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行星世界(1 / 2)

第五章行星世界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並環繞著恒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恒星的自轉方向相同。在行星世界裏,有大的行星,也有小的行星,還有其他類型行星。

八大行星

水星

水星表麵到處坑坑窪窪,褶皺、山脊和裂縫彼此相互交錯。內部很像地球,分為殼、幔、核三層。水星的白天氣溫較高,平均地表溫度為179度,最高為427度,最低為零下173度。

水星公轉軌道呈扁形,公轉速度為48千米/秒,是太陽係中運動速度最快的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88天,除公轉外,水星本身也有自轉。

金星

金星是太陽係中八大行星之一,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除太陽外,它是最亮的星。由於濃厚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內部極為酷熱,表麵溫度達470度。

它的自轉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反,是自東向西。火山噴發形式較為單一,沒有劇烈爆發、噴射火山灰的跡象。另外環形山都是串聯的。

地球

從離地球數萬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地球是太陽係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係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

地球已有44億至46億歲,它以近24小時的周期自轉並且以一年的周期繞太陽公轉。

火星

火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的第四顆行星,位於地球與小行星群之間,為類地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火星表麵為紅色,極區則呈現白色,由此可知,火星大氣並不濃厚。

火星的中心核以鐵為主要成分,並含有硫、鎂等輕元素。在赤道一帶處於零下50度,有時也會在0度以上。表麵經常有大規模沙塵暴發生。

木星

木星,為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也是一個氣體行星。表麵有紅、褐、白等條紋圖案,可以推測木星大氣中的風向平行於赤道方向。

它的表麵溫度為零下150度。表麵由液態氫及氦組成,地心為液態的金屬氫。它的環的成分可能是矽酸鹽類,寬度超過10萬千米。木星擁有超過6一顆衛星。

土星

土星不但擁有美麗的環,而且還是一個木紋球。外觀上看是一顆扁平行星,類木行星中最“扁”。土星的風幾乎都是西風,表麵有時會出現白斑。

它的環是扁平的固體物質盤,由無數顆細微的粒子彙集而成,絕大部分是冰。它繞太陽公轉一周約295年,公轉速度約為96千米/秒。它擁有超過35個衛星。

天王星

從直徑來看,天王星是太陽係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天王星的軸線卻幾乎平行於黃道麵。

天王星大氣基本上是由岩石和各種各樣的冰組成的,它僅含有15%的氫和一些氦,有時會顯出藍色,主要是因為外層大氣中的甲烷吸收紅光導致。天王星也有光環,但都非常暗淡。天王星的衛星已經命名的有15顆,還有2顆未命名。

海王星

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它的大氣由氫和氦組成,還有少量的甲烷,它的藍色是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紅光造成的。

海王星上按帶狀分布為大風暴或旋風,其風暴是太陽係中最快的,時速達到2000千米。海王星也有光環,但隻能觀察到暗淡模糊的圓弧,而非完整的光環。

矮行星

穀神星

穀神星是人們最早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是唯一位於主帶的一顆矮行星。由意大利人皮亞齊於1801年1月1日發現。其平均直徑為952千米。穀神星46個地球年才繞太陽公轉一周。穀神星的紅外線光譜顯示水合礦物是無所不在的,這顯示在內部存在著大量的水。

冥王星

冥王星曾被認為是離太陽最遠的一顆大行星,它繞太陽運行一周曆時248年之久。它距離太陽大約40天文單位,其表麵溫度大概是零下2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