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學生中樹立“以學為主,全麵發展”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把思想、時間和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麵得到全麵發展
學生在校期間,我們自始至終教育他們“學生要以學為主”,到大學來的主要任務是要學好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為自己將來就業做好準備,為建設國家、服務社會打好基礎。我們給他們算經濟賬,你一年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總共是多少錢,平均每天是多少錢,你荒費一天學業就等於浪費了多少錢,而你的父母為了掙這些錢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不容易;我們還給他們算機會賬,陝西省某一年高考考生是多少萬人,本科生和大專生錄取名額是多少萬人,占當年高考考生總人數的50%多一點,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人上不了大學。通過這些具體的計算,使他們懂得了珍惜時間、珍惜機會,把思想、時間和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將來好回報父母、報效國家。與此同時,我們不僅要求他們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更要求他們在思想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麵得到全麵的鍛煉和提高。
二、堅持“以人為本,以理服人”的思想教育原則,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全麵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標準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這一標準,堅持以學生為本,就要體現在尊重青年學生個體的地位和價值。在過去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總是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導作用而忽略了被教育者的潛力挖掘,認為大學生接受教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沒有注重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往往造成“我講你聽”的被動局麵。隨著社會環境、教育環境的不斷變化,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也在不停地發生改變。大學生雖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嚴是不可輕視的,他們與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關係,是以學生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前提。隻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價值,正確引導其個性發展向社會共性需求過渡,才能使其具備社會所需的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
建設和諧社會強調的是對人本身的尊重,關注的是對人的勞動、知識、創造、價值的充分肯定。因此,和諧社會就是要想方設法為人能夠創造更大價值而提供廣闊的平台、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發揮大學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動力。大學生是有知識、有才華、有希望的一代,他們是未來建設和諧社會的骨幹力量。在校期間就要善於引導他們以學生自願參加的各類社團為依托,通過舉辦藝術節、學術研討、知識講座、讀書活動、演講比賽、影視評論、業餘黨校等形式,輔之以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勤工助學、掛職鍛煉等各種社會實踐,使他們在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上,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化對自身潛能的認識和發揮,真正在自我教育中把自己錘煉成為對社會、對黨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勉勵他們既要“成才”更要“成人”
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人們比較注重大學生的智力培養即“成才”問題,比如學習成績的排名、是否考上研究生、畢業後是否找到好工作等等,從而使大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文素養不高、實踐能力較弱、創新精神不夠、心理素質脆弱等現象。如何使大學生真正成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關鍵是要認真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大學生進行“成人、成才、成功”的“三成”教育,勉勵他們既要“成才”更要“成人”,讓他們在“成才”的過程中“成人”。“三成”教育既是素質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大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素質,使他們能夠客觀合理地規劃人生、塑造自我,形成注重成人、立誌成才和走向成功的科學態度和生活理念。
“成才”重在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積累和實踐,使大學生成為基礎厚、專業精、技能強、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成人”重在思想道德品質的修煉和培養,使大學生學會和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明德尚美、遵紀守法的人,一個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和發展的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成功”重在艱苦奮鬥。“成功”教育屬於創新能力教育,側重於解決什麼是成功以及怎樣才能成功的問題。
通過理論修養、實踐訓練、方法訓練和典型人物學習等多種方式的“成功”教育,促使每一個大學生創新務實,在成人、成才的基礎上具備成功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具備創新素質和創業素質,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實施“三成”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麵入手:抓好入學教育、培養過程和創新教育、創業和畢業教育等三個教育環節。要從根本上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大學生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怎樣才能成為這樣一個人;二是大學生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成為這樣一個人才;三是什麼是成功,大學生如何走向成功。
“三成”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與教學和科學研究相結合。要以大學生為主體,通過說服、榜樣、鍛煉、修養、陶冶、激勵、主題教育等形式,有效實施“三成”教育。要充分相信每個大學生隻要努力都能夠成人、成才、成功;堅持大學教師和德育工作者擔任大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導師,以良好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強化大學環境建設,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和校園文明建設,以良好的、富有學術特色的校園文化和文明環境熏陶大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