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娛樂休閑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功能,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娛樂休閑業主要包括兩大板塊:一是歌舞娛樂業及網吧,二是體育健身類娛樂業。
陝西歌舞娛樂業是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重新恢複的行業。其形式有歌廳、舞廳、歌舞娛樂廳和綜合歌舞娛樂廳及卡拉OK廳等。網吧是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出現的一種網絡文化業和文化娛樂形式。文化娛樂業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休閑娛樂消費需求的文化產業形式,是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巨大的服務性產業。特別是網吧業作為電子信息技術產物的新的產業形態,其意義日益顯現。網吧是推行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以及普及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大眾載體,上網帶來的超強的互動性、舒適性、便捷性、強功能性和低成本性及濃厚的文化氛圍使網吧成為日益普及的大眾娛樂和文化消費場所。網吧產業在豐富城鄉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學習交流和事務辦理的便捷渠道,普及計算機網絡知識同時,直接或間接地在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和上繳國家利稅等方麵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並將對推動我國電子遊戲產業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帶動作用。據2007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全國網民總人數13700萬人,陝西網民達到395萬人,占全國網民總數的2.9%,占全省人口比例10.6%。網民主要上網地點統計:
一、歌舞娛樂業發展階段與特點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省出現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以來,歌舞娛樂業大體上經曆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快速成長階段。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是陝西娛樂業迅猛發展的階段,中高檔歌舞廳大量湧現,娛樂場所數量急劇增長,經營利潤豐厚。
第二階段:過度競爭造成的蕭條階段。90年代後期是陝西娛樂業激烈競爭的階段,由於娛樂場所的發展速度過快和一些新興娛樂項目的出現及部分消費者興趣的轉移等諸多因素,造成娛樂業整體利潤下降,一批競爭力差的歌舞廳關閉。
第三階段:整頓階段。2000年至2002年是娛樂業停止審批、大力整頓的階段。1999年國務院出台了《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對娛樂場所的管理職責進行重新劃分,削弱了文化部門作為主管部門的權力,致使對娛樂場所的管理有所失控。2000年6月,鑒於洛陽歌舞廳大火事件,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辦發〔2000〕48號文件,大力整頓歌舞娛樂場所,停止審批新的場所。
第四階段:調整結構、提升業態、鼓勵發展階段。2003年以來是娛樂業優化結構、提升業態的階段。文化部文辦發〔2003〕23號文件、文市發〔2003〕49號文件提出了優化結構,解決娛樂業整體層次低的問題,推廣自助消費的量販式歌舞娛樂場所,鼓勵娛樂企業走超市化、規模化、品牌化、連鎖經營之路。2006年1月施行的國務院新修訂的《娛樂場所管理條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娛樂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第五階段:標準化發展階段。隨著我國娛樂場所管理製度的不斷完善,對娛樂場所的消防、治安、衛生、地點及主管部門都有了明確的管理條例及評審辦法。陝西將不斷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娛樂業管理經驗,使陝西文化娛樂業朝著標準化階段邁進。
二、網吧業發展階段與特點
陝西網吧的經營規模、服務質量及管理水平特色鮮明,陝西現有網吧2500餘家,平均每1.4萬人就有一家,計算機終端達到18.6萬台,平均每200人擁有1台,總投資達11.2億元,從業人員1.6萬人以上,每年營業收入超過5.8億元。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陝西的網吧平均綜合投入為5000元/台終端,而有些大型網吧的投入甚至超過了每台7000元。高投入營造的是高檔次的上網環境以及更快的網絡接入,管理製度比較健全。
雖然陝西網吧產業的發展在全國已經位列前茅,但網吧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陝西省文化廳市場處副處長常樹華在談到這一點時指出,目前陝西省網吧的經營形式及內容還比較單一和粗放,即使是連鎖經營,也還遠遠不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階層的人對學習、商務、休閑、生活的多方麵需求,還沒有達到使其成為現代社會綜合性價值實現平台的標準。此外,由於社會大資本還沒有真正進入網吧行業,因此這就導致部分網吧在經營管理上有很多不足和紕漏。
從長遠來看,網吧要取得社會大資本的關注,就需要在功能上尋找新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網吧經營者清醒地認識到,網吧的功能不僅僅是遊戲,也不僅僅是聊天,如果這樣,網吧將永遠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也不可能實現產業化的目標。所有關心網吧發展的人應該探討的是如何把網吧建設成商業IP語音中心,建成網絡數字電影院,建成為不同行業服務的專業網站,建成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基地,還可以建成一個受眾麵最廣的新媒體等。網吧的潛能是巨大的,但要實現以上諸多功能,就必須聯合上下遊企業,吸引和利用龐大的產業鏈資源。隻有這樣,網吧經營才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