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預警機大多也是由運輸機、轟炸機改裝的。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機艙內裝備有先進的電子設備。一般有預警雷達、敵我識別器、情報處理係統、指揮控製係統、通信設備和電子對抗設備。戰時用它搜索、監視空中和海上目標,指揮引導自己的飛機。平時沿著邊境、公海線巡邏,防止受到突然襲擊。
同地麵雷達相比,預警機居高臨下,有探測距離遠、反應速度快、搜索範圍廣、生存能力和抗幹擾能力強等優點,低空和超低空的目標也逃不過它的眼睛。一旦地麵指揮機關遭到破壞,預警機還可以替代指揮。
現代作戰飛機有哪些優勢
現代作戰飛機與以前的作戰飛機相比,它們在式樣和性能上有了以下幾方麵的改進:
一是用噴氣式發動機代替了老式的螺旋槳發動機,使飛機的速度由每小時幾十千米至幾百千米,達到最快每小時約2400千米;二是飛機的翅膀由初期的雙機翼改為單機翼,而且機翼多采用向後掠的樣式,主要是為了減少飛機飛行中的空氣阻力;三是增加了一些新的武器,提高了作戰性能;四是變滑行起降為垂直起降,以改善飛機的機動作戰性能。目前已裝備使用的垂直起降飛機還較少,其代表者是英國的“鷂”式戰鬥飛機。
這種“鷂”式垂直起降飛機和一般的直升飛機不同。它的發動機有4個噴口,都能在飛機機身兩側噴氣,而且噴口可以同時轉動。當噴口向後時,發動機中產生的燃燒氣體就向後噴出,於是在反作用力的推動下,飛機向前飛行;而當噴口轉向下噴氣時,就能使飛機垂直向上升起。
如果減少向下的噴氣量,飛機就會因本身重量垂直降落到地麵。因此,這種飛機作戰使用很方便,隻要有三四個籃球場大的地方就能起飛降落,很適合現代作戰的需要。
隱形飛機是如何隱形的
近年來美國等一些國家都在大力研製隱形飛機和隱形武器,以提高飛機、導彈等的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美國除了研製和使用隱形轟炸機和隱形戰鬥機外,還在研製遠程隱形偵察機,並準備將隱形技術用於巡航導彈和衛星上。
從美國已公開使用的F-117A戰鬥轟炸機和B-2轟炸機來看,它們之所以具有“隱形”的本領,主要是由於其外形特殊,並采用了能吸收雷達電磁波的材料。
F-117A型飛機的外形像一架航天飛機,采用後掠機翼和“V”型尾翼。外表是由許多小平麵拚合而成的多角多麵體,這樣在飛機受到敵雷達電磁波照射時,可使其中大部分電磁波立即分散反射,從而使敵雷達難以接收到返回的電磁波。B-2型飛機的機身和機翼連為一體,後尾呈鋸齒狀,既像蝙蝠,又類似一支後緣不規則的飛鏢。整個飛機的外形曲線圓滑,呈流線型,可將雷達的電磁波向著不同的方向反射。
采用能吸收電磁波的複合材料也能縮小飛機反射電磁波的麵積。在飛機表麵塗上能吸收電磁波的塗料,也能減弱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使敵方的雷達不易發現。
氣墊飛行器為何能飛起來
氣墊飛行器和氣墊船、氣墊火車屬於同一家族。它的誕生同一次意外飛行事故有關。
1932年,德國的一架水上飛機在飛越北海上空時,幾台發動機突然同時熄火,飛機眼看就要掉入大海!這時奇跡出現了:飛機跌到距海麵10米左右便不再往下跌,並能繼續向前飛。
後來人們才知道,托著飛機不繼續往下跌的“神奇力量”,是由於一種“地(水)麵效應”產生的。利用這種原理製成的“氣墊飛行器”,也叫做“地效飛行器”。
飛行器在貼近地麵或海麵飛行時,其下邊的空氣由於地麵或海麵的阻擋,流動速度減慢,其壓力就較大;而飛行器上邊的空氣流速較快,因而壓力較小。這樣,飛行器下邊的壓力大於上邊的壓力,結果就產生了壓力差(升力),將飛行器“托”了起來。離地(水)麵越近,這種升力就越大。
氣墊飛行器能飛越沙漠、江河、冰川和雷區,能在海上和陸地上起降,能躲過雷達的探測,其運載量大,飛得遠,可在登陸戰中大顯身手。
直升機如何掃水雷
通常,直升機掃水雷是用專用掃雷器進行掃雷作業的。掃雷器由直升機拖引在水麵上。直升機具有足夠的力量拖引掃雷器。在直升機上安裝有導航雷達、自動駕駛儀、後望鏡、後望電視機和能自動鬆開拖纜的裝置,以及自衛武器等。用直升機掃雷比用掃雷艇安全得多。
直升機拖引的掃雷器有3種。
接觸掃雷器專門用來掃除觸發水雷,即錨雷。它有兩根拖纜,上麵係著許多爆破筒,用浮子使其漂浮在水中,並以定深器保持一定深度。當掃雷器遇到水雷時,爆破筒便爆炸,炸斷使錨雷在水中漂浮的雷索,水雷浮出水麵後用直升機上的機槍等武器將其擊毀。
音響掃雷器是以模仿艦船的聲響來引爆音響水雷的。
磁性掃雷器能產生磁場將磁性水雷引爆。
用直升機掃雷有兩種方式,一是單機掃雷,適用於狹窄水道,需要一段段分別掃除;二是多機編隊掃雷,多用於開闊的海麵,編隊機數為3架至6架。
直升機掃雷時其飛行高度通常為40米至100米,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5千米至25千米。在收放掃雷器或在空中換拖時,直升機應懸停在高度為20米至40米的空中。
響尾蛇導彈是怎樣製成的
響尾蛇導彈是模仿響尾蛇頰窩構造而製成的。響尾蛇的頰窩內有一層僅25微米厚的薄膜,薄膜上分布著神經細胞的神經末梢,像無線電的熱敏元件,對溫熱變化感受的靈敏度非常驚人。它不僅能感受到周圍氣溫0001度的變化,而且還能判斷發出熱量動物體的位置。
科學家們從響尾蛇頰窩的功能得到啟示,經過多年的研究,模仿蛇類頰窩的構造製造了響尾蛇導彈。這種導彈對熱度極端敏感,有紅外線自動跟蹤製導係統,發射後能尋找追蹤噴氣機尾部噴管及飛機機身輻射的紅外線,直至擊中目標為止。
但由於響尾蛇導彈隻對熱度敏感,所以,當追蹤的目標突然急轉彎時,導彈就會朝著太陽的方向飛去。
飛魚導彈是如何發明的
飛魚導彈是受飛魚的啟示而發明的一種空艦導彈。在熱帶海洋裏,生活著一種會飛的魚。當被金槍魚等敵害追趕時,會躍出水麵8米至10米高,以大約20米/秒的速度滑翔150米至200多米距離,甚至有時貼著海麵做長距離的超低空飛行。
現代海戰中,由於艦艇裝備有眾多的觀測雷達,導彈飛行過高很容易被敵方發現。為了達到“隱身”的目的,法國模仿飛魚的飛行,研製了一種超低空飛行的空艦導彈。
這種導彈發射後,掠海麵飛行,對方雷達難以發現,如同一條大飛魚,故取名為“飛魚”導彈。
智能導彈也能自己思考嗎
智能導彈是模擬人的大腦機能製造出來的導彈,用以代替人的某些智能去完成戰鬥任務。它會觀察、能思考、能自動尋的。
這種智能導彈如果是對空導彈,能識別敵我飛機;如果是反坦克導彈,也能分清敵我;如果是反艦導彈,不僅能識別敵我艦隻,還能分辨出所要攻擊的艦隻類型,以自動選準對我威脅較大的目標實施攻擊。
智能導彈之所以能分清敵我,自動選準攻擊目標,是因為導彈體內安裝了仿人腦的人工智能微型電子計算機和圖像處理裝置。把從導彈視覺傳感器得到的圖像,同貯存在數據庫中的已知的武器圖像進行比較,就能識別出敵我和選定攻擊目標。
比如反艦導彈,在進行導彈設計時,將敵國已經服役或將要服役的軍艦形狀及圖像,變成電子信號存在計算機裏。當導彈發射出去後,麵對各型艦艇,彈體內的計算機存貯器能把光傳感器看到的艦艇圖像檢索出來“對號入座”,於是便能明察秋毫,及時正確地找準打擊目標。
火箭是現代才發明的嗎?
火箭其實不是現代的產物,大約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初期,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利用反作用力的古代火箭。後來,古代火箭被廣泛地用做作戰武器。最原始的古代火箭,箭杆前端是傷人的箭頭,後端是羽毛做的箭尾,它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箭杆上綁黑色火藥筒,點燃黑色火藥,就可推動火箭前進。
到六七百年前的元、明時代,中國的火箭技術進一步發展,不僅火箭的樣式增多,而且能多箭齊射。如“二虎追羊”,以及一次能發射2~100枚火箭的裝置,其射程可達200~400步。這些火箭威力很大,既可以由士兵拿在手裏發射,也可以裝在戰車、戰船上發射。
大約在13世紀,中國的火箭傳入阿拉伯國家,又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雖然中國古代的火箭並沒有能打開天門之鎖,但是全世界都承認,火箭的故鄉是中國,中國的火箭是打開天門的第一把鑰匙。後來終於有人在20世紀40年代從中國古代的火箭中得到啟發,製造出了真正的火箭。它首先被法西斯德國用做作戰武器,那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布勞恩等人製造的V-2火箭(導彈)。
軍用飛機是如何設計、裝備的
現在全世界有多少軍用飛機?有一個統計材料說,軍用飛機已超過了10萬架,其中美國占了3/10。
當今世界上的軍用飛機有如下特點:
飛得快。最快的飛行速度已經是音速的3倍,1分鍾60千米左右;飛得遠。借助空中加油的辦法,飛機可以不停地飛到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飛得高。最高的可以飛到35000米的高空;飛得低。低到離地麵隻有三五十米,貼著樹梢呼嘯而過;轉彎抹角,機動性能好。低空慢速盤旋最小半徑約450米,轉彎角速度最大已經達到30度/秒。
當然不是同一架飛機既能飛得最快又能飛得最遠,還能飛得最高最低。飛機的設計、裝備和使用,是根據執行什麼任務來定的。此外,飛機的維護、更換機件,現在也變得簡便了。重要部件采用單元體結構,發生故障可以按單元調換。
就像搭積木一樣,哪一塊不要,就把哪一塊搬掉,換上另一塊。有的軍用飛機更換一台發動機,3個人1小時就可以完成。作戰準備的時間大大縮短了。
導彈有哪些不同的種類
發展迅速的導彈種類可按多種方式劃分。
從作戰意圖分:有戰略導彈,戰役導彈,戰術導彈。
從飛行的方式分:有巡航導彈,彈道導彈。
從作戰的方式分:有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反彈道導彈,攔截導彈等。
從射程分:1000千米以內的叫近程導彈,1000千米以上、3000千米以內的叫中程導彈,3000千米以上、8000千米以內的叫遠程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叫洲際導彈。
從發射點和目標關係位置分:有地對地導彈,地對空導彈,岸對艦導彈,艦對地導彈,艦對艦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等。
從戰鬥部件裝藥分:有常規導彈,核導彈和化學導彈等。
從使用的推進劑分:有液體燃料導彈,固體燃料導彈和固體、液體混合燃料導彈。
一枚導彈為何要裝上多個彈頭
隨著遠程彈道導彈的出現,專門攔截彈道導彈的反彈道導彈武器也相應發展起來。為了對付這種防禦武器,避開反導彈武器的攔截,人們又為戰略核導彈裝上了威力更大的多彈頭。
多彈頭就是在一個母彈頭內裝放一簇小的子彈頭,當母彈頭飛到一定高度後,就將這一簇子彈頭放出,它們便各自奔向預定的不同目標。
使用多彈頭比單彈頭有如下幾個優點:一是由於彈頭多,敵方的反導彈難以同時攔截所有來襲的子彈頭,從而提高了突擊能力;二是在總威力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每個子彈頭的落點控製得好,就能使它們有效地殺傷破壞各自的目標,這樣,多彈頭總的殺傷破壞威力要比單彈頭大;三是彈頭多,就可靈活使用,即可集中攻擊一個戰略目標,也可以同時攻擊幾個不同的目標和軍事設施。
雲爆彈為什麼又叫“窒息彈”
雲爆彈裏麵裝的不是普通的固體炸藥,而是一種易燃、易爆而且沸點又很低的環氧乙烷液體。這種液體很容易揮發到空中,與空氣形成一種遇火就發生爆炸的雲霧,實際上是一種液體炸藥。因此,這種炸彈的學名叫做“燃料空氣炸藥炸彈”。又因為它是呈雲霧狀發生爆炸的,所以也稱作“雲爆彈”。
這種能爆炸的雲霧,比重比空氣大,所以,能像水一樣向低處流動。用它來破壞地下工事、導彈發射井、坑道、山洞等敵方的軍事設施是最合適的。
雲爆彈爆炸時,能產生像台風一樣猛烈的衝擊波,比普通炸藥產生的衝擊波大很多,而且作用的時間長,所以破壞建築物的力量就很大,像掀起一股巨大的氣浪一樣,因此又有人把雲爆彈叫做“氣浪炸彈”。
由於雲爆彈是利用空氣中的氧作氧化劑進行爆炸和燃燒的,因此它爆炸後,在爆炸點周圍地區將會發生長達三四分鍾的暫時性的缺氧現象。這樣,受到襲擊的人由於呼吸不到空氣中的氧氣,感到憋氣難受,往往會抓破喉嚨掙紮,最後窒息而死。它的另一個別名——“窒息彈”就是由此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