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作為窗口行業,對陝西(西安)優化城市資源、發展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它作為西安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西安城市形象的樹立,知名度的提高,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功能
陝西(西安)會展業給陝西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成為陝西(西安)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2002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利潤收入1.1億,社會綜合收入10億,成為建國以來西安市承辦的規模最大、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展會。2003年第十屆中國楊淩農高會,簽訂成果交易合同額156億元。2004年第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總投資額1062億元,比上屆增長80.1%;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102個,外資投資額9.33億美元;簽訂內貿合同成交額88.4億元,協議成交額47.95億元。
2003年,陝西會展僅展館收入就達3240萬元。2004年,全年展會成交額358.8億元,利潤收入4.2億元,創造社會綜合效益38億元。2005年展會成交額370億元,創造社會綜合效益39億元。2006年展會成交額394億元,創造社會綜合效益達50億元。
二、產業關聯帶動功能
會展業作為綠色產業和朝陽產業,具有極強的產業關聯帶動功能。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外貿、旅遊、賓館、交通、運輸、保險、金融、餐飲、廣告、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從而有力推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並帶來巨大商機,牽動第一、第二產業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達到1:10)。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以2006年為例,全省舉辦會展100多個,西安舉辦會展達到66個,參展商11萬人次,專業觀眾10萬人次,普通觀眾236萬人次,成交額394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500個,創造社會綜合經濟效益達50億元。再以中國楊淩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博覽會為例,舉辦了十三屆的楊淩農高會,帶動了楊淩第三產業的發展。僅在2006年11月5日至9日舉辦的第十三屆楊淩農高會上,就有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西班牙、英國等13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家單位和企業參展參會;5000多項高新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在農高會上展示交流;5天中,大會共接待來自國內外農業科技界、金融界、企業界、政府部門代表以及省內外農民群眾和各界賓客135萬人次,96家中央、省級及境外新聞媒體的410名記者雲集楊淩。會展期間,楊淩各大酒店入住率高達95%以上,餐館天天爆滿,一輛出租車比平日收入增加300多元。
三、產業聚集效應
會展經濟的發展,不僅帶動了陝西旅遊、交通、文化、商業、物流、通訊、餐飲、住宿等產業的發展,而且成為帶動區域產業聚集的“動力引擎”,全麵帶動城市資源運行,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區域產業的品牌價值,形成集聚效應。以曲江經濟開發區為例,會展業通過關聯效應、擴散效應和集聚效應,促進了周邊倉儲貨運、交通郵電、裝潢設計、住宅社區、文化教育、娛樂休閑、通訊、廣告、金融保險、旅遊餐飲等的繁榮和發展,使曲江產業結構的發展順著第一、二、三產業優勢地位順向遞進的方向演進,順著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分別占優勢地位的方向演進,使城市的產業結構向著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發展。這種密集形產業的形成,有利於一定區域空間內的城市化發展,增加了會展的板塊含金量,保持會展經濟的長盛不衰,促進城市經濟的持續繁榮。
四、調節供需平衡功能
會展活動在一定程度有利於打破區域之間的封鎖和壟斷,實現資金、技術、商品的跨區域流動,促進資源跨區域流動的配置,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它為供需雙方搭建了一個交流平台,有利於供需均衡的實現。以2004年的第八屆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為例,在洽談會的新醫藥館展會上,中外客商簽訂合同28項,成交額9.35億元,合作內容涉及新藥合作開發、新藥技術成果轉讓、藥品銷售網絡建設等多個方麵。陝西共有中藥材2668種,其中植物藥2271種。陝西藥材種植曆史悠久,種植加工初具規模。全國有16家藥品生產企業在陝西建立了17個品種規範化種植基地。繼商洛丹參基地首批獲GAP認證後,絞股藍、柴胡、黃薑、山茱萸、天麻、朱苓、板藍根等七個基地正在積極準備GAP認證。在這次展會上,漢中、安康、商洛、寶雞四市用35個展位宣傳陝南現代中藥產業建設情況,引起中外客商駐足關注,其中僅安康中藥產業基地展區就接待谘詢洽談500多人次,中藥材GAP基地建設成為合作洽談的熱點。在展會的簽約項目中,有八個是陝南中藥材GAP基地建設項目,占簽約總項目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