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學生管理工作之我見(2 / 3)

三、理解學生是師生相通的橋梁

西京學院的輔導員大多數是按照“三中一百”的要求選聘的,因此,中年以上者居多。這樣,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難免在許多問題上存在認識、喜好、觀念等方麵的差異,彼此在有些方麵看不慣對方,甚至產生分歧或對立。譬如,有的輔導員看不慣少數學生的怪發型、異著裝、亂交友、濫花錢、輕學業、圖享受、不文明交往、不珍惜父母血汗等;一些學生也煩輔導員守舊、古板、嘮叨、管的寬、不近人情等。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這些矛盾的感覺、印象和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程度地影響和阻礙著學生管理的良性開展。

學生管理本身就是管與被管的一對矛盾,如何使這一對矛盾共處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主要方麵是管理者即輔導員。實踐證明,輔導員進行學生管理,除關愛學生、了解學生之外,理解學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從西京學院的學生狀況看,基本都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出生的,他們從小所接觸的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新潮、人際關係等,其思想行為和對未來的追求遠遠超越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如果仍然以傳統觀念看待學生管理中的種種現象,就勢必形成對立。因此,輔導員在進行學生管理中,要順應形勢,換位思考,善解人意,按照教育部新頒布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和《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實施管理。隻要學生不違反法律、法規,隻要學生不違背做人的原則、標準,隻要學生不妨礙大局的安全、穩定,隻要學生不有悖公德和文明建設,輔導員都要理解學生的個性追求和習俗喜好,尊重和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這方麵的事例在西京學院輔導員中是很多的。事實表明,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對學生的理解比什麼都重要,理解是思想相通之橋,有了理解才會有溝通,有了溝通才能取得共識,有了共識就能步調一致取得勝利。

強調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對學生給予必要的理解,絕不能視為對違規違紀學生的姑息遷就或放任不管。理解是對學生正當的思想、行為的同情、認可、支持;姑息放任是對學生違紀的思想、行為的無視、默許、消極。什麼是正當的思想、行為,什麼是違紀的思想、行為,輔導員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法規、規章及校規校紀教育,幫助學生劃清界限。凡屬學生的權利、義務及法規、規章之外的自由愛好,輔導員應予理解、尊重、保護;反之,有學生無視校規校紀,我行我素,輔導員應理直氣壯地批評教育,直至實行紀律。

四、公正客觀是取信於學生的關鍵

每個輔導員後麵都有百十名左右的學生,你的話靈不靈,感召力強不強,能否一呼百應,大家齊刷刷地聽從指揮,決定的因素不是資曆、不是文憑、不是性別、不是職務,而是學生對你的信任度。在一次輔導員工作經驗交流會上,財經學院一位輔導員講得好。她說:“輔導員待學生像父母待子女,手心手背都是肉;輔導員待學生像公仆,服務宗旨都一樣;輔導員待學生像法官,一視同仁要公正。”由於這位輔導員能公正客觀地對待班級每一位學生,因而學生個個服她,人人敬她,挨了批評也心服口服,該班有位文化基礎差、紀律觀念差、人際關係差的學生,剛到班裏,把老師的話當耳邊風,我行我素。這位輔導員不急不躁,不嫌不棄,公正客觀地對待他,該表揚則表揚,該批評則批評,在人格上不冷落歧視,還指派得力的班幹部幫助其轉化。輔導員公道正派的人品感化了他,這位學生漸漸發生了變化。盡管由於文化基礎差放棄學業離開學校,但至今仍同輔導員老師和有的班幹部保持著聯係。家長把子女送進西京學院,總是寄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輔導員應充分理解他們的希望與渴求,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當然,現實生活十分複雜,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加之受種種因素的影響,輔導員在處理學生問題上不可避免有一定局限性。但是,無論有多大的千差萬別,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輔導員必須一視同仁,實事求是和公正客觀的對待,不能有親疏之別,熱冷之分。從對一些班級調查看,發現的確存在個別輔導員不能公正客觀對待學生的問題。如,有的輔導員最寵的是班裏“聽話”的優等生,最煩的是那些“搗蛋”的差生。對優等生,輔導員往往寵著、護著,缺點也能“得過且過”;對差生,輔導員隻給“好心”,不給“好臉”。這類班級多數管理秩序較亂,凝聚力差,拖了學校建設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