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請兩位嫂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的地界了。關羽衝破了5道關口,一共斬殺了6員將領。
諸葛亮草船借箭
3世紀,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占據北方,蜀國占據西南方,吳國占據南方。
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10萬枝箭呢?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麼多箭,至少要用10天時間,而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周瑜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說:“3天時間就可以了。”
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麼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20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30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
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命令20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當天夜裏,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
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隻有20條小船,300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
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呐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
於是魏軍派出約10000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呐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像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紮滿了箭。
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麵向魏軍,很快上麵也紮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紮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500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10萬支箭,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
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麵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裏弄來了10萬支箭。
魏蜀吳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曹操將北方基本平定後,便想統一中國。南方的主要對手有兩個:一個是荊州牧劉表;一個是江東的孫權。
官渡大戰時,劉表趁機奪取了長沙等地。官渡大戰後,劉備投奔劉表,駐守在樊城,作為抵禦曹操的屏障。
曹操領兵南下攻打劉表,緊要關頭劉表卻患病去世,劉琮繼承了劉表的位子。曹軍到達新野,劉琮嚇得不知所措,便瞞著劉備給曹操送去了降書。劉備不肯趁機奪取荊州,便到劉表的墳前大哭一場,然後領兵向南逃去。
曹操搶先占領了江陵,親自率領5000精銳騎兵追趕劉備。曹軍一天一夜急馳150多千米,在長阪坡追上了劉備。多虧張飛、趙雲浴血奮戰,劉備才得以逃脫。
占據江東的孫權聽說劉表已死,召集部眾議事。魯肅認為荊州極為重要,是塊能奠定帝王基業的寶地。魯肅在長阪坡與劉備相遇。他建議劉備跟孫權聯兵,劉備采納了魯肅的建議。
曹操攻入荊州,收得荊州七八萬降兵。他決心擊敗孫權,於是親自率領30多萬大軍,號稱80萬,浩浩蕩蕩沿江東下。魯肅建議孫權將周瑜召回,共商抗曹大計。周瑜力主抗曹,他自願領兵進駐夏口,抵禦曹軍進犯。當天夜裏,孫權已調集30000人馬,讓周瑜等人先行,並繼續調集人馬,作為周瑜的後援。
劉備領兵駐紮在樊口,這一天,巡邏士兵看到孫權軍的船隊駛來,劉備連忙乘船去見周瑜。周瑜率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
周瑜部將黃蓋看出了曹軍的弱點,於是與周瑜密談,定下了“苦肉計”。第二天,黃蓋假裝不服軍令,被周瑜痛打,黃蓋寫了封投降信,派人送到曹操那裏。曹操看了來信欣喜若狂,準備接應黃蓋投降。
到了約定投降那天,江麵上東南風正急。黃蓋早已選好了20艘大船,船上裝滿澆了油的木柴,外麵用篷布遮好,再在上麵插了些旗幟。他又準備了幾隻輕快小船,係在大船船尾,留待放火後使用。
這時候,東南風越吹越緊。裝滿柴禾的大船行至江心,黃蓋下令張帆,帆一升起,戰船飛一般向前疾駛。離開曹軍船隊還有2000米多遠時,黃蓋下令點火,火起後,戰船上的人跳上快船,看著張起巨帆的戰船像一條條火龍一樣向曹軍船隊衝去。
曹軍的船隊全用鐵索連在一起,想逃逃不掉,眼睜睜地看著20條火龍衝到麵前。霎時間,烈火熊熊,曹軍戰船一艘連一艘地燒了起來。曹軍正慌亂間,周瑜領兵殺到,曹操的水軍頃刻間被消滅幹淨。江麵上火勢不斷蔓延,曹軍設在江岸上的營寨也被燒著,整個曹營變成一片火海。
劉備、周瑜水陸並進,將曹軍一直趕到南郡。經赤壁一戰,曹軍元氣大傷。孫、劉聯軍徹底擊潰了曹軍,劉備乘機占領了荊州等地,三國鼎立的局麵初步形成。
諸葛亮使空城計
諸葛亮出兵祁山,一舉奪取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和冀城,並收降了薑維,正準備大舉伐魏,不料馬謖在街亭失守,魏軍扼住了漢中要塞,諸葛亮征魏大計受挫。諸葛亮對街亭失守十分痛惜,揮淚殺掉了馬懿,並決定撤兵回國。
為了防備魏帥司馬懿的追擊,諸葛亮派關興、張苞到武功山一帶設疑兵,命薑維率領大軍先行,諸葛亮親自斷後。諸葛亮正準備啟程,探馬便報告司馬懿已經帶著魏軍逼近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隻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5000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隻剩2500名士兵在城裏。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讓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4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都派了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麵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麵也有一個書童,手裏拿著拂塵。城門裏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讓後軍充作前軍,前軍充作後軍撤退。
這時,司馬懿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麵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
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諸葛亮見魏軍人馬已經走遠,便帶領人馬迅速地撤退了。過了不久,司馬懿回過神來了,又命令部隊掉頭往回趕。等他們到了城下,早已不見諸葛亮的蹤影。
諸葛亮的士兵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15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他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
諸葛亮七擒孟獲
劉備在永安病勢越來越重,臨終前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
劉備死後,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劉禪坐了王位。劉禪即位後,朝廷上的事不論大小,都由諸葛亮來決定。
益州郡有個豪強雍闓,聽說劉備死去,就殺死了益州太守,發動叛變。他一麵投靠東吳,一麵又拉攏了南中地區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叫他去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
225年3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他率領蜀軍向南進軍,節節勝利。不到半個月,就消滅了叛軍。但是,南中酋長孟獲收集了雍闓的散兵,繼續反抗蜀兵。
諸葛亮知道孟獲不但打仗驍勇,而且在群眾中很有威望。他決心把孟獲爭取過來,便下令隻許活捉孟獲,不能傷害他。
諸葛亮知道孟獲有勇無謀,做了生擒孟獲的部署,他命蜀軍避開孟獲的鋒芒,在一處樹林裏設下了埋伏。孟獲見蜀軍逃進樹林,拍馬跟了進去。一進樹林,蜀軍一擁而上活捉孟獲。
孟獲以為被活捉很難活命,諸葛亮走上前,親手給孟獲鬆了綁。諸葛亮拉著他的手說:“將軍受驚了。”諸葛亮說:“我要是放將軍回去,讓你領兵再來打一場,你能不能取勝?”
孟獲豪氣頓生,說:“怎麼不能!隻怕你不放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