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有助於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我們知道心理健康是良好道德品質的基礎,同時又是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客觀的角度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環境和勞動的人,並會充分利用一切條件促進自身的發展。從自身微觀的角度而言,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思想開闊、積極進取、樂觀堅強人的,敢於麵對無常的得失,敢於正視眼前的困難,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接受現實。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心理健康的人,具備健全的性格,能夠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能夠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能夠與人為善、樂於助人。
許多心理學家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性格孤僻、煩躁、衝動。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缺乏自信,不善交際,膽小狹隘,猜疑迷亂,不敢麵對困難,不能接受挫折。
2001年9月17日,才到某學院環境工程係報到一天半的新生小黃還未等到開學典禮,半夜從宿舍樓上跳下來,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小黃沒有留下遺書,生前曾多次不習慣宿舍生活,據悉,來自單親家庭的他性格比較內向。
2001年10月9日晚,廣州某師範大學化學係學生石某不顧同學和女友的勸說,從海印橋上縱身跳下珠江自殺。他的兩位同學見狀急忙跳江營救,水警趕到現場救起一人,但石某以及為救他的另一位同學未能獲救。據悉,石某生前為情所困,談過三個女朋友,不知道選擇哪一個。出事當天下午,他曾對同學說,選了哪一個都會對另外兩個造成傷害,感情所惑讓他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
從以上兩個實例中不難發現,黃某和石某的不幸直接根源於他們性格的不健全,愛因斯坦說過:“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誌,比智慧和博學更為重要……”悲劇的結果表現了他們思想認識上的不足和缺陷,他們缺乏麵對困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質的低俗。
(二)心理健康有助於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智力的開發
我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陳學待指出的心理健康的學生,學習成績優於心理不健康者。而心理健康的亦具備堅強的意誌,能夠正確地麵對自己,正視現實,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提合理的需要,樹立切合實際的理想。
研究證明,心理健康可使個體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情,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必然能促進大腦機能不斷地提高,對於調動個人智力活動,激發大腦興奮都十分有利。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異常承受挫折和失敗的學生的智力必然受影響。
(三)心理健康影響身體健康
常言道:“生氣催人老,笑笑度年少”,“笑顏常開健康在”,真實地反映了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關係。心理健康有助於身體各係統的活動處於協調狀態,對人的生命活動起著良好的作用。
我們知道有害的物質因素可以造成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可以起到這種作用。臨床證明,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腦血管病以及癌症等都與心理因素有關。而勇敢地麵對病情、樂觀地接受治療的病人康複率遠高於恐懼、無助、煩躁憂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