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國名曲1-1(1 / 3)

第一章中國名曲1-1

第一節小令

[越調·小桃紅]碧湖湖上柳陰陰【作者簡介】

楊果(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固安)人。楊果青年時期以授徒為生。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進士。曆任偃師、蒲城、陝縣縣令,以幹練廉潔著稱。金亡十餘年,楊奐召為河南課稅所經曆。蒙古蒙哥可汗二年(1252)入河南經略使史天澤幕為參議。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任元北京(副宰相)。至元六年(1269)出為懷孟路總管,大修學廟。以老致任,旋卒,諡文獻。有《西庵集》。散曲存世小令16首,套數5套。

【原文】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對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譯文】

美麗的湖喲,碧綠的水,湖岸有濃濃的柳陰;遊人的身影喲,浸在澄澈的波光裏。怎能忘卻在花前,與他對飲的美好時光。可惜,這一切已遠離我而去。我寄贈的織錦回文,到如今,也不見有回音;愛情喲,如同一片樹葉,在西風中消失。看蓼花深處,從甜蜜的夢中醒來的鴛鴦,雙雙從我眼前飛過,怎能不叫人羨慕而又心碎!

【賞析】

這是一首情曲,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愛情失意的女子。作者以反襯的筆法,揭示和烘托那女子內心的失落和痛苦。在她眼中的湖水還是那樣碧綠,柳陰還是如此濃鬱,可是與心上人花前對飲的時光已一去不複返了。尤其是當她看見蓼花深處成雙的鴛鴦比翼齊飛的美好景象,更加深她的傷感。但曲子所表達的哀傷,隻是淡淡的,不過是籠罩在美好景物之上的憂鬱。

[南呂·幹荷葉]幹荷葉水上浮【作者簡介】

劉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拜官後更名秉忠。邢台人。出身官宦世家。17歲任邢台節度使令史,不久棄職為僧,法號子聰。經海雲禪師推薦,成為忽必烈的顧問。至元元年(1264),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預中書省事。是元朝的開國功臣。今存小令12首。另有《劉秉忠詩文集》、《藏春樂府》傳世。【原文】

幹荷葉,水上浮。漸漸浮將去。跟將你去,隨將去。問你當家中有媳婦?問著不言語。

【譯文】

幹荷葉喲,在水上飄呀飄;越飄越遠。漢子喲,我跟著你,你到那兒,我隨著到那兒。我問你:家裏有媳婦不?問著你,為啥一聲不吱!

【賞析】

這是一首情曲,體現出元代初期文人散曲作者向民間歌曲學習的痕跡,具有本色天然的意趣。抒情主人公是位對愛情執著追求的女子,她熱情、坦率、風趣,有幾分山野女性的氣質。小令以“幹荷葉,水上浮”起興,給人以一種蒼涼而飄渺的感覺,似乎在暗示女子求偶的不幸結局。

[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作者簡介】

王和卿,生卒年月不詳,大名(今屬河北省)人,與關漢卿同時而先卒。滑稽佻達,傳播四方,常譏謔關漢卿,關漢卿雖極意還答,終不能取勝。兩人是很要好的朋友。從現存的作品看,王善於詼諧諷刺,大多由於內容庸俗,成就不高,但也有好作品。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說:“中統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異常,王(和卿)賦《醉中天》小令雲雲,由是其名益著。”王和卿沒有雜劇傳世,今僅存小令21首和套曲《大石調·驀山溪》1篇。【原文】

掙破莊周夢,兩翅架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難道風流種,唬殺尋芳蜜蜂。輕輕的飛動,賣花人扇過橋東。

【譯文】

好大一個蝴蝶,你掙破莊周先生的夢,你從夢裏飛出,兩個碩大的翅膀駕禦著東風。你好大的胃口,三百座名園的花,全被你采空了。難道說,你是天生的風流種?那些尋找花蜜的蜂兒,全不是你的對手,被你唬得四處逃散。你輕輕地飛啊,將那賣花人都扇過橋東了。

【賞析】

這是一首諧曲,格調風趣,體現出早期散曲自娛娛人的娛樂特征。據陶宗儀《輟耕錄》記載:王和卿滑稽佻達,傳播四方,中統初,燕市(今北京)有一蝴蝶,其大異常,王賦《醉中天》小令。看來,這支曲子是王和卿即興式的滑稽調侃之作,未必有微言大義在其中。曲子用誇張筆法,描繪蝴蝶其大無比,不僅小蜜蜂不是它的采花對手,即便是賣花的人也被它扇過橋東。歌唱如此一隻大蝴蝶,無疑將引發聽眾的笑聲,使之獲得審美的愉悅。不過,小令以“掙破莊周夢”開頭,揭示大蝴蝶的來曆,則給人以恍惚迷離的感覺,多少流露出作者追求適意人生和及時行樂的情懷。

[雙調·潘妃曲]帶月披星擔驚怕【作者簡介】

商挺(1209—1288),字孟卿,號左山老人。曹州濟陰(今山東荷澤)。叔父商道。商氏一家與元好問為世交。元初屢官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為安西王相,因事入獄。獲釋,朝廷欲複其樞密副使之職,稱疾辭官,卒年八十,後追諡文定。散曲有名,《太和正音譜》列其名於詞林英傑之中。作品多寫戀情,亦寫風景。今存小令19首。【原文】

帶月披星擔驚怕,久立紗窗下。等候他。驀聽得門外地皮兒踏,則道是冤家,原來風動荼縻架。

【譯文】

月亮看著我,星星看著我,更怕爹媽發現我,我怎能不擔驚受怕。我久久地站在紗窗下,等侯我的那個——他。突然間聽見有輕輕的腳步聲,心頭禁不住一陣驚喜,以為來了我的那個冤家,咳,原來是風兒吹動那個荼縻架!

【賞析】

這是一首情曲,巧妙地描繪出了戀愛中的女子急切等候心上人的意態,有濃鬱的民歌風味,反映出前期散曲家模擬民間歌曲,崇尚自然本色的審美取向。作者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動,利用錯覺來表現那女子由激動喜悅到怨恨晦氣的微妙情緒的變化。雖然沒有正麵勾勒人物的麵貌,但她的神情已躍然紙上。

[雙調·沉醉東風]漁得魚心滿願足【作者簡介】

胡祗遹,字紹開,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人。幼年喪父,身處逆境但仍攻讀不輟。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初,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轉左右司員外郎。時阿合馬弄權,群小得勢,吏冗政苛,引起胡祗遹不滿,因上書論政說:“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觸怒權奸,出為太原路治中。旋任荊湖北道宣慰副使。遷為濟寧路總管、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後以病歸鄉,卒年67歲,諡文靖。有《紫山大全集》。胡祗遹以廉政、氣節、文章名世,工於書法、詩、文、詞,曲之造詣不凡,今存小令11首。【原文】

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開眉舒。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漁樵士大夫。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

【譯文】

漁夫打著魚,心滿意足了,樵夫打著柴,眉開眼笑了。一個放下釣竿,一個收起斧子,林子邊泉水旁,他們偶然相遇了。這是兩位不識字的釣魚打柴的士大夫,他們倆無拘無束,笑哈哈地談今論古。

【賞析】

此曲描寫樵夫和漁夫閑適自得的生活情景,流露出作者潛在的歸隱心誌。小曲著力展示樵夫和漁夫無拘無束的心態和逍遙自在的景況,他們沒有追求名利的奢望,也沒有官場上爾虞我詐的憂慮,偶然相遇便能傾心相談,不設心防,其樂融融。這無疑是令人羨慕的人際關係。作者著力美化勞動者生活的優遊,意在表達其向往山林的願望,是身在朝廷而心存江湖的心態之藝術體現。

[雙調·沉醉東風]閑居【作者簡介】

盧摯(1243?—1315?),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嵩翁,涿州(在今河北)人,遷居潁川(今河南許昌一帶)。仁宗三代,曆官江東道提刑按察副使、陝西提刑按察使、河南府路總管、集賢學士、嶺北道肅政廉訪使、翰林學士承旨等。文集名《疏齋集》、《疏齋後集》(已佚),今人輯有《盧疏齋集輯存》。盧摯在元初文壇與劉因、姚燧齊名,並與白樸、馬致遠、劉時中、珠簾秀等有唱酬之誼。在他的詩、文、詞、散曲作品中,後者尤為出色,題材較廣,風格典雅清麗,今存小令100餘首。【原文】

雨過分畦種瓜,旱時引水澆麻。共幾個田舍翁,說幾句莊稼話。瓦盆邊濁酒生涯。醉裏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風睡煞。

【譯文】

雨過後,在畦子裏栽上瓜秧,天旱了,就引水澆麻。跟幾個老農夫,嘮幾句種莊稼的話。用粗糙的瓦盆,喝自家釀的濁酒,自由自在的生涯。醉了的感覺真好,天地在心中,無比寬廣;在高高的柳樹下,任清風吹拂,睡得特別香,睡得分外酣。

【賞析】

這是一首讚美歸隱生活的小令。竭力描寫農家生活的閑適和快活,尤其是強調人際關係的和諧。作者一直位居高官並沒有歸隱過,顯然此曲是他對輕鬆自由的生命境界的向往,是想象之詞。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爭鬥傾軋,正直的士大夫在精神上往往疲憊不堪,因之從莊周的哲學和陶淵明的處世之道中尋求支撐點,於是便有了讚美田園、讚美歸隱的衝動,通過藝術宣泄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在盧摯的心目中,鄉村生活是平和自足的,農民是無憂無慮的,這無疑是一種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