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擦亮眼睛,撥開養生保健“迷雲”(1 / 2)

健康快車

作者:李曉

近幾年,養生書成了暢銷書。為了賺取讀者的眼球,養生秘籍也越吹越猛,甚至打起了包治百病的招牌。很多養生學說也風行於世,擁有大批追隨者。其實,養生也要講究方法,並不是人人都適用。

熱水泡腳注意溫度

無論夏天或冬天,每當遇到氣溫降低時,曉玉都會感到自己的腳部冰涼,甚至隱隱作痛。朋友告訴她,常用熱水泡腳可以活血健身。可曉玉每次泡腳完畢時,都感到頭暈胸悶,腳部皮膚也變黑了。

醫學釋疑:

古人雲:“熱水泡腳,勝吃補藥。”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髒六腑的反射點,把雙腳浸入到40℃左右的熱水中,可以起到調整髒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在泡腳的同時,用手按摩湧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衝穴,還有助於降低血壓。經常堅持熱水泡腳,對於治療風濕病、脾胃病、失眠等都有積極作用。

但是,如果泡腳時水溫太高,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髒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更為不利。水溫太高還會破壞足部皮膚表麵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幹燥甚至皸裂。所以泡腳時,水溫以40℃左右為適宜,時間20~30分鍾,不宜過高過久,並且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下進行。心髒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和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泡腳時,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停止泡腳,並留心身體是否有其他不適。

洗腸排毒不過頻

售樓公關部的曉瑾,為了留住青春,聽從美容院人員的推薦,堅持每周洗腸3次,以排出“毒素”,達到美容養顏的目的。但3個月後,她卻被慢性腸炎“纏住”了。

醫學釋疑:

洗腸也稱“腸道水洗療法”,是用洗腸機注入經淨化的38℃左右的水,進而把腸道表層清洗幹淨,是治療便秘的一種方法。很多美容院號稱此方法能排毒、養顏、健身、減肥。其實,人體排毒並非僅有腸道,肝髒、腎髒才是解毒的最重要髒器,皮膚也可以通過出汗方式排出毒素。對於那些宣稱可以排毒清宿便的保健品,大都含有大黃、番瀉葉等瀉劑,易傷脾胃,長期使用還可造成大腸黏膜黑變病,這是誘發大腸癌的因素之一。

腸道內有大量的正常細菌群,頻繁洗腸會破壞腸腔這一防禦屏障的生態平衡,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腸道感染。長時間反複洗腸刺激還會使腸管麻痹,肛門括約肌變鬆弛。故而隻有便秘時才能由醫護人員實施洗腸。患有腸黏連、腸扭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美克耳憩室等疾病者,都不宜洗腸。其實,多食用富含豐富膳食纖維食物如香蕉、紅薯、麥片、粗糧、蘋果、葡萄、海帶、海藻等,每天飲用1500毫升的水,都可以達到通便排毒的效果。

固元膏滋補需辨證

曉娟生孩子後,月經就一直不太規則,且時有痛經,稍有不慎,感冒、腹瀉就找上門來。為了增強抵抗力,她開始服用藥店裏大力推薦的固元膏。服了2個多月後,她身體不僅沒有變好,痛經也較以往更加嚴重了。

醫學釋疑:

固元膏是由阿膠、紅棗、核桃仁、芝麻、冰糖等組成的溫補膏方,具有補血、滋陰潤燥等作用。但這種具有溫補之性的膏方僅適用於虛寒證表現的人群。而且中藥在應用上講究性味、歸經,針對每味藥的藥理作用、配伍禁忌、用量和用法,並結合辨證,合理配伍應用,才能發揮其作用,反之則無效,甚至產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