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古代文學作品3-2
羅密歐和朱麗葉
《羅密歐和朱麗葉》是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寫於1595年。
凱普萊特家族的朱麗葉違背家庭的意誌,和蒙太古家族的羅密歐秘密結了婚。後羅密歐為了複仇,殺死凱普萊特的侄兒泰保爾,被維洛那親王放逐。與之同時,凱普萊特要把女兒嫁給帕裏斯伯爵。朱麗葉求救神父,神父一麵給她吃安眠藥裝死,一麵派人通知羅密歐返回。不巧送信人因碰上鼠疫而誤了行程。羅密歐聽說朱麗葉已死,急忙趕到她身邊,痛不欲生,他悲切地親吻妻子朱麗葉後也服毒自殺。朱麗葉蘇醒後發覺羅密歐手裏捏著杯子倒在自己身邊,知道他是為了自己服毒身亡的,於是當即拔劍自刎而死。悲劇發生後,蒙太古和凱普萊特從悲痛中覺醒,兩家表示要捐棄前嫌,言歸於好,並要為死去的這對苦命鴛鴦鑄造2座金像作為紀念。
全劇反映了人文主義者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和對愛情的理想與追求,充滿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英國詩人、劇作家莎士比亞所寫的諷刺喜劇,約寫於1597年。
《威尼斯商人》包含2個平行的情節。主要情節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和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之間圍繞割一磅肉的訴訟而展開的衝突,次要情節是富家小姐鮑西婭遵父命三匣選親的故事。此外還穿插進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同羅蘭佐攜款私奔的故事。
通過這些相互聯係的情節衝突,莎士比亞表現出文藝複興時期兩種生活觀的鬥爭,他肯定並讚美安東尼奧、鮑西婭等人以友誼、愛情等為重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否定並譴責以夏洛克為代表的唯利是圖的生活態度,最後以夏洛克的敗訴和三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滿結局,歌頌了人文主義生活理想的勝利。
安東尼奧是威尼斯的一個巨商大賈,“他有一艘商船開到特裏坡利斯,另外一艘開到西印度群島,……他有第3艘船在墨西哥,第4艘到英國去了,此外還有遍布在海外各國的買賣。他仗義疏財,把財富看作一種獲得幸福生活的手段。他非常看重友情,為了朋友的幸福,正如他對好友巴薩尼奧真誠表示的:
隻要您的計劃跟您向來的立身行事一樣光明正大,
那麼我的錢囊可以讓您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您驅
使;我願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幫助您達到目的。
相反,夏洛克卻是一個貪婪狠毒的高利貸者,把聚斂財富本身看作生活的目的。安東尼奧瞧不起夏洛克,夏洛克更對安東尼奧恨之入骨。在第1幕第3場,夏洛克有一段旁白,把他痛恨安東尼奧的原因說得非常明白:
我恨他因為他是個基督徒,可是尤其因為他是個傻
子,借錢給人不取利錢,把咱們在威尼斯城裏幹放債這
一行的利息都壓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
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報複我的深仇宿怨。
正好,巴薩尼奧要去貝爾蒙特向鮑西婭求婚,來向安東尼奧請求幫助。安東尼奧自己因一時缺少現款,無法幫助好友,不得不向夏洛克借債時,夏洛克便趁機報複,提出苛酷的借款條件:如到期不還,就要割掉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不久,債款到期,安東尼奧因自己的貨船失事無法償還,夏洛克依據威尼斯的法律向公爵提出控告,一定要安東尼奧履行條件,公爵的調解也無濟於事。這時巴薩尼奧求婚成功,聰明機智的鮑西婭得知原委,心生妙計,便喬裝扮成一個法官,趕來威尼斯法庭相救。她向夏洛克提出:割肉不能帶出一滴血,而且既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結果夏洛克敗訴,不但沒有報仇成功,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財產。
通過“一磅肉”的故事,莎士比亞在安東尼奧和夏洛克這兩個人物身上,主要表現出對待財富的兩種對立觀點。同是資產階級,安東尼奧慷慨大方,夏洛克則嗜財如命。他們的矛盾客觀上反映出當時新興的商業資本同舊式的高利貸資本之間的矛盾,前者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後者起著阻礙生產發展的作用。
劇本肯定前者而批判後者。因而在曆史上起了進步作用。但是,莎士比亞是一個文藝複興時期的資產階級作家,他不可能自覺地認識到這一點。他隻是從人文主義觀點出發,對於安東尼奧的“互通有無,從來不講利息”的做法,對於他為了幫助朋友得到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而不惜傾囊相助甚至簽訂危及生命的契約的行為表示熱情讚頌,而對於夏洛克的貪鄙狠毒、極端自私則予以無情揭露,如此而已。
同“一磅肉”的故事交錯進行的,還有一個鮑西婭三匣選親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莎士比亞主要想說明一點:真正的愛情是不能用財富來衡量的。鮑西婭的父親臨終時,給她定下一個擇婚的辦法:求婚的人中,誰能夠在金、銀、鉛三匣之中選中藏有她的畫像的一個,便可以跟她匹配成親。
鮑西婭是個聰明而又具有新思想的少女,對於這樣一個父母之命的擇婚辦法,顯然是不滿的。她說:“唉,說什麼選擇!我既不能選擇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絕我所憎厭的人;一個活著的女兒的思想,卻要被一個死了的父親的遺囑所鉗製。”但是,由於她所處的時代還是資本主義關係剛剛萌芽的封建社會,又受到出身於名門富家的階級局限,因而隻得遵循亡父的遺命。但選擇的結果表明,摩洛哥親王希望得到“眾人所希求的東西”也好,阿拉貢親王希望得到“他所應得的東西”也好,他們看重的都隻是外表,各自選擇了金匣和銀匣而遭到了失敗的命運。
隻有巴薩尼奧,為了愛情本身的價值,“準備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毅然決然選擇了鉛匣而贏得了愛情的勝利。莎士比亞在這裏宣揚的顯然是愛情自由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
“一磅肉”和“三匣擇親”兩條情節到了鮑西婭出席法庭一場而結合在一起。由於鮑西婭的聰明機智,戰勝了夏洛克,解脫了安東尼奧的困境。但喜劇並沒有就此結束,莎士比亞在法庭一場的高潮之後,又寫出充滿音樂、月光和愛情的第5幕。在滿布皎潔的月光和柔和的音樂的貝爾蒙特,巴薩尼奧和鮑西婭、葛萊西安諾和尼莉莎,羅蘭佐和傑西卡這三對有情人都得到了皆成眷屬的美滿結局。
從上麵的簡單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莎士比亞的喜劇中,《威尼斯商人》雖然最富於社會諷刺色彩,但基本上仍然屬於抒情性的喜劇。它包含著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一些反麵現象的揭露和批判,而主要的還是肯定和歌頌人文主義的生活理想和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一代新人。
全劇從巴薩尼奧準備去貝爾蒙特向鮑西婭求婚開始,到3對戀人的歡聚一堂結束,愛情和友誼構成了這出喜劇的思想基礎。它肯定安東尼奧的慷慨大方和鮑西婭的多情機智,讚美他們所體現的無私的友誼,堅貞的愛情,幸福的生活等等人文主義思想,並拿這些來同以夏洛克為代表的自私冷酷的純粹的金錢關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是全劇的中心思想。
《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出高利貸者夏洛克這樣一個鮮明生動而又複雜矛盾的典型形象,通過他自私狠毒的行徑,揭露批判了金錢對於人的腐朽作用。夏洛克同哈姆雷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評論家認為是莎士比亞戲劇人物中最為複雜的3大典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多次在他們的著作中引用過這一形象。他的性格是複雜的。
首先,他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個高利貸者。他的哲學是:“隻要不是偷竊,會打算盤總是好事。”他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樣地快快生利息”。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取利錢,影響他放債的收入,所以他恨安東尼奧。當安東尼奧無法償還他的借款時,夏洛克一定要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來。公爵的勸告也好,葛萊西安諾的怒斥也好,都絲毫動搖不了夏洛克的決心:“我一定要照約實行。”他必欲致安東尼奧於死地而後快。因為在他看來,“隻要威尼斯沒有他,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了”。他的仆人受不了他的虐待,要另找新的主人;他的女兒因為他貪心狠毒,以致不願呆在她那個地獄似的家裏,跟著情人私奔了。
在第三幕第一場中,杜伯爾去熱諾亞打聽他女兒的下落,回來向他報告時,使夏洛克痛心的,主要不是因為他失去了女兒,而是他的女兒帶走了他的錢財珠寶,還要為尋訪她而花費更多的錢財。為了致安東尼奧於死地,惜財如命的夏洛克不惜花錢去買通官府,原因正如他所說:“隻要威尼斯沒有他,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了。”對於刻畫夏洛克的性格來說,這短短的一句話簡直是畫龍點睛之筆!
後來,當夏洛克敗了訴,法庭判決要把他的財產一半歸公,一半交給安東尼奧處理時,他說:“不,把我的生命連著財產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們的寬恕。……你們奪去了我的養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對於夏洛克來說,錢財就是生命,就是一切。
但是,莎士比亞並沒有把夏洛克寫成一個簡單的惡棍。夏洛克不僅是一個重利盤剝,損人利己的高利貸者,他也是個在基督教社會裏受欺負的猶太人。我們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大批的猶太人在從事銀錢事業。根據基督教會的宣傳,猶太人又是基督教的死敵。從中世紀到近代初期,不少的民間傳說和歌謠中,流傳著猶太人暗中殺害基督徒小孩的故事。
因此,基於經濟的和宗教的原因,猶太人成了當時歐洲社會歧視和迫害的對象。人文主義作家莎士比亞,對待夏洛克這樣一個猶太人高利貸者,既譴責他的殘酷的剝削行為,又同情他所遭受的種族歧視。劇中,當夏洛克說到他對安東尼奧的仇恨時,這兩方麵的原因總是交織在一起。
在第一幕第三場中,夏洛克在向安東尼奧提出簽訂那荒唐的割一磅肉的契約之前,先後兩次說到安東尼奧對他的侮辱和他的憤恨,當他看見安東尼奧在向他走來時,他在一段旁白裏這樣說:……他憎惡我們神聖的民族,甚至在商人會集的地方當眾辱罵我,辱罵我的交易,辱罵我辛辛苦苦賺下來的錢,說那些都是盤剝得來的肮髒錢。要是我饒過了他,讓我們的民族永遠沒有翻身的日子。
然後,當安東尼奧向他提出借3000塊錢時,他更遏製不住地當麵說出:安東尼奧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裏罵我,說我盤剝取利,我總是忍氣吞聲,聳聳肩膀,沒有跟您爭辯,因為忍受迫害本來是我們民族的特色。您罵我異教徒,殺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猶太長袍上,隻因為我用我自己的錢博取幾個利息。這樣,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複,就有了合理而又複雜的動機。觀眾或讀者對於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貪婪,憎恨他的殘酷,也多少同情他所受的屈辱。
第三幕第一場中夏洛克的那一段有名的台詞:“他曾經羞辱過我,奪去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著我的虧蝕,挖苦著我的盈餘,侮辱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麼?隻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那麼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複仇嗎?……”這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種族所發出的無可遏製的悲憤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