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行星世界(2 / 2)

根據冥王星掩恒星的時間,天文學家們測定冥王星直徑約2344千米,比月球還要小,其質量也隻有月球的1/5。所以冥王星是個小小的世界。

鬩神星

鬩神星在被正式命名前暫時編號為2003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於2003年被發現。公轉軌道橢圓形,公轉一周需要560年。直徑約2300千米至2500千米,隻比冥王星略大。

它的大氣由甲烷和氮組成,由於距離太陽較遠,大氣結成了冰。內部結構可能是冰和岩石的混合物。齊娜有一顆衛星,科學家暫時稱之為加布裏埃爾,它是好戰公主齊娜的隨從。

鳥神星

鳥神星的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3/4,它沒有衛星。鳥神星的平均溫度零下2432度,這意味著它的表麵覆蓋著甲烷與乙烷,並可能還存在固態氮。鳥神星的軌道周期大約是310年。鳥神星是繼冥王星之後第二亮的柯伊伯帶天體。它於2005年3月31日被發現。2008年7月,正式被列為類冥天體。

妊神星

妊神星是柯伊伯帶的一顆矮行星,它的質量是冥王星質量的1/3。軌道周期為283地球年,亮度波動周期很短,隻有39小時,表麵富含大量結晶水冰。它有兩顆衛星:妊衛一和妊衛二。妊神星於2004年被發現,2008年9月17日,定為矮行星,並以夏威夷生育之神哈烏美亞為其命名。

小行星

智神星

智神星是第二大的小行星,由於自身重力不足以將天體聚成球形。它由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於1802年3月28日發現,是繼穀神星之後第二顆被發現的小行星。

德國數學家高斯測量了智神星的軌道,他發現周期與穀神星相近約為46年,但是軌道對黃道麵的傾斜較大。它的直徑600千米。

婚神星

婚神星處在火星跟木星的小行星帶之間,它在數千萬小行星裏麵體積第四,直徑240千米,也稱3號小行星。它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哈丁發現,它是首顆被觀測到掩星的小行星。1958年2月19日,在SAO112328前方經過。此後,又觀測了幾次掩星,成果由18位觀測者於1979年12月11日共同完成。

灶神星

灶神星是第四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質量最高的天體之一,灶神星的直徑約為483千米。灶神星表麵比不少小行星光亮,成為唯一一顆可在地球上可以肉眼看到的小行星。

灶神星的形狀是扁圓球體,自轉是小行星中較快的,方向是順行。南極點有一巨大火山口,直徑460千米,深度13千米。表麵溫度為零下20度,冬天極點溫度零下190度。

義神星

義神星,平均直徑119千米,由亨克於1845年12月8日發現,是第五顆被發現的小行星。它的反照率甚高,其成分可能是鎳-鐵與矽酸鎂及矽酸鐵的混合物。測光發現它是逆向自轉。

卡戎星

卡戎星是1978年華盛頓美國海軍天文台的天文學家詹姆士·克裏斯蒂發現的。直至現在,它仍被看成冥王星的一顆衛星。它的軌道圓形,運行周期與冥王星自轉周期相等。

卡戎星直徑超過1000千米,質量約為190億億噸。有專家推測,遠古時冥王星與一顆龐大天體發生了碰撞,導致一大塊碎片從中分離出來,最後形成了“卡戎”。

亡神星

亡神星是柯伊伯帶的天體,被發現時的臨時編號為2004DW,發現者是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爾·布朗、雙子星天文台的乍德·特魯希略和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

創神星

創神星,中文音譯為誇歐爾,是柯伊伯帶的天體。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布朗和特魯希略於2002年10月7日發現。它的軌道接近圓形,距離太陽約60億千米,軌道周期287年。科學家發現,它的表麵有冰晶體存在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