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高血脂的早期預防1
一、高血脂的發病機理
什麼是血脂
血脂,即可脂質,是指血液中所含脂類物質的總稱,其主要內容包括:膽固醇、膽固醇酯、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磷脂及遊離脂肪酸等。人體血液中的脂質成分,一方麵是從食物攝入經吸收後加工而得,另一方麵可由其他物質在體內自行合成。比如:正常人的血中的脂質含量比較穩定,波動範圍較小。如臨床血清總膽固醇的正常值範圍,為28~60毫摩爾/升;血清膽固醇酯的正常值範圍,為234~338毫摩爾/升;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值範圍,為023~124毫摩爾/升。血清磷脂的正常值範圍,為163~323毫摩爾/升;血清遊離脂肪酸(亦稱未脂化脂肪酸)的正常值範圍,為03~09毫摩爾/升;血液中脂質含量隻是全身脂類總量的一部分,但卻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其生理功能極其重要。因為血脂成分運轉於載脂蛋白的氨基酸數目、分子量、所載的脂質、血漿濃度、合成的部位有所差別,所以其主要功能也不同。
血脂正常與否的區別
血脂正常與否是通過實驗室血液生化檢查確定的。
(1)血清膽固醇正常值為<521毫摩升/升,523~569毫摩爾/升為邊緣升高,>572毫摩升/升為高膽固醇血症。
(2)血清甘油三酯正常值為<17毫摩升/升,>17毫摩升/升為高甘油三酯血症。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12毫摩升/升為正常,315~361毫摩爾/升為邊緣升高,>364毫摩升/升為異常升高。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為>104毫摩升/升為合適範圍,<109毫摩升/升為異常減低。
在進行血脂檢查時,受檢者在抽血前的最後一餐禁忌高脂肪食物及酒精類飲品,並應空腹12小時以上抽血。首次發現血脂異常後,應在兩周內複查。若仍為異常,則可確診。
怎樣看血脂化驗單
高脂血症患者看懂血脂化驗單,既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又能對治療起到指導作用。因此,學習看血脂化驗單,很有必要。
一般醫院檢查血脂的項目主要有:
●TC:總膽固醇,也寫成T-CHO
●TG:甘油三脂
●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APOAl:載脂蛋白Al
●APOB:載脂蛋白B各項檢楂的正常數值:化驗項目正常值
毫摩爾/升血漿中總膽固醇(TC)3.36~5.72血漿中甘油三脂(TG)0.23~1.70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0.9~2.19載脂蛋白Al1.25~1.88載脂蛋白B0.79~1.13影響血脂的因素
(1)年齡和性別
男性血清膽固醇水平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到70歲左右達高峰,而女性50歲以前血清膽固醇水平上升緩慢,到約55~60歲逐漸超過男性,主要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較男性為高。
(2)絕經後雌激素水平
當婦女絕經後,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下降,而補充雌激素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婦女的甘油三酯水平明顯升高,常達致死性胰腺炎水平。
(3)遺傳
目前研究證明存在家族性血脂異常,在其他類型血脂異常中,遺傳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4)職業
腦力勞動者血脂水平高於體力勞動者,城市居民血脂異常的發病率高於農民,這主要由於不同職業者的工作性質和生活方式不同所決定的。
(5)飲食
動物性脂肪可使血脂升高,而植物性脂肪(主要是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血脂下降。另外,進食過多的糖量,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出現高胰島素血症,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6)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對血脂代謝有積極的影響,不僅可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這是腦力勞動者血脂含量高於體力勞動者的原因之一。
(7)飲酒
酒精可促進血脂的合成,減慢血脂的分解,中等量以上的飲酒即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8)吸煙
每日吸煙超過20支可使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則降低。被動吸煙者血脂同樣受到影響。
(9)精神緊張及應激
緊張情緒升高血脂含量,增加血小板黏性,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10)藥物
許多藥物長期大量應用可影響血脂水平,如糖皮質激素,但長期應用可使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又如噻嗪類利尿劑可增加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其他一些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對血脂也有一定影響。
(11)季節變化
研究表明血清膽固醇水平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而甘油三酯水平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脂肪與血脂的關係
脂肪和血脂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其意義卻有著很大的區別。平時常說的脂肪指的就是脂肪組織,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之一。脂肪細胞、少量纖維母細胞和少量細胞間膠原物質是組成脂肪組織的主要成分。正常成人在脂肪組織中貯存體內的熱能,約564840千焦(135000千卡),可供人體維持生命40~50天。近年來有關研究資料表明,脂肪組織不僅是貯存和釋放熱能的倉庫,還可以發出一些“信號”,這使其在熱能代謝調節過程中發揮更主動的作用。
生物醫學所指的脂肪是脂肪組織中所含的脂肪。脂肪組織中貯存著人體內的大部分脂肪,脂肪由一個分子的甘油和三個分子的脂肪酸組成,所以也稱為“三酰甘油”。其中脂肪酸又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兩大類,前者具有升高膽固醇的作用,在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牛油、奶油中含量較高,不適合過多食用;而後者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存在於各種食物中,主要提供熱能,對膽固醇水平不影響;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構影成,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等)、魚油和禽類食品中含量最豐富。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輕度的降低膽固醇作用,因此適合於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食用。人體平時所攝入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後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儲存於脂肪組織當中,當機體熱能供應不足的時候,脂肪組織中儲存的脂肪就會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經氧化後釋放出熱能來供給機體需要,甘油則轉變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類物質的總稱,主要由膽固醇、三酰甘油、磷脂以及遊離脂肪酸等組成。血脂是從食物中攝取再經體內加工而得,還可利用其他物質在體內自行合成。血脂在血液中的含量與全身脂類總量相比隻占很少一部分,但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它轉運於各組織之間,直接反映著體內脂類代謝狀況,因為血脂無論過高還是過低都會給機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什麼是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是指人血漿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於正常,可能是其中一部分升高,也可能是全部成分都升高。正常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110~230毫克,甘油三酯20~100毫克。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主要成分,這些脂質成分與我們日常食用的油脂一樣,都不溶於水。因此,它們必須同某些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方能循環於血液之中,運轉全身,故而高血脂症也稱為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的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有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種。乳糜微粒是一種來自食物的脂肪微粒,主要含一些外源性甘油三酯,出現高脂肪飲食後,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在小腸吸收,正常人餐後12~16小時,血漿中已無乳糜微粒。經研究發現,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無關。極低密度脂蛋白是肝髒合成的,主要含有內源性甘油三酯;而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有蛋固醇。這兩種脂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密切相關。故被稱為“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不但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相反還能把動脈壁中的膽固醇運載到肝髒去進行代謝,因而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高血脂症有原發性與繼發性之分。原發性高血脂症的發病原因尚未搞清楚,大多數病人都有家族史和遺傳史,可能由於先天性酶缺陷引起。繼發性高血脂症常常是由於未被控製的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肝內外膽管阻塞和痛風等引起。如果發現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首先要查一查是否是繼發性高血脂症。
大多數高血脂症患者沒有任何症狀,臨床表現主要為兩大方麵:
(1)脂質在真皮內沉積引起局部性皮膚隆起,稱為黃色瘤,較常見於患者眼瞼周圍。
(2)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一旦發生,常可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及冠心病等表現。
高血脂的分型方法
由於不同種脂類代謝過程也不相同,因此高脂血症的產生機製和血中脂蛋白的波動情況存在著很大差別,這種分型對指導高脂血症的防治方便了許多。以下為三種常用的分型方法:
1按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分型
世界衛生組織要求,除測定血脂指標,還需測定空腹血清的脂蛋白電泳圖譜。觀察脂蛋白電泳圖譜的混濁程度分為5型:
Ⅰ型:乳糜微粒(CM)升高,三酰甘油(TG)顯著升高,膽固醇(TC)輕度升高,隻有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正常。
Ⅱa型:膽固醇>57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
Ⅱb型:除TC、LDL—C升高,還存在著VLDL—C升高。
Ⅲ型:TC、TG均升高。TC/TG=1,VLDL—C/TG>03,有上浮β脂蛋白。
Ⅳ型:TG>169毫摩/升,TC正常。
V型:CM升高,VIDL—C/TG<03,無上浮β脂蛋白。
五型中,以Ⅱa型、Ⅱb,型和Ⅳ型最為常見,而I型比較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