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盛衰關係到整個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陝西作為文化資源大省,音像業如何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高產業競爭力,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節在對陝西音像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音像產業存在的焦點問題,提出了拓展音像產業所應采取的措施,並根據音像業的產業特性和經濟發展的現實,對音像市場發展前景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一、陝西音像產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國音像業進入全麵發展時期。到目前,音像產業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經過20餘年的發展,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然而,我國音像產業的分布處於不均衡的狀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音像出版社都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三個省市,他們的出版數量和銷售額占據了全國音像市場的半壁江山。其他省市區也有一些經營業績和實力都較為突出的出版社,但都隻能分得較少的市場份額。
陝西音像業目前的整體發展規模和態勢是呈增長趨勢的,但是總的發展規模較小,發展速度較慢,行業整體實力較弱。在全國音像產業大格局中,陝西音像產業處於競爭的弱勢。陝西主要有八家音像出版單位:陝西音像出版社、陝西文化音像出版社、西安電影製片廠錄音錄像出版社、陝西電子音像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音像出版社、西北工業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西安外語教材音像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這些音像出版社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以製作出版秦腔和地方戲曲音像製品為主的音像出版社,如陝西音像出版社。音像載體類型主要是磁帶和VCD光盤。由於內容受地域限製,受眾群體較小,發行量有限;二是教育類的音像出版社,主要出版與教材、教輔類印刷品相配套的音像製品。如西安交通大學音像出版社、西北工業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西安外語教材音像出版社等。他們的產品主要麵向的是學生市場,載體類型以磁帶、CD、VCD為主;第三類是以製作影視作品為主的音像出版社。如西安電影製片廠錄音錄像出版社。影視類音像製品的市場需求量較大,但由於受節目原創能力和資金等因素的限製,目前陝西音像業對影視類音像製品的開發和製作能力較弱。西安電影製片廠錄音錄像出版社主要依托西安電影製片廠,節目來源較有保證。他們發行的音像製品主要以VCD、DVD為主,也有極少量的錄像帶。
以上對音像出版社的分類是從製作出版的角度來做劃分的。不難看出,陝西音像業對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影視和流行歌曲的製作能力比較弱。麵對市場競爭的壓力,許多音像經營單位又要自負盈虧。所以,企業為減少競爭壓力,都偏向於把資金投入風險較小的複製環節,而不願意進入投入大、見效慢、風險高的音像製作環節和發行環節。而目前複製企業普遍遭遇到國際性原材料漲價,光盤複製利潤走低,甚至虧本,再加上盜版和網絡傳播對音像分銷業的衝擊,陝西音像業的利潤空間日益萎縮。在這種情況下,陝西音像市場就成了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強勢音像出版社的產品傾銷地。
二、陝西音像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焦點問題分析
雖然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預期陝西音像產業未來的良好發展,但現在的陝西音像業還沒有完全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無論是從宏觀的產業結構層麵,還是從微觀的運作機製層麵,陝西音像業都麵臨著許多發展中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音像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陝西音像業產業結構的失衡主要表現在,產業鏈上遊的產品製作和開發能力不足,投資和融資能力較弱;中遊的複製產業比較繁榮,主要是因為這一環節風險較小,見效較快,所以大量資金集結於此;下遊的發行網絡不健全,流通渠道不順暢。從根本上來講,音像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是由投資結構的不合理造成的。由於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文化資源浪費和閑置的問題也同時存在。
其次,音像出版單位內部未形成合理的運營機製。大多數音像出版社是“事業性質,企業管理”,致使音像產業的微觀基礎不活躍。音像出版單位的運行機製和經營機製不靈活,影響了他們對市場的把握和開拓,降低了市場競爭力,最終影響到業務的發展和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