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重視製度的建設,更重視製度的落實,平時堅持檢查監督,每年根據情況進行補充修改,定期總結檢查評比。如《班主任工作條例》的貫徹,每月每位班主任有工作月報表,學期末有總考核表。
每周進行一次教室、宿舍衛生、晚自習、上課到位率的評比,並張榜公布。每學年進行一次先進班集體、文明宿舍、學習優秀生評選獎勵。一學年進行一次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各項單項積極分子的評選獎勵。這樣不僅使我們規章製度管理工作得到落實,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精神文明養成教育。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通過一定內容要求,一定的形式反複去做(管理),使其成為習慣,經過多方麵努力,達到德才兼備。根據學生生活方式誤區之一戀愛過早的心態,舉行針對女大學生心態的專題報告“女大學生成才之道”及心理谘詢,講大目標、講祖國前途使女同學走出誤區,立誌成才。另外強化作息製度,宿舍規定晚11點鎖門,對晚歸者進行登記,個別教育批評,每隔一周進行夜間抽查,對夜不歸宿的,男女之間行為不端的進行嚴肅教育處理,還規定外地來的學生不能自行在校外租房住宿。
二、強化心理素質的ACH
我們大膽借鑒國外教育模式中的合理經驗。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已經運行幾百年了,在教育理論上也相繼建立了適合國情的模式,如:重視適應傾向和素質傾向。適應性一是適應國情,二是適應學生個體心態發展。又如美國哈佛商學院要求:一年級學生開學的前三周必修“決策及倫理價值”。法學院要求所有的畢業生必須通過職業道德課程考試才能進入律師行業工作。
針對部分同學的閉鎖心理和失落感,進行強化心理素質ACH,把學生放在一個特定環境中,通過外界的壓力,強化學生心理素質。通過ACH講課後,讓幾位同學同時質問一個人,讓他自己站起來辯護。我們還把同學帶到興慶公園門口人多的地方講演,進行自我介紹,鍛煉膽量和口才。有位朋友講,我在國外見過這種訓練,在國內還是第一次,我相信你們學院一定能成功,會辦得更有特色。經過實踐,這種方法同學願意接受和認同,成效顯著,受到同學和社會的好評。
三、關心體貼學生撫平心理創傷
著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講過:有過過失的人、失落感嚴重的人往往比正常人更需要尊重和信任,有時這種教育會轉變一個人。所以我們認為民辦大學生需要得到比一般大學生更多的關心、體貼和尊重。政治上要關心他們進步,組織他們上黨課,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新黨章。所以學院每屆學生中都有大量學生提出入黨申請。在他們畢業時,在檔案裏裝上他們入黨申請書和黨支部考察材料。生活上要更關心他們、每周的雙休日都組織特困同學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如給各報社賣報紙;早上給住戶送牛奶;給公司推銷商品,散發廣告;給餐廳、酒店當服務員等。通過社會實踐,一方麵解決了學生的部分經濟困難,使之安心完成學業,更主要的使他們了解了社會,增長了才幹,增長自我意識和信心,克服了自卑感,擺脫了孤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