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思考與對策(1 / 2)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動陝西文化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一、深化體製改革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必須有相關政策的出台和政府的支持。要創新發展理念,增強文化產業意識,廣開改革和發展渠道,充分發掘和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把經營性文化產業從事業單位中剝離出來。以市場為導向,利用資本力量,打通產業鏈條,打造具備活力機製與競爭優勢的新興文化企業集團。另一方麵通過創新體製,自主經營,積極開拓市場。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鼓勵民營企業強強聯合,實現產業和事業的同步發展,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資、國有文化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同時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管,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建立以地方特色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體係。

二、做強做大文化企業

發展陝西文化產業,沒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團,沒有一批機製靈活、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企業是不行的。因此,要改革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資產為紐帶,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積極創造條件,組建一批跨行業、跨地區的文化產業集團,鼓勵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優質資產重組,以發展壯大文化企業,增強文化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三、構築科技和人才高地

科技和人才是文化產業騰飛的動力。首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從投資、財稅、準入許可、文化產品流通諸方麵給予開發、研製、引進使用高新技術。以政策優惠,鼓勵采用現代網絡技術、三維動畫製作技術、數碼影視技術和照排技術、寬帶信息傳輸技術等,提高文化產品技術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其次,人才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是文化競爭力的核心所在。要運用政策和經濟手段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文化產業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和文化產業創意人才,投身文化產業領域,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第三,改進人才管理製度和使用製度,建立規範的人才有償轉讓和自由流動機製。允許和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創辦文化企業或占有企業股份,參與利潤分配,使其價值得到充分體現。要加快改革落後的文化產業體製和運行機製,創造有利於人才輩出的體製和機製,創造有利於用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運營模式改造傳統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

四、拓寬投融資渠道

要改變過去投融資渠道單一的局麵,把社會投資作為發展文化產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鼓勵、支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鼓勵集體、家庭、個人投資參與文化產業建設,采取項目合資、技術協作、有期限的合資經營等形式吸呐外資,鼓勵銀行向守信譽、有產品、有市場的文化企業貸款,完善信用擔保體係,並通過多種形式增強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鼓勵和推動我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或者發行企業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