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世界舞蹈曆史2-3(3 / 3)

卡爾洛·勃拉齊斯1861年來到莫斯科,任大劇院的舞蹈編導和教師。在莫斯科工作的三年間,排演了幾部舞劇,如《浮士德》、《比格美裏昂》等。他的創作帶有陳腐保守的觀念,因而不受俄國觀眾歡迎。他的突出成績主要體現在教學方麵,他要求學生不要盲目跳舞,要跳出舞蹈的文化內涵,要研究民族民間舞蹈的精髓。短短的三年教學,推動了俄羅斯舞蹈學派的形成。

在所有來到俄羅斯的外國舞蹈家中最有名望的是馬裏烏斯·伊凡諾維奇·彼季帕(1819—1910年),他生於馬賽,從小跟父親學舞蹈,曾隨父親去過布魯賽爾、紐約、法國,後來又去馬德裏工作,他見多識廣,使他具備了廣博的不同國家的舞蹈基礎知識,尤其對西班牙舞蹈非常有造詣。1847年他隨父親來到俄國,他父親是帝國劇院舞蹈教師,他是演員,是一個天資聰穎的舞蹈工作者。做演員的同時,他積極學習曆史、文學、藝術、民俗等知識並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1869—1903年出任瑪利亞劇院舞劇總編導,曆時34年。1862年排出第一部大型舞劇《法老之女》。這部作品受到舞評家的指責,說它缺乏主題內容,且犯了曆史性的和民俗性的錯誤。

失敗乃成功之母,從彼季帕的《康達甫耳王》起,舞劇開始受到歡迎。《堂·吉訶德》是帶有濃鬱的西班牙風格的舞劇。《夢》是帶有交響芭蕾性質的舞劇,該舞劇采用了西班牙民間音樂以及歐洲華爾茲、波爾卡、加洛普等音樂成分,使舞劇帶有異國情調而受到歡迎。《舞姬》是帶有印度情調的舞劇。舞劇中,彼季帕展露了他編排雙人舞和群舞的才能。他遵守舞蹈為情節服務的原則,對交響芭蕾進行深入探索,繼承發揚了啟蒙芭蕾、浪漫芭蕾的一些優秀表演傳統,推動了俄國芭蕾藝術的發展。《睡美人》是彼季帕的頂峰作品。他與柴科夫斯基通力合作,為探索交響芭蕾邁出了重大一步。彼季帕在俄國居住了大半生,他將細膩典雅的法國芭蕾風格與俄國的民族、民俗審美趣味相結合,使俄羅斯芭雷舞蹈充滿戲劇性色彩。彼季帕一生共創作60多部作品,其中《堂·吉訶德》《舞姬》《睡美人》《天鵝湖》成為經久不衰的保留劇目。舞劇當中的許多舞蹈片段,還是當今國際舞蹈比賽當中的必跳舞蹈。

在俄國芭蕾史上最著名的編導是列夫·伊凡諾夫。他是彼季帕的得力助手,而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排演的《胡桃夾子》《天鵝湖》成為令人拍案叫絕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天鵝湖》中的二幕和四幕的群天鵝表演,成為芭蕾舞精品中的精品。伊凡諾夫(1834— 1901)曾在莫斯科、彼得堡舞蹈學校學習,畢業後在瑪利亞劇院舞劇團工作,1885年開始任編導,成為彼季帕的助手。他在舞蹈創作中按照交響原則編排舞蹈,其中的《小雪花》是他的代表作。伊凡諾夫雖然是彼季帕的學生、助手,但他們的編舞風格完全不同。編舞時,彼季帕用自己的思維去啟發或者說服限定作曲家,他獨霸所有權,而伊凡諾夫則給作曲家以自由想像的天地,然後,他從音樂中去尋找舞蹈創作的靈感。他接受現代派印象主義思潮的影響,緊跟世界藝術潮流,使他創作的舞蹈作品成為19世紀末向20世紀過渡的橋梁。

在著名的法國芭蕾大師和俄國本土生長起來的芭蕾大師的共同努力下,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芭蕾作品。其中最能夠代表俄國芭蕾藝術的經典作品就是《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這三部經典芭蕾作品均是柴科夫斯基作曲。

《天鵝湖》音樂最初是柴科斯夫斯基根據德國作家莫采烏斯的童話《天鵝湖》譜寫的獨幕芭蕾舞音樂。《天鵝湖》描寫青年騎士打敗惡魔,救出變成天鵝的公主,最後與公主成婚的故事。這部獨幕芭蕾舞音樂是柴科夫斯基送給他的外甥生日的禮物。1894年,由彼季帕和他的助手伊凡諾夫負責編排舞劇。彼季帕負責一、三幕,伊凡諾夫負責二、四幕。1895年1月15日正式上演,演出獲得成功,標誌著芭蕾史上的新的裏程碑。

《睡美人》,彼季帕編舞,1890年首演於彼得堡瑪利亞劇院。故事取材於法國作家沙爾·彼羅(1628—1703)寫的童話名作《沉睡在森林裏的美女》。這是描寫惡魔卡拉包斯怨恨沒有邀請他參加阿芙羅拉公主洗禮日而采取的報複行為,使公主長眠城堡。但在100年後,一位王子在紫丁香仙女的引導下,以真摯愛情破除了魔法,最後與公主成婚的故事。這部舞劇穿插了風格舞蹈片段,其中有回轉木馬的芭蕾舞、波羅涅茲舞、四仙女舞、穿長靴的紅母舞、灰姑娘和王子舞、小矮人舞、小紅帽舞和狼舞,還有公主與王子的古典雙人舞等。其中第三幕中的雙人舞成為現今國際芭蕾舞大賽中的必選節目,它是19世紀芭蕾雙人舞的典範——抒情的慢板雙人舞,充分展示了男女主角技巧。該舞劇繼承了浪漫芭蕾的傳統,在交響化舞蹈方麵做出的探索,為20世紀舞蹈發展奠定了基礎。

《胡桃夾子》,伊凡諾夫編排,舞劇取材於德國浪漫主義作家霍夫曼的童話《胡桃夾子和鼠王》。1892年11月彼得堡瑪利亞劇院首次上演。舞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家邸中歡度聖誕節的場麵,另一部分為“糖果王國”。舞劇觀賞性很強,具有童話般的風格。但是《胡桃夾子》的藝術成就沒有《天鵝湖》和《睡美人》突出。舞劇內容集中體現在善最終戰勝惡的思想上,舞蹈構圖合理,有規則而且和諧完整。其中《雪花舞》有各種不同的隊形變化,如蛇形曲線、小五角星、小圓圈,以及各種平行或互切的直線,舞蹈動作主要以足尖碎步為主。

5.現代芭蕾

繼俄羅斯古典芭蕾之後,世界芭蕾進入現代芭蕾舞的曆史階段。

在俄國,以福金為代表。米哈伊爾·米哈伊爾洛維奇·福金 (1880—1942年)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他個人素質比較全麵,除舞蹈之外,還精通繪畫、音樂和文學。這為他的舞蹈創作打下了深厚基礎。1898年彼得堡舞蹈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演員。1904年起從事教學工作。1905年,革命席卷俄國,劇院裏的演員受到衝擊。後來福金接受了依莎多拉·鄧肯自由舞蹈的影響,大膽創造出了接受現代藝術思潮影響的舞蹈藝術。1907年創作的《葉甫尼卡》《肖邦組曲》引起人們的熱切關注。福金的代表作為《古埃及之夜》《仙女們》和《火鳥》,這幾部作品使帝國劇院對福金的才能刮目相看。

《古埃及之夜》根據戈蒂埃的小說《克列奧帕特拉之夜》改編成舞劇。故事描述古埃及女王被羅馬統帥安東尼和青年阿蒙熱戀追求,青年阿蒙不顧勸告執著追求女王,後被女王毒死,他的女友為他的死亡而悲痛,而女王卻與安東尼走到一起。

這部舞劇的突出特點是與傳統芭蕾美學標準相反,打破了雙腿外開、手位固定的模式,舞蹈充滿東方情調,它是福金根據古埃及的浮雕和圖片重新想像、創作出來的形體動作,它擴大了芭蕾藝術表現的題材,豐富了芭蕾舞的舞蹈語彙。

《火鳥》是福金的另一部改革性的芭蕾作品。在這部舞劇中,女演員脫掉足尖鞋,赤腳登台表演,舞蹈動作也不按照古典芭蕾舞的規則程序進行,用舞蹈推動劇情,是具有現代派風格的芭蕾舞劇。

現代芭蕾在美國也有了很大發展。美國的現代芭蕾風格與俄羅斯編舞者福金所創作的風格不同。

早期美國現代芭蕾舞藝術主要受俄國編舞家福金和巴蘭欽的影響。

美國的芭蕾從18世紀初就開始了演出,它接受了俄羅斯芭蕾的影響,並在俄國芭蕾舞大師巴蘭欽的幫助下建立起來。

巴蘭欽(1904—1983)祖籍格魯吉亞,他曾先後在彼得格勒戲劇學校、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成為舞團演員。1924年赴德演出,之後離開俄國。1925—1929年任佳吉列夫的舞團編導。1933年定居美國,在美國人科爾斯坦支持下建立美國芭蕾舞團,後改名為“紐約市芭蕾舞團”。該團是一個技術水平很高的專業團體,巴蘭欽在那裏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