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盅。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這是歐陽修《朝中措》一詞。歐陽修知守揚州時所居住的平山堂,距江左諸山甚近,堂上望山,清晰可見,但他卻在詞中寫道:“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故此,人們猜測他一定是有眼疾,看不真切。蘇東坡覺得這種猜測很可笑,故在《水調歌頭》一詞中寫道:“長記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來說明歐陽修在平山堂上看山,“山色有無中”不是因有眼疾所致,而是因為山中有雲霧的緣故。在平山堂上看山,即或是晴天,所謂的“倚晴空”,因山高入雲霧之中,所以時隱時現,若有若無,作者追求的是一種朦朧的意境。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在《飲酒》詩中寫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於是有人“考證”出陶淵明一定長著一雙斜眼,不然,在東籬下采菊,何以能“悠然”地看見南山呢?甚至以此稱陶淵明為“陶斜眼”。
簡評:
閱讀欣賞詩詞,應該從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上入手,那種專門在“字縫”裏麵做文章的做法是很不嚴肅的、不足取的。即便以今人的文學甚美標準來看陶淵明《飲酒》中的詩句,也是挑不出什麼缺陷的,能“考證”出作者是“斜眼”的人是有作八卦類雜誌的潛質的,可謂“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