝術團體276批、2700多人赴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先後組織我省文物精品赴美、英、德、法、日和港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
4.旅遊與文化的結合日趨緊密。氣勢恢宏的《盛典西安》、山水情景劇《長恨歌》、大型晚會《走進延安》等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大型演出活動,使文化在最貼近民眾的旅遊層麵上得以充分延展,打造了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極富魅力的文化旅遊品牌,造就了獨甲天下的景觀文化風景線。《仿唐樂舞》曆經十年演出長盛不衰;依托革命文化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的延安革命紀念地建設和依托唐文化打造現代旅遊園區的西安曲江文化旅遊區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大唐芙蓉園已成為我省文化旅遊的新亮點。
5.會展經濟迅速發展。會展經濟作為陝西文化產業新亮點,一個拉動GDP增長、快速集聚財富、牽動世界及全國神經和視線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文化強省的重要內容。陝西省近幾年會展經濟蓬勃發展,東西部貿易洽談會、西部旅遊博覽會、楊淩農高會等會展活動的舉辦,大大提高了陝西在經濟、旅遊、文化等各方麵的知名度,很好地發揮了西部經濟橋頭堡作用。2002年以來,陝西策劃、實施了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會展項目,每年舉辦各類經貿展會百餘個,年均展覽規模11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展覽為龍頭,文化、旅遊、商貿、餐飲、飯店、交通、廣告、信息、物流相結合的會展產業體係。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流動,以創意為杠杆,使會展經濟成為盤活陝西優勢資源的一個“支點”,為陝西撬開一個溢金蕩彩的未來。
6.文藝演出市場繁榮。先後舉行秦腔“四大名旦”晉京演出、陝北民歌大賽等活動;氣勢恢宏的《人文奧運·盛典西安》、山水情景劇《長恨歌》等新創大型演出在省內外引起了廣泛反響;演出市場的活躍促進了演出經紀機構的發展,演出經紀機構由兩家發展到28家。每年全省舉辦各類大型文藝演出近千場,票房收入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呈現出周周有演出、月月有好戲的繁榮盛世景象。在陝西舉辦的演出場場成功,並取得“雙贏”,為演出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陝西省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各相關文化部門積極開辟渠道,組派了眾多優秀節目出訪,積極拓展海外演出市場,共受理對外文化交流項目756個,接待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310批文化團(組)、3500多人(次)來陝西參觀訪問、洽談項目、舉辦展覽和演出等。組派了歌舞、雜技、戲曲、皮影、電影、書畫、民間工藝品等文化藝術團組276批、2700多人次赴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