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陝西省決策谘詢委員會文化產業課題組.以體製機製創新為動力,做強做大陝西文化產業

2.蔡尚偉,溫洪泉等.文化產業導論.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6

3.魏然.完善福建省文化產業政策支持係統

4.雷喜寧.完善政策健全法製促進文化發展

5.張曉玲.完善我國文化產業法律環境的思考

附:

陝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綱要

(2005年6月6日)

陝西是文化資源大省,有豐厚的曆史文化、燦爛的革命文化、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實力的現代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陝西文化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產業領域不斷擴大,結構層次逐步提高,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了明顯提高。本世紀前20年是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充分發揮我省的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文化戰略目標,特製定本《綱要》。

一、發展文化產業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堅持解放思想,推進體製改革和機製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按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廣泛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增強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發展文化產業的目標任務

我省文化產業發展要堅持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科技為動力,以體製機製創新為突破,構築以西安為中心,關中、陝北、陝南三大板塊聯動,以文化旅遊,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娛演出為發展重點,以一批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和文化企業為支撐的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格局,推動我省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從現在開始到2010年,全省文化產業的產值、稅收、從業人數明顯提高,增長速度要高於全省GDP的增速。到2020年,實現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翻一番,使文化產業成為陝西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柱。

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文化產業單位依法運營的宏觀管理體製;建立以現代企業製度為核心,組織管理科學、經營方式靈活的微觀運行機製;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符合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政策法規體係;建立以重點行業為主導,以大型產業集團為支撐,以中小文化企業為基礎,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體係;建立運營規範、繁榮健康、競爭有序、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場體係;建立一支熟悉文化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運作規則,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三、發展文化產業的重點

1.區域發展重點

充分發揮西安作為省會中心城市、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古都和全省文化產業的重要集聚地的特色優勢,加大曆史和傳統文化的深層開發,增強現代文化的整體實力,把西安建成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產業的中心城市,形成對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強勁的中心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關中以曆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為重點,陝北以革命文化和黃土文化為重點,陝南以漢水文化和綠色文化為重點,加快文化資源綜合開發,積極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區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2.行業發展重點

根據我省文化資源現狀和發展潛力,要積極發展文化旅遊業、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娛演出業、體育業、會展業、民俗文化業、廣告業、網絡文化業等,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業、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娛演出業,並以廣播影視業、文化旅遊業為突破口。

文化旅遊業文化旅遊業是我省文化產業的龍頭。要理順管理體製,打造文化特色旅遊品牌,開拓大市場,培育大產業,營造大環境。充分利用各地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文化名城、名人故居、曆史傳說、民情風俗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策劃開發旅遊文化景區、精品文化旅遊線路和文化旅遊產品體係。做大做強旅遊產業集團。努力建設人文始祖、周、秦、漢、唐等曆史文化區。要提升陝西旅遊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擴大陝西文化旅遊的規模和效益,使我省成為文化旅遊產業強省。

廣播影視業廣播影視業是加快發展我省文化產業的突破口。要整合現有資源,創新體製機製,依托高新技術,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壯大西部電影集團,積極組建陝西廣電集團,鼓勵扶持民營影視企業,推進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發展。建設西部影視數字化製作基地,積極發展影視生產、節目交易、廣告經營、網絡服務,使廣播影視業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和發展活力。

新聞出版業積極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大資源整合的力度,實施品牌戰略,依靠技術創新和人才興業,形成優勢突出、充滿活力的產業體係。組建陝西新華發行集團、陝西日報報業集團、陝西出版集團。積極推進西安光盤生產基地、西安印刷包裝產業園、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及發行網點、西部文教傳媒產業園建設。擴大對外版權貿易,促進新聞出版業對外合作交流。

文娛演出業深化國有藝術表演團體改革,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文娛演出業,大力發展演出中介服務機構,大力發展多種藝術表演經營組織形式,建立健康繁榮的演出市場。積極開辟國內外演出市場。扶持和鼓勵文娛演出向農村和基層延伸。培育壯大一批名牌文化娛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