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重”是指量,“要”是指功能。隨著我國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旅遊業的功能由單一的經濟功能向經濟、社會、政治、文教、組織功能方麵全麵拓展,旅遊貢獻也已打破創收創彙的單一經濟概念,大旅遊即將進入功能全麵釋放和全麵拓展的戰略機遇期。20世紀80年代一段時間,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秦兵馬俑等一批景點的發現開發,陝西的文化旅遊業也著實火了一把,海外旅遊人數一直排在全國第五六位。2006年,陝西省接待入境旅遊人次在全國排名12,旅遊外彙收入排名11,國內生產總值處於20位。在西部地區,2006年陝西接待國內旅遊人次處於四川、雲南、廣西之後,排名第四位;接待入境遊客人次處於雲南、四川、內蒙之後,排名第四位;旅遊總收入處於四川、雲南之後,排名第三位。綜合分析判斷陝西在西部旅遊發展中處於強省的地位,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作為在全國發展旅遊最早的省份之一,我們也存在發展的“軟肋”。一是旅遊產品規模小,結構單一,開發層次低,品牌形象不夠突出。二是產業意識不強,對旅遊業的投入不足。其中,一方麵政府在旅遊項目建設引導性投資、旅遊目的地宣傳促銷和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麵的投入還不夠,另一方麵旅遊開發市場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社會資金對旅遊業的大規模投入。當前,旅遊產品供給水平不高已成為陝西旅遊產業提升的重要製約因素。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堅持資源稟賦和旅遊市場需求相結合的方針,以旅遊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推動旅遊特色支柱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又好又快地完成由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的轉變。
製約陝西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原因很多,以下從行、遊、住、食、購和服務六大方麵進行分析。
1.行(旅遊交通組合):交通設施較為落後,成為旅遊業發展的瓶頸
旅遊交通組合主要指旅遊用的交通工具及其有關設施,包括飛機、輪船、汽車、火車和其他交通設施。現代的旅遊業主要靠交通組合,交通組合如同人體中的血管,如果旅遊業沒有這種組合,那是不可想象的。遊客對旅遊交通組合的要求概括起來隻有六個字:準時、安全、舒適。那麼陝西的交通基本狀況如何呢?被調查者中76.9%的人選擇乘火車進入陝西,但是認為西安火車站總體較差的超過1/2,對陝西交通狀況不滿的近70%,而最令他們不滿的是管理狀況混亂。他們最擔心的是安全問題與舒適狀況。陝西部分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道路質量不高,部分景區與景點“進不去,出不來”,如去著名景區法門寺,是一次痛苦的經曆,其間要通過很長一段崎嶇不平的低等級公路,這樣的交通怎能不令遊客望而卻步?當然還有許多旅遊景點也存在類似情況。再有市內交通管理不規範,存在大量違章駕駛情況,一些主要路段阻塞率較高。交通問題成為陝西省旅遊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影響著旅遊消費的進一步增長。
2.遊(遊覽組合、旅遊特色組合):旅遊環境欠佳,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意識不強
一些旅遊景點的自然環境遭到嚴重汙染,空氣汙染,廢氣廢水、各種固體廢棄物到處成災,環境惡化。在被調查者中有67.1%的人認為陝西的環境需要治理,可見陝西在環境保護方麵的任務還非常艱巨。在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同時,人文環境也日益惡化。在被調查者中38.9%的人認為西安雖然是古都,但是失去了特色。例如,古色古香的鍾鼓樓與洋味十足的仿西方建築世紀金花廣場拚到一塊不土不洋,令許多遊客和大部分市民大為失望。
3.住(旅遊居住組合):旅遊居住缺乏特色
居住組合是旅遊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興辦旅遊業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也是構成旅遊商品的物質基礎之一。旅遊者對旅遊居住組合的基本要求可以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麵。物質上的要求可概括為整潔、便利,而精神上的要求是聲望。通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陝西旅遊居住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建成了好多家高檔次的賓館,但是也存在旅遊居住場所同景點文化氛圍不相融合的問題。
4.食(旅遊飲食組合):飲食缺乏創新,衛生條件令人擔憂
具體地講,飲食組合應包括飯、菜、點心、小吃、飲料、茶、煙、酒和烹製方法等諸多方麵。旅遊者對飲食組合的要求,決不是填飽肚子,而是通過吃領略一下異域風情。但是陝西旅遊飲食組合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飲食場所設施簡陋,衛生條件不夠好,服務不夠周到等。另一方麵就是陝西飲食包括製作工藝和食品種類兩個方麵缺乏創新。同時,陝西的風味食品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大多數屬於家庭手工製作,無法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
5.購(旅遊購物組合):旅遊紀念品開發落後
旅遊紀念品可以代表一個地方的文化風格。旅遊紀念品在旅遊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陝西各旅遊景點所提供的旅遊紀念品缺乏特色,大多雷同,外地產品多,製作粗糙,質量低下。獨特性和創新性不足,難以吸引顧客購買。譬如塤這種有民間特色的古樂器在陝西各文物景點隨處可見,粗糙不堪,毫無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