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1 / 3)

做強做大陝西文化產業,不能停留在務虛層麵,做一般化的號召和動員,而是要以務實的態度,紮紮實實的工作,練好內功。這就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符合陝西實際、適應全國乃至全球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陝西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保障體係。積極穩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按照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區分,按照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分類指導和政府、企業、員工三個層麵把握的原則,培育好文化經營性主體。同時,在微觀經濟上放開搞活,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以企業集團化建設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一、文化市場與文化產業高速成長的趨勢

“文化與發展”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提出的一個主題。時至今日,信息化和市場化背景下的文化變遷有十大轉化:“一是文化工作由生產向服務轉化;二是文化媒體由語言中心向視覺中心轉化;三是文化消費由群體向個體性轉化;四是文化組織由集中、等級和大型向分散、網絡和小型轉化;五是文化管理由壟斷包辦向市場導向轉化;六是文化體製由自行其是向與國際接軌轉化;七是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由機械化向電子化、信息化轉化;八是文化評判由主觀性、經驗性向科學性、計量性轉化;九是文化操作由事業行政性向產業性轉化;十是文化產業和市場的競爭由區域性向全球性轉化。”這些轉化表明,在高科技引領現代工業的信息社會條件下,尋求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平衡發展,是時代新課題。所謂當代人的危機,莫過於文化“貧困”,精神空虛。而發展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是人類社會全麵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的高速成長趨勢,是由文化生產、文化消費的本質和價值決定的,即在於提升社會每個成員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市場概念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市場行為給人們帶來實惠,市場經濟推動了社會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可以說,市場意識日益深入人心。文化與市場的互動關係是客觀存在,市場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文化市場是以交易為焦點;文化產業是以生產為焦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生產的‘市場化’在中國有特殊意義。一是可以滿足公民對文化消費的需要,協調供求關係的變化,密切文化生產與人民的關係。二是引入競爭機製,有利於增強文化發展的生機和活力。三是補償文化生產者的勞動消耗,增強文化生產的自我造血功能,有利於文化生產的擴大再生產。四是可以激發社會力量辦文化的積極性,加快文化建設步伐,形成國有、集體、個體、中外合資等多種所有製並存互補的多渠道、多體製、多層次辦文化的局麵。”如果說,市場經濟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樣市場經濟也能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尤其是在現代工業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多,要求越來越高。我國人均GDP已達1000美元,人們消費選擇的餘地有較大的拓展。我國部分發達地區總體的文化消費水平已大大超過物質消費水平。精神生產的全部使命就是承擔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類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文化科學知識的普及、文學藝術的陶冶和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的理論武裝。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們第一需要時,文化市場應運而生,文化產業發展必然呈現高速成長趨勢。

二、文化消費與文化生產高度結合的趨勢

聯合國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文化產業是通過工業化和商業化方式所進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再生產、供應和傳播。”按這個定義,文化生產必須和緊隨其後的銷售、消費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成為文化市場的產品。由此看來,當文化消費成了“氣候”、成為人們必需生活方式時,文化生產與文化消費,就如同物質生產與物質消費一樣成為再正常不過的關係“往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物質消費與物質生產是人們生存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已經取得重大成就,發生重大變化,商品短缺的時代已成為曆史,人們有更多的休閑時間來追求精神生活享受。這樣一來,社會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就會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發展也必然要尋求新的市場空間,這就是文化消費引起的文化市場,文化市場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成為當代社會經濟增長的動力,發展文化產業就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的必然的要求。而通過文化生產積極主動引導文化消費並遵循文化價值理念培育文化市場,就成為精神生產邏輯使然。在文化消費水平高於物質消費水平的情況下,文化消費實際成為人們全麵發展自我的主要手段之一。當今中國,恩格爾係數趨於縮小,物質消費趨向退出主要消費地位,而對文化的消費需求則成倍增長。具體表現在:文化活動與商業活動密切聯係,人們生活中的文化含量不斷提高。出現了文化需求的多層次和矛盾共存,即健康的需求與不健康的需求並存,多樣性需求與層次性需求並存等現象。大家知道,文化消費是需要時間和空間支持的,社會分工越細,人們的生存空間越大,人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多,這正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無論是文化商品還是文化市場,都有其不同於一般商品與市場的特殊性。首先,文化生產不完全是為交換而進行的生產,文化生產通常表現為一種精神追求,表現為一種社會責任感,而不是首先表現為逐利。”這就是說,我們主張文化生產必須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