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過實踐把潛在的知識變成現實的能力
16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講過一句名言,說“知識就是力量”。長期以來,人們把這句話視為經典。今天來看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全麵。因為知識是一種無形的潛在的東西,隻有當它被人們消化、掌握並變成一種能力,即知識化了的能力時才能成為一種力量。那麼,知識怎樣才能轉化成知識化的能力,唯一的途徑就是實踐。從哲學的觀點看,所謂實踐,就是人們探索和改造客體的社會活動。人類的實踐是十分廣泛、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複雜係統。改造自然的生產鬥爭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還有調節或改造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包括生產關係、政治關係、思想關係)的各種社會活動;以及為前兩種活動服務的探索性、創造性的科學實驗活動,後者是重要的精神生產方式。
實踐活動具有三個基本屬性,即能動性、直接現實性和社會曆史性。人們在不斷的發展實踐中便獲得了觀察、記憶、想像、判斷、推理、動手的能力,人們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創新性、邏輯性都是在不斷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總之,人們在實踐中既改造著客體,也改造著主體。
三、構建教學實踐的評估體係
我校是以工科為主、多科發展的綜合型大學,現階段的任務是為生產、管理、服務的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因之我們應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完善教學實踐體係
總結國內外高等教育的經驗,我認為,我們應建立三種類型的實驗基地:
一是科學實驗基地,包括光學實驗,力學實驗,化學實驗,電磁實驗,計算機組成實驗,計算機維護實驗,會計實驗,電工實驗,電子實驗以及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等。
二是技能培訓基地,包括服裝實訓,數控技術實訓,汽車駕駛實訓,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訓,通訊技術實訓,照相、攝像技術實訓等等。
三是社會實踐。這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實踐天地,包括擔任學生幹部,從事學生公寓管理,參加社會調查,組織專項大型社會活動或紀念活動,以及參加學校招生工作等。上述實踐活動常常不被人們重視,其實這是最能全麵鍛煉學生才能的地方,我們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完善教學實踐的考評體係
實踐是一種手段,通過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之考評的側重點應是能力。教學處應對每個學生的實踐活動製定一套完整的評估體係和評估辦法,並針對不同專業提出不同要求,程序要科學,指標要細化、量化,能力測評要客觀、公正,成績要有透明度等,使每個學生都明白自己哪些實踐課已達標了,哪些尚未達標,應迎頭趕上。學生畢業時,實踐(能力)總分達標了,應允許其畢業並發給畢業證書,否則不予畢業。
總之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時代的要求,是發展的要求,隻要我們抓住問題學習和實踐這兩個根本環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們在培養學生實際能力方麵一定會達到目的,我們的畢業生一定會贏得市場的青睞!
(楊文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