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的固定機翼飛機是美國北美航空公司的X-15A-2塑。這種飛機子1964年6月25a首次飛行,是由X-15A改裝的。其動力為一種液氧火箭推進係統。機身上的燒蝕材料能耐164889℃的高溫。其著陸瞬間速度為210節(38945千米/小時)少1976年10月3日,由美國空軍威廉J奈特(william JKnight)少校(1930年生)駕駛,其最高時速為 727404千米。再早一次飛行是由約瑟夫人沃克(Joseph人 Walker1920~1966)駕駛,他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飛行,其飛行高度曾達到10796016米,該次飛行時間是在1963年8月X日,這項計劃的最後一次飛行是在1968年10月24日。
最大容積的飛機
美國航空航天公司的“超級虹魚”號飛機載貨容積為140906立方米,最大起飛重量為875噸。其翼展為4764米,機身長4323米,貨艙中圓柱體部分直徑為70米。它是僅有的能運送其他大型客機部件的大型飛機。
第一架航天飛機
1981年4月12日當地時間上午7點,第一架航天飛機美國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上天。
美國在1972年即決定研製航天飛機。設計要求它把大量載荷送入地球軌道,使它能在軌道上檢修衛星,並能把衛星帶回地麵修理等。它可以像飛機一樣在機場跑道上著陸,一般可重複使用100次。
但是“哥倫比亞”號的目的隻是試驗其性能。這一次是計劃中四次試飛的第一次,到1982年才正式開航。
自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以來,世界宇航科學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目前空中不停運轉的各種人造衛星不計其數。
然而,它們隻能自行墮毀無法維修,更不能返回地球重新使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設計,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它可以像火箭一樣地飛,像人造衛星一樣地在太空軌道上運行,又可以像滑翔機一樣地按時按地降落,然後還可以再次使用。它的18米長的機艙,能裝運36噸重的貨物。
換言之,這個航天飛機如果成功的話,將可以用作在太空中進行工作的科學實驗室,為人類開辟新的知識源泉。甚至還能成為一個空中工廠生產一些在地麵上難以生產的高標準產品。還可以成為太空修理站,載人和裝備去建立新的衛星,維修或撤回舊的衛星。有人把航天飛機稱作“太空卡車”,可定期來往於地球與太空之間。
第一架載人在太空穿梭並能返回地麵反複使用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以每小時17500英裏的速度圍繞地球轉了36圈經曆54個半小時,於4月14日下午按計劃飛返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空軍基地。
戰爭之最
曆時最長的戰爭
英法兩國在法國土地上進行的“百年戰爭”,是曆史上無數次戰爭中曆時最久的一次。這場戰爭從1337年爆發,至1453年戰爭結束,前後共延續了100多年。
百年戰爭表麵上是由法國王位的繼承問題引起的,實質上是英法兩國的封建王朝為爭奪富庶的佛蘭德爾地區而引起的鬥爭。1328年,法國加佩王朝後嗣,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繼位,開始華洛瓦王朝的統治。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資格爭奪繼承權,這就成為戰爭的借口。導致這次戰爭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爭奪佛蘭德爾地區。法國統治階級早對佛蘭德爾垂涎欲滴。14世紀20年代,佛蘭德爾又發生了下層市民和農民的起義,佛蘭德爾伯爵迫於形勢向法王求援,法王腓力六世利用這次機會,於1328年鎮壓了起義,取消了該城的自治權,進行了直接統治。英國與佛蘭德爾有著密切的經濟聯係,是英國出口羊毛的重要市場。所以,英國統治階級對佛蘭德爾也早已夢寐以求。一個垂涎浴滴,一個夢寐以求;一個借機取得直接統治,一個眼睜睜地看著“肥肉”被別人搶走。為此,英國就以繼承權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
到15世紀初,戰爭升級,英國利用法國兩大封建統治集團——奧爾良公爵集團和勃艮第公爵集團的內訌,大肆入侵法國,占領了法國的北部和首都巴黎。1428年10月,英國傾其全力圍攻巴黎南麵的奧爾良城。奧爾良城是通往法國南部的門戶,它一旦失守,英國就將長驅直入,整個法國就有淪陷的危險。
在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法國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得到了緩和,廣大軍民團結一致,奮力抗戰,最後終於把英軍趕出了自己的國土,結束了這場戰爭。但這場長達百年的戰爭永遠都讓人們銘刻在心。
曆時最短的戰爭
曆史上最短的戰爭是英國與尚吉巴(現為坦桑尼亞的一部分)之間的戰爭。它發生在1896年8月27日,英國艦隊向自封為尚吉巴蘇丹的哈裏德發出最後通牒,要他離開皇宮出來投降。上午9時零2分,英艦開始炮擊,到9時40分,哈裏德出來投降,戰爭遂告結束,曆時僅38分鍾。
損失最慘重的戰爭
生命和物資損失最慘重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次戰爭中,據不完全統計,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流血最多的戰役
1916年6月24日至11月中旬的“索河姆戰役”。英國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在法國北部索姆河地區實施一次陣地進攻戰,總共傷亡130多萬人。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典型的、雙方傷亡皆極為慘重的陣地戰。不論是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戰中最大的戰役。英軍投入作戰有54個師,法軍32個師,德軍為67個師。英、法聯軍傷亡79萬4千人,未能突破敵方防禦,僅推進5至12公裏。德軍損失53萬8千人,雖然失去240平方公裏的壕溝陣地,卻成功攔截了協約國的戰略目標。但進攻方在西南戰線的勝利仍使得戰局的主導權逐漸從德國移向協約國一方。
規模最大的撤退
軍事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是1940年5月27日到6月4日盟國軍隊在法國敦刻爾克港的大撤退。1940年5月,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了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