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宇宙之謎3(2 / 3)

認為飛碟是通過分解傳輸來獲得動力的。這種方式是將物體分解成基本粒子以光速傳輸,用信息碼載入分子機,然後再重組成原來的物體。

認為飛碟是以電磁力來推動的。利用超傳導的電磁石產生強力磁場與高壓,並將周圍空氣產生等離子化現象,借助其反作用力來推進。

認為飛碟是以重力推動移動的。假如飛碟的科技水平已掌握到利用重力場,能自由地選擇重力場對它發生作用,那麼很容易就被具有這個重力場的星球吸引過去。

認為飛碟的動力是靠統一場推進的。一些UFO專家根據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指出,宇宙間的電磁場和引力有著密切的聯係,兩者互相演變和斥合。場共振即是把電磁場、重力場、強核力、弱核力之間的互相作用力組合起來,並與時空之結構、太空船本身之人造力場相結合,使之協調變動,可使太空船由某一點到另一點迅速加速通過,沿著時空隧道立即到達宇宙的另一個遙遠的位置,這一位置在地球人看來需要幾萬光年才能到達。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猜測和幻想而已,而事實究竟如何,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探索飛碟的動力源

人們目擊到的飛碟大多是以無法想象的高速飛行的,並且還發出強光,那麼,飛碟的動力從哪裏來呢?它的結構原理又是如何呢?這些問題吸引了不少科學家去探索和研究。

探索飛碟的動力與原理,除了要涉及許多專業知識外,同時也要跳出某些固有觀念,在動力學、能源學以及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內可能都要有很大的變革。對宇宙、天體、飛行器等認識上以及能源上和結構原理上都要進行再學習。在某些方麵,甚至對愛因斯提出的相對論等也要大膽地改進。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宇宙,對大自然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

要想研究飛碟動力,就必須從大宇宙能源角度出發,因為它畢竟是來自大宇宙彼岸的飛行器,它的能源肯定要靠宇宙總能源來解決。在宇宙的各星體之間,星體本身以及星際間的太空都存在著不同強度的磁場、引力波和重力波。因此,飛碟動力應首先從磁能考慮。其他太陽能、核能則應該退一步來考慮。

靜態磁能發電初探

UFO研究者們提出一些飛碟動力源及結構模式,即靜態磁能發電。現做如下介紹。

一、缸形磁路。缸形磁路是最典型的、最理想的一種磁路。它的結構特點是:中心有一個直通上下的主磁路,線包繞在這個主磁路上,從而使缸形外殼構成一個完善的磁回路。

二、靜態磁能的典型特點。從1985年起,科學家們致力靜態磁能發電的研究,通過研究得知,靜態磁如果裝置在磁路上,就可能與一個特殊的缸形磁路的結構一樣,並且同飛碟的外形、內部結構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1993年發現了能量放大磁路,從而完全證明了這些猜想是正確的。按照這種磁路的技術特點和要求設計出的裝置,最自然理想的形狀也是碟形,磁路隻有在這種形狀上,電壓放大的倍數才能達到最高。在其形狀上,電壓放大倍數都要不同程度地下降,僅這一點就可以說明不少問題。

三、飛碟的典型結構特征。飛碟的典型特征是許多年來世界飛碟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通過對近10萬例目擊案的研究逐漸總結出來的。飛碟在結構上很像一個變了形的缸形變壓器。有的目擊事件,例如羅茲維爾案和《受阻的旅程》中的飛碟,從這種角度看,簡直沒有一點區別。理解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必須把中心磁路掌握得非常透徹。在羅茲維爾墜落事件中,中心磁路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座艙。

通過對許多目擊事件的分析研究,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案例反映出的特征都在支持這個結論,這裏麵隻是在中心磁路的具體變化上有些出入,飛碟有的發展成一個座艙;有的發展成多個座艙;有的仍然存在於中心,隻不過表麵上變成了一個直通上下的進出通道而已。

飛碟是一個靜態磁能裝置,這隻是科學家們對飛碟動力源和結構原理的初步探索,今後,科學家們將會繼續努力,以期早日揭開這些難解之謎。

德國製造的圓盤飛機

飛碟在地球上出現以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對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積極進行研究和探索。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們還公開或秘密地研製人造飛碟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在火箭工程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占有世界領先地位,曾製造了一種圓盤飛機。這種圓盤飛機內部有垂直上升用的葉扇和水平飛行用的噴氣發動機,直徑為12米至40米,已進行了多次試飛。當圓盤飛機高速飛行時,機身有點傾斜,速度可達音速的3倍,座艙設計成旋轉式,性能優良。

科學家們還發明了一種單人駕駛的人造飛碟。它可以離開地麵4米高,可以繞開任何障礙物,適於複雜的環境。這種人造飛碟,使用的發動機功率有133馬力,時速可達80000米;由螺旋槳和專門的氣道形成的空氣射束托浮飛碟,因這種飛碟體積很小,所以飛行時非常靈活,便於操作,受到科學家們的普遍好評。

俄羅斯的伊基普

俄羅斯研製出一種叫伊基普的人造飛碟,第一架模型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飛。伊基普長25米,寬36米,可乘坐400名乘客或運載40多噸貨物,速度可達每小時6437千米,飛行高度36千米,最大航程為8047千米,升空距離隻需要500米。

由於原設計的目的是用於軍事,因此起落時不受限製,空氣動力設計非常先進。

法國的人造飛碟

法國的UFO學家利格雷·加斯東等,利用一種被他們命名為靜能的能作為動力能源,使得10多個小的草帽大小的人造飛碟升上了空中。加斯東等人介紹說靜能是一種人們還沒有理解的能量,它是利用電磁轉換而成的。

還有,法國的讓·皮埃爾·珀蒂博士,也在研製一種叫磁流動力飛行器的人造飛碟。這種磁流動力飛行器與許多目擊到的飛碟可能屬於同一類型的飛行器,它們的特點是:重量大約為幾十噸,裝有可以產生幾百兆瓦電能的發電機;擁有可以在大氣中產生幾萬高斯磁場的超導電體係統;在大氣中飛行時,能產生強烈的放電現象。

飛碟的速度是多少

人類的任何飛行器都不能與飛碟相提並論,因為飛碟能做到“靜若處子,動如脫兔”,並能在空中隨意停下來。

據國際航空協會公布:飛機的最高時速為2523千米,洲際導彈的最高時速為25200千米,脫離了地球引力的人造飛行物,時速則可超過30000千米,飛碟的速度是多少呢?

前蘇聯UFO權威齊蓋爾教授說,根據雷達記錄,飛碟的時速為0千米至72000千米,所謂“0千米”,就是懸停。

懸停是它的一大絕技,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它能靜靜地停在任何高度,無聲無息,而且沒有任何尾跡,這是人類的任何飛行物不能辦到的。直升機能懸停,卻左右搖擺,而且依靠巨大的螺旋漿;飛碟能靜靜地停在那裏,宛如天空中固定生長的物體,冷漠而又嚴峻。

飛碟與導彈比速度

1960年,在美國的一個導彈發射試驗場,上演了一部比速度的活戲劇。當時,德國製造的V-2型導彈剛剛升空,一個飛碟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它以1600千米的時速追上導彈,然後又加快速度,將導彈遠遠拋在身後,在場的地勤人員測得它的時速,高達每小時9000千米。

早在1949年,該試驗場導彈試驗室主任羅伯特·麥克勞克林就從雷達上目擊過不明飛行物,它沒有任何聲響和尾跡。羅伯特用經緯儀測出來時速和高度,時速竟達43200千米,高度為90000米,但是,當時人類所能達到的終極高度為27000米。

前蘇聯著名的天文學家波斯希日博士指出:飛碟隻需要幾天時間就能飛完地球到土衛六之間的128億千米的路程。

飛碟具有的絕技

更令人驚奇的是,它們卓越的加速能力和它們直角拐彎的絕技。

1963年,撒哈拉沙漠,一隊法國技術人員在沙漠中做火箭彈頭回收訓練,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那是一個巨大的飛碟,5分鍾後,它飛走了。

但據地麵人員測定,它在3秒鍾內速度從零加到了每小時6000千米,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1952年7月,美國華盛頓空軍指揮中心的雷達屏幕上突然顯示有7個亮點,它們飛行的方向正是美國的心髒,即白宮和國會大廈。人們驚恐萬狀,地麵指揮中心立即命令殲擊機起飛攔截,但是,令人無可奈何的是,那7個亮點輕易地就將殲擊機甩在身後,它們在短短的幾秒鍾內,時速從200千米一下增至800千米,最後,一個漂亮的直角拐彎,以1200千米的時速飛走了。齊蓋爾教授說,直角拐彎將產生3000克的過載,這是目前地球上的任何材料都無法承載的。

外星人存在之謎

常見的外星人四種類型

矮人型類的外星人,個子很矮,身高隻有09米至135米。同自己矮小的身軀相比,他們的腦袋顯得很大,前額又高又凸,沒有耳朵,或者是他們的耳朵極小,而目擊者很難看清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