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軍事謎團4(3 / 3)

仿生軍訓器材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隨著高科技的推進,武器係統的結構越來越複雜,造價不斷增加,以實彈訓練部隊,財力已遠遠達不到。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各國開始競相研製武器仿生模擬訓練器。

模擬是仿生學的發展和具體應用。模擬在軍事上的應用源遠流長。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產生了以機電為基礎的第一代軍訓模擬器材。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第二代產品。60年代至今,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數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微型機的飛速發展,使電子係統功能日益增多,可靠性不斷提高,價格逐漸降低,而計算技術更能服從於軟件科學,因而使模擬的範圍越來越廣。特別是70年代以來,激光技術進入了軍訓模擬領域,給軍訓器材的模擬帶來了質的飛躍,從而使軍訓模擬器材,從一般的駕駛武器的靜態訓練發展到了由各級指揮員、後勤人員及士兵參加的動態逼真戰術演習的第三代產品。

軍訓模擬器材曆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已由單純駕駛、使用訓練模擬,發展到很多兵種參加的交戰模擬。它綜合利用現代控製理論、人工智能、模式識別、計算機技術及微電子技術、圖像處理、通信網絡、激光技術等新興學科,不斷開拓新的領域。軍訓模擬器材已成為現代化軍隊進行訓練的有效手段。

“不殺人”武器如何克敵製勝

人們都知道,武器是用來殺傷敵人的。然而,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國外正在研製使敵方人員失去戰鬥力的非致命性武器,或者使敵方武器裝備和設施癱瘓,以及幹擾敵方設備使其失效的非摧毀性武器。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要研製這類武器呢?

回答很簡單,研製這些“溫和武器”的目的,就是在盡量減少殺傷敵方人員的情況下,對敵人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從而減少己方大量武器彈藥消耗和人員傷亡,以獲得最大的作戰效果。溫和武器目前大部分還處於研製試驗中,在21世紀將可投入實際使用。

高技術兵器也有軟肋嗎

現今的常規武器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高技術兵器,比如導彈、絕大部分飛機和兵艦。還有許多常規武器,有的將被淘汰,有的將用高技術改造,同時還會有一些被繼續保留下來。增加新的兵器,改造舊的兵器,這就是大體的發展趨勢。

我們用常見的步兵輕武器作為例子,看看常規武器更新改造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步兵用的輕武器,包括手槍、步槍、衝鋒槍、機槍、手榴彈、擲彈筒和輕型燃燒武器等。這些武器在今天的高技術較量中,依然還各有各的用場。

從有這些武器起,人們一直在追求的是射程遠,速度快,命中精確。但是也一直有著不可解決的矛盾。射程要遠,就得口徑加大,口徑一加大,武器的重量就得增加,單兵使用就不方便。

高技術兵器可以代替這些武器的某些作用,如單兵導彈,可以用作步兵反坦克武器,但是在近距離內,單兵之間的對壘搏鬥,還得使用步槍、機槍、手榴彈,自衛還得用手槍等。高技術兵器不能完全替代這些武器。

未來士兵會配備哪些裝備

21世紀的士兵將背著計算機上戰場。

未來的士兵頭上將戴著裝有平視顯示器和攝像機的輕型頭盔,用來顯示指揮所發來的包括戰場地圖在內的各種情報。頭盔上還裝有傳感器,在射擊時能捕捉士兵眼睛的動作,並向士兵手中的武器傳達指令,一瞬間就能進行射擊。

士兵所戴的奇特眼鏡兼有兩種功能:既是夜視用的圖像增強器,又是與背負式計算機相連接的單色顯示器。在背負式計算機內儲存有戰場地圖和訓練信息,還能與其他士兵的計算機通過無線電台進行通信。

在士兵的槍上裝有紅外夜視儀和高倍放大的光學瞄準具。

在士兵的手腕上戴有一塊類似手表的液晶顯示器,在緊張作戰時可用來代替頭盔上的平視顯示器。另外,在士兵胸前還配裝著一台手提式微型計算機,可用無線電裝置與導航衛星相聯係,以顯示士兵所在的確切位置。

士兵,身穿特製的迷彩防護服,服裝內裝有用來抵禦炎熱的冷卻係統和可調節溫度的合成材料鎧甲。這種輕而且強度高的鋁甲,能防核輻射、彈片、化學和細菌武器,並能吸收爆炸衝擊波。

士兵的槍口上還裝有一個高靈敏度的拾音器。士兵隻要把槍朝前方晃一晃,就可以聽到離他100多米遠的聲音,甚至可聽到敵人的談話聲。

未來的戰爭是計算機網絡戰爭嗎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埃文堡的美國陸軍國家訓練中心,曾進行過一場模擬未來戰場的戰鬥。

在一個塵土飛揚的無人峽穀裏,無線電網絡將一個高度計算機化的坦克旅連接起來,使坦克上的所有乘員都能看到相同的戰場計算機地圖。進攻的坦克由一輛多用途輪式車輛的“作戰指揮車”指揮,車內裝滿了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它的主要任務是跟蹤了解敵人的兵力和狀況,同時也協調友鄰部隊,以便及時向指揮官報告戰場變化。

每輛車上都裝有一台膝上計算機,並由計算機網將其聯結在一起,作戰人員從計算機的屏幕上或者從安裝在車中的較大的顯示器上選擇觀察數據。來自衛星、無人駕駛飛機、偵察機和其他途徑的情報彙集到後方的一個中央指揮所。

然後,所有這些數據都被轉換成標識圖像,並在一排計算機屏幕上受到連續的監視。許多士兵背著小型個人計算機。他們的軍服裏裝有各種傳感器,在頭盔和傳感器中嵌有通信用的衛星計算機,而在武器中嵌有超小型微處理器。士兵可以用全球定位係統接收機報告自己的位置。每輛車上也裝有全球定位係統接收機和發射機,使衛星能跟蹤4平方千米演習場上的各處車輛。

未來戰爭可能首先進行太空戰嗎

從前的戰爭概念,一直隻包括陸、海、空領域。相應的軍隊建設,也大都是陸軍、海軍和空軍。現代戰爭除了陸、海、空外,還應該加上航天、電子領域,人稱這種戰爭是多維戰爭,說明戰爭已經超出傳統的範圍,在更多的領域中進行了。

隨著衛星等航天器的研究製造和在軍事上的應用,把傳統的進攻和防禦的方式也帶進了空間領域。軍用衛星既可作進攻用,也可作防禦用。

對付軍用衛星、空間兵器,地麵上的人也不是絕對無能為力的。即使最先進的軍事偵察衛星,也是有辦法對付的。比如改變新式武器和技術裝備的試驗方式,改變地麵部隊的活動規律,就可以降低衛星偵察的效果。

可以修建假陣地、假發射場、假潛艇,在新式武器裝備表麵刷上幹擾色,以及其他的偽裝隱蔽辦法,真真假假,有真有假,造成衛星失誤、錯判。衛星一旦上天,是無法保密的。通過跟蹤觀察,可以判斷出它是一種什麼衛星,計算出在什麼時候從我們頭頂上經過,這個時候停止或減少軍事活動就可以瞞過衛星的眼睛。

世人有種觀點,認為未來戰爭可能首先是太空戰。有的國家正在積極籌建進行這種戰爭的天軍,有的叫太空部隊。太空戰爭是悄悄的戰爭。從偵察、收集情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這點上說,戰爭究竟是從哪天開始的,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

未來的海戰將是遠距離的戰鬥嗎

海上作戰,早已不是船和船互相衝撞,這船跳到那船去肉搏廝殺,也不是我打過炮去,你打過炮來,現在艦炮還在用,但主戰兵器已經是各種導彈了。今後的海戰更多的成了兵艦之間不見麵的遠距離的戰鬥,是艦對空、艦對艦、艦對岸和水下的導彈戰。

據對21世紀海軍發展預測展望稱,水麵艦艇中的大型艦艇還將存在,但不會再去追求更大的。小型的裝備、更新型的導彈、用核作動力的、采取氣墊方式的艦艇會發展。潛艇將下潛更深,將使用無人深潛器和機器人操縱的艦艇作戰。

會有更多的軍民兩用船隻。建造艦艇依然非常昂貴。比較起來,船體本身不是重點。重點在艦載飛機、導彈、電子設備的研究製造費用。更新換代主要的也是這些武器器材裝備。

海上作戰空間的高度立體化,從天空、水麵直至很深的海底,無處不是戰場,作戰範圍空前擴大,各種手段都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