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軍事謎團3
潛艇為何能夠像魚一樣遊動
潛艇的樣子並不威武,甚至可以說不怎麼像普通的艦艇,它的形狀稱作“水滴型”或“紡錘型”,能減少水的阻力,使潛艇在水下遊得又快又遠。
潛艇的外殼裏麵還有一個內殼,也叫固殼。它是一個圓柱形的大筒子,主要用來承受海水壓力。內殼裏麵用隔板分開,分成為指揮艙、導彈艙、魚雷艙、士兵艙等許多艙室。潛艇內外殼之間的容積,叫做水櫃。潛艇之所以能潛善浮,主要就靠水櫃起作用。
潛艇的艇首和艇尾都裝有升降舵,它們和魚的鰭一樣,隻要改變舵與水麵的角度,就能使在水中航行的潛艇改變深度,向上或向下航行,操作很方便。
另外,艇尾還裝有方向舵。能使潛艇左、右轉彎或保持航行方向。目前,大多數潛艇所用的動力是柴油機和蓄電池。潛艇上裝備的武器主要是魚雷、水雷和導彈。現代潛艇的首要任務是攻擊大中型水麵艦艇,也可用來完成偵察、布雷和巡邏等任務。
核潛艇為何能夠稱霸海上
為了克服潛艇動力來源柴油機和蓄電池的缺陷,人們很早就想把核反應堆搬到潛艇上,以提高潛艇的作戰能力。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即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了。它一投入使用,就顯露出超群的本領。在4年多的航行中,航程共達15萬海裏,其中有11萬海裏是在水下航行的。然而在這樣長的時間內,一共才裝過兩次燃料。
核潛艇在水下能長時間航行,隱蔽性好,對目標可突然進行攻擊,加之航行的速度快,因而能及時跟蹤追擊敵方潛艇。在核潛艇上裝備彈道導彈和魚雷後,使它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不僅能在水下大顯威風,進行反潛作戰,而且能用來攻擊敵方陸地上的戰略目標,如交通樞紐、機場和工業中心等。
潛艇的核動力裝置由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循環泵和透平機等組成。核動力潛艇的功率很大,有的可達兩三萬匹馬力。它的航行距離比一般潛艇遠,可達一二十萬海裏,航行速度達到25節至30節以上。
核潛艇上的反應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給潛艇乘員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核潛艇設有嚴密的防護裝置。在反應堆外麵包有用特殊鋼板或鉛板等製成的防護層,通向反應堆的管道外麵也裝有防護裝置。潛艇上還設有防放射性輻射的監視報警係統。為了保證乘員安全和健康,艇上的空氣、食品和淡水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
核潛艇和普通潛艇一樣,今後也將向高速度、大深度和低噪音,以及提高探測能力、自動化控製能力等方麵發展。
21世紀的潛艇有何特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海戰不斷增長的需要,軍事家們正在繪製著未來潛艇的藍圖,它們將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向高速度邁進。潛艇航行速度快,既能預先占領有利的陣位,給對手以突然打擊,又能迅速躲避敵方的攻擊,保證自身的安全。未來的潛艇將大都采用核發動機。要提高航行速度,就得減小潛艇在水下航行的阻力。為此應盡量避免在艇體上開孔,盡可能提高艇體表麵的光滑程度。
二是增大下潛深度。下潛深度增加後,可使潛艇的活動範圍更寬闊,以便更好地、隱蔽地進行戰鬥,同時躲避敵人反潛兵力的攻擊。未來的潛艇很可能由增強塑料來製造。
三是大力減小噪音,潛艇的發動機和螺旋槳在工作時都會發出噪音。噪音小,就能保證潛艇更隱蔽地活動,而且使敵人的聲納不易發現自己。
四是延長潛伏時間。
五是采用中微子通信,加強與岸上聯係;利用超聲波對艇外進行全息攝影使潛艇內的人員能清楚地看到艇外的立體圖像。
六是使用先進武器。包括采用粒子束一類的先進武器。
七是實現自動操縱。采用電腦和先進的控製裝置,使潛艇的操縱、指揮全部實現自動化。
魚雷在水中為何會飛行
魚雷的模樣有點像魚,而且能像魚那樣在水裏自行前進,自動調整深度和方向,自動追蹤目標。
魚雷問世後發展很快,先後出現了蒸氣瓦斯魚雷、電動魚雷、有“耳朵”的自導魚雷等。於是,人們將速度高、飛得遠的火箭與靈巧的自導魚雷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從而誕生了一種能在空中飛行的火箭助飛魚雷。
火箭助飛魚雷主要裝備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也有的裝在潛艇上,用來對付敵方潛艇。當從水麵艦艇上發射火箭助飛魚雷時,先點燃助飛火箭,魚雷便在空中高速飛行。當飛行到一定距離時,火箭助推器便和魚雷分開,這時魚雷靠貫性繼續前進。
魚雷到達目標上空一定高度時,降落傘張開,以減慢魚雷入水速度。魚雷入水時,降落傘在水的衝擊下與魚雷脫離,這時魚雷在本身發動機的推動下向前航行,並自動搜索和追蹤目標。
水雷為何被稱為“水中伏兵”
最早的水雷是觸發水雷,其頭上伸出幾個觸角,是一種“刺蝟”式的能漂浮的球形炸彈,無論艦船觸碰到它的任何一個觸角,都會發生爆炸。
隨後問世的是磁性水雷,它不是懸浮在某一深度的水中,而是沉在海底,因而掃雷器掃不到它。當敵艦經過水雷上方時,在磁場的作用下,就可以引爆水雷。在海底爆炸時,所產生的巨大壓力能將較遠地方的敵艦炸毀。
問世較晚的是音響水雷,它的尾部裝了一個“耳朵”,即音波接收器,所以有人稱它為“長耳朵水雷”。這隻“耳朵”能將艦船發動機和螺旋槳發出的聲波接收後變成電信號,用以操縱水雷上的儀器,接通電路,使水雷爆炸。
還有一種叫做“蠔雷”的水雷,是利用水的壓力變化來引爆的。在蠔雷上部有一個壓力傳感器,當艦船通過它的上方時,就會感受到水壓降低的信號,並隨即接通爆炸電路,引爆水雷。
此外還有一種叫做“自動上浮水雷”的水雷,其外形像火箭,裏麵裝有計算機和超聲波發生器,當艦船經過它的上方時,超聲波發生器產生的超聲波被反射回來。計算機根據反射回波算出目標的距離後,水雷上的發動機被啟動,水雷上浮,將敵方艦船擊毀。
直升機是如何發明的
直升機的發展起源於中國的竹蜻蜓:兩片削成厚薄不勻的竹片裝在一根木棍上,雙手一搓,竹片利用慣性和氣壓作動力便可飛上天空去。我們是把竹蜻蜓當玩具,並沒有再往前跨一步。歐洲卻在“竹蜻蜓原理”上摸索,造出了直升機。
德國人在1936年造出了用發動機驅動的直升機,可以持續航行2小時20分鍾,高度可達三四百米,還能做懸停、360度轉彎、前飛、後飛、側飛等複雜動作。
1936年,美籍俄羅斯人研製成功了第一架軍用直升機。3年後,成批在美國陸軍中服役。還是德國人首先在直升機上安裝機槍,在1944年用於戰鬥。這就有了武裝直升機。
現在軍用直升機已經自成一個家族,它們有反坦克直升機、火力支援直升機、殲擊直升機、反艦直升機、反潛直升機、海陸兩用直升機等,這是專用類型的。還有多用類型的,除去攻擊,還可以作為運輸、空降、救護等用途。
飛機為何能在空中不停地飛
飛機家族中有一種飛機叫空中加油機。這種飛機的出現和加油技術的發展,使得作戰飛機的航程增大,活動範圍擴大。現在,飛機在空中停留時間的長短,航程的遠近,燃料已經不是問題,主要看飛行員的體力能不能承受長時間、遠距離的飛行。
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空中加油機加起來,現在已經有1000多架。許多是用運輸機和轟炸機改裝的,有一些是專門設計研製的。最先進的一種增程加油機,最大的載油量是160噸,最大加油速度是45噸/分。
現代科學技術已經解決了空中加油的自動對接、自動流油和自動斷油等問題。但是,使得加油機和被加油的飛機保持相對高度,同一航向,同一速度,協調角度位置等,仍然要依靠飛行員的飛行技術。自動化,高技術,都要求使用的人具備相應的高素質。
反潛飛機為何能在不同地點起降
反潛飛機又叫反潛機,是反潛飛行器的一種。反潛飛行器是專門用來反擊敵方潛艇的。嚴格地說,反潛飛行器包括反潛飛機、反潛直升機和反潛飛艇等。反潛飛行器的反潛本領來自於它裝有搜索和攻擊潛艇的設備和武器。
對付水下潛艇,使用一般的光學和無線電偵察設備是無能為力的,因為水會吸收光波和無線電波。幸虧科學家發明了聲呐探測器,可以通過聲音來尋找潛艇。
現代反潛機除了裝備有聲呐外,還裝有反潛搜索雷達、磁探測器和紅外線探測器,以及電子幹擾和照明係統等。反潛機的武器裝備除了普通炸彈外,還有深水炸彈、魚雷、水雷和火箭等,可以說它兼具偵察機、轟炸機和攻擊機的功能。
反潛機從起落地點來分,共有岸基、艦載和水上飛機三大類。岸基反潛機和陸上飛機一樣,在陸地起落;艦載反潛機是在航空母艦上起落的飛機,它除了具有反潛設備外,還具有在航空母艦上起落的本領;水上反潛機是一種能在水上起落的飛機,即水上飛機。它除具有反潛性能外,還具有在水上起落的特點。
飛機的機翼為何能夠收攏和撐開
飛機的機翼是可變的,它可以收攏和撐開,後掠的角度也可以變化。這種奇特的飛機,後來被人們稱為“變翼飛機”,全稱是“可變後掠翼飛機”。
為什麼要使飛機的機翼可變呢?這是為了使飛機適應多種飛行狀態的需要。人們在觀察老鷹撲食時可以看到,老鷹在空中飛行時,總是伸展雙翼,低速盤旋;而當它發現地上獵物時,它會迅速收攏翅膀,像支箭似地高速衝到地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向獵物;而當快飛到獵物跟前時,它又張開翅膀,緩緩落到獵物跟前,出其不意地叼起獵物,然後又收攏翅膀,飛快地衝向空中。老鷹正是利用翅膀後掠角的變化,來適應各種飛行狀態的。
現代高速飛機都采用後掠翼或三角翼,這種機翼與機身夾角小,有利於超音速及高速飛行。但是卻不利於低速巡航飛行,尤其在降落時,需要長長的跑道,十分麻煩。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出現了變翼飛機,即在各種飛行狀態時,飛機的機翼可以及時地改變後掠角。
變後掠翼飛機的機翼變化,也是一項高科技,它不僅涉及空氣動力學理論,而且涉及機械原理、自動化原理和計算機技術。早期的變翼飛機,後掠角的改變靠飛行員用手控製,現在都改用電子計算機控製了。
電子飛機為何作用各異
電子飛機是用來對付雷達的,所以又叫電子對抗機。電子對抗機除了對抗敵方雷達外,還可以用來對付敵方電子製導係統和無線電通信係統。
電子對抗機包括電子偵察機、電子幹擾機和反雷達飛機等多種機種。這些飛機大多是用轟炸機、攻擊機、運輸機和無人駕駛飛機等改裝而成。
電子偵察機主要是通過電子技術,也就是通過對電磁信號的獲取、識別和分析,來收集對方各種情報。電子幹擾機主要是對對方雷達和無線電設備進行幹擾,以掩護航空兵突防。
幹擾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消極幹擾。就是從飛機上撒下一些金屬鋁箔條,來以假亂真。等對方發現上當後,派機來攻時,撒鋁箔條的飛機早就飛掉了;二是積極幹擾。就是在電子幹擾機上裝上強信號發射機,對敵方雷達等設備發射出強烈的幹擾信號,或假的信號,使敵方雷達或其他接收設備受騙上當。
反雷達飛機是專門對付對方雷達的,在美國稱為“野動鼠”的反雷達飛機,不僅能接收到對方雷達的信號,還能識別信號的類型,並測出其位置,同時還會發出反輻射導彈或用其他武器,對對方雷達進行攻擊。
無人飛機為何會用於偵察
無人飛機的用途是和它的優點互相聯係的。它的優點是:輕便小巧,不容易被敵方雷達發現,生存率相對就高;可以遠離指揮中心而深人到對方縱深地區,不分晝夜連續24小時活動;可以在任何地方發射,用降落傘或回收網回收。
無人機最早是作為靶機訓練飛行員和高射炮手用的。現在它用途廣泛,主要是用來偵察。
偵察用的無人駕駛飛機,裝有先進電子設備的能夠進行電子偵察,裝有照相機的就是照相偵察機,裝有微光電視攝影機和紅外傳感器的可以做光電偵察,裝有毫米波雷達或旁視雷達的能夠進行雷達偵察,如果裝有大氣取樣裝置、核輻射計量裝置等專用儀器,可以進到核爆炸區作核和化學偵察。
無人飛機安裝放大器鏈和收、發天線,可以作為中樞通信平台,擴大通信的覆蓋範圍。無人飛機一樣可以作為攻擊武器用,掛載著導彈和製導炸彈的直升機可以襲擊敵方雷達、導彈陣地和坦克等軍事目標。
現在人們正在製造各種各樣的像殲擊機、轟炸機、偵察機的假飛機。以假亂真,騙敵人上當。
預警機為何被譽為飛機之王
一群蜜蜂中有蜂王,一群螞蟻中有蟻王,一群飛機中也有機王嗎?也應該有。20世紀80年代以後出現的多機種協同空戰中,各種各樣參戰的飛機是群蜂,那麼預警飛機就像是蜂王,指揮引導各種飛機互相配合空戰。
常見的預警機就是背上馱著一個圓盤的那種飛機。那圓盤是個罩,裏麵是一個可以旋轉360度的雷達天線。這種飛機的外殼並不特別,與大型轟炸機、運輸機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