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馬娟正是出於嫉妒之心,把自己的心靈置入到地獄之中,把自己折磨來折磨去,最後賠進了自己的性命。
青少年產生嫉妒心除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就是如果老師處理問題不公平或心理上有偏愛,對某些同學因為成績差而有成見等等,都有可能產生矛盾,甚至會使一些學生因怨恨而產生嫉妒心理。
那麼,心存嫉妒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1)嫉妒的突出表現就是中傷別人,損害別人的自尊心,打擊別人的進步,這不利於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在特定的條件下便以各種消極的情緒、情感和有害的行為表現出來,並外化為種種邪惡的力量,造成一些無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
(2)危害身心健康,惡化同學關係。心理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不僅影響學業進步,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影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嫉妒會使人心胸狹窄,目光短淺。
(3)嫉妒不僅危害別人,也危害自己。嫉妒潛移默化地磨滅青少年們奮發向上的銳氣,倘若一名青少年長期處在嫉妒的心境之中,那麼他就會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壓抑感,給自己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
調整心態,創造美好明天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享受著優越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受到父母的精心嗬護和關愛。然而,青少年們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複雜多樣的問題,嫉妒就是其中之一。嫉妒可能會摧毀青少年的理智或扭曲他們的人格。由此,青少年若心生嫉妒之時,必須要及時控製。方法如下:
(1)認清嫉妒。一個人不服輸是進步的動力,但事事在人前,樣樣不服輸,卻是不可能的。人有所長必有所短。想通這一點,就會驅除嫉妒的困擾。此外,嫉妒的結果往往是損害別人,貽誤自己。思想上深刻認識了,對其危害性才會產生厭惡情緒,在行動上也會與之決裂。為此,何必做那些得不償失的事情呢。
(2)要走出自我狹隘的小圈子,做個明白人。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時時會發現自己周圍的同學正在超越自己。如果你能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並能為有如此出色的朋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時,那麼你就走出了自我狹隘的小圈子,你就具有了一種寬廣的胸懷,這種胸懷對於你將來的成功十分重要。如果說嫉妒心理代表著一種平庸和狹隘,那麼能夠積極地容納別人和歡迎別人超越自己的態度則代表著一種高尚和善智。
(3)提高自身的競爭意識。有嫉妒心理的青少年,把這種心理轉化成競爭的動力,並通過競爭來提高自己各方麵的能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來超越對方,久而久之,就避免了嫉妒心產生的消極影響。
(4)要胸懷開闊,要有容人之量。俗話說得好:“公侯頭上能走馬,宰相肚裏能撐船。”就是要胸闊如海,寬容大度,才會消除嫉妒。各人有各人的長處,不能因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別人超過自己,你的成績也不應該成為別人進步的障礙。對同學任何方麵的成績或進步要抱歡迎的態度。這種良好的心態,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反映。
(5)看到自己的長處,化嫉妒為動力。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隻有采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注意到別人的優點,卻不能注意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其實任何人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當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我們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複到平衡的狀態。
中國古代這樣一副對聯,叫做“欲無後悔須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希望有嫉妒心的青少年讀讀此聯,然後,不斷地反思自己,並改善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人生在世,重在不斷地自我完善,而不是擊倒他人。俗話說得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青少年們要用正確的態度來引導自己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不斷地調整心態、超越自我,盡早地跳出嫉妒的深潭,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爭強好勝是好事,也是壞事,學會讚揚和羨慕,對手超過自己,你要羨慕他,同時也要誠心地讚揚一下。另外,要自己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並下工夫克服,做到全麵提高自己。這樣,不僅在學習上,同時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會有所提高。
3克服焦慮心理
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狀態,焦慮是對被壓抑的情緒或攻擊衝動的反應,這種衝動正要打破維持內心平衡的心理防禦機製。其實,焦慮的心情能使人在危險的處境中保持適當的警覺性。但是青少年時期的生理環境及社會環境都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所以,複雜、紛繁的內外刺激時刻影響他們的心情,這些都極易導致他們心理失衡、產生焦慮,這些種種因素都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發展。
大多數青少年都是因為學習情緒不良而產生的焦慮。此時,青少年對學習有輕微的焦慮是很正常的。據心理學家調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有適度的焦慮是他們對學習有責任感的反映,它恰恰可以使人自我調整。但是,如果青少年的焦慮程度產生過分的緊張、擔心和憂慮,甚至恐懼,這就嚴重地造成了心理問題,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焦慮——人生之大敵
有時候焦慮的心情可以使人能夠維持精巧、協調的意識轉換。例如:從焦慮到睡眠到覺醒再到焦慮等這些循環性的轉換;但是有時一個人對外部產生不恰當的或者是過分的不良焦慮反應,這些現象的產生就很有可能患了焦慮性障礙。有些青少年有考試焦慮情緒是因為有壞情緒的不斷積壓而產生的。例如:考試成績不理想,升學的壓力過重,父母的嘮叨等等,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的心情產生不斷地變化。
王某是某省重點高中三年級學生。因臨近高考,出現緊張、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差,在其母親陪同下來到心理谘詢門診。該生出生於教師家庭,自幼受到父母嚴格的教育,倘若考試偶爾失誤,就要受到嚴厲懲罰。從小學起,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綜合成績排名全年級前三名,學校、家長對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近一個多月以來,緊張、不安、心煩意亂、失眠,看書複習效率每況愈下,模擬考試成績一次不如一次,老師和家長由關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最近經常啼哭或發脾氣,並拒絕上學,拒絕參加高考。心理醫生診斷為考試焦慮。
焦慮是可突然性發作的,青少年過度的焦慮是學習和考試的大敵。它會直接分散注意力,還會使記憶力衰減等等,這些不良現象集中在一起會引起自我認知的偏差,還會導致自我懷疑,最終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還會出現一些生理反應,如失眠、多夢、神經性倒胃等。
根據不同的情況青少年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焦慮心理。具體表現如下:
(1)青少年因為人際交往產生的焦慮。青少年對人際關係的認識是具有生物學色彩。人際交往指在群體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係的社會關係,屬於社會學的範疇。因為青少年沒有社交經驗無法適應各種人際關係(如與老師、同學、朋友等)而引起的焦慮。
(2)青少年由於生理不成熟而產生的焦慮。青少年因為自身的生理發展不適應而引起的焦慮。如對“初來月經”、“偶爾遺精”、“有手淫的壞習慣”等而產生的恐懼、羞恥的不良心理。
(3)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不成熟而產生的焦慮。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具有較高的成人意識,因為自身的能力有限,在各方麵不能得到他人(父母、老師、同學)的認可或尊重,從而產生的焦慮心理。
(4)青少年因為學習的壓力而產生的焦慮。即由各種考試和競賽而產生的焦慮心理。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健康方麵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學習和考試焦慮”。
(5)來自生活的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有些青少年缺乏獨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如果他們到了陌生的環境或因條件相差很大而產生的焦慮。例如到外地上學不能適應當地居住環境、飲食習慣等。
(6)由於身體狀況而引起的焦慮。有些青少年由於從小身體素質就差或因為其他身體缺陷而產生的焦慮。
戰勝焦慮,健康人生
青少年不管產生的哪種焦慮,都要勇敢地麵對這些具有威脅性的刺激。要及時找出自己的主觀感受,盡早地從焦慮的困惑中解脫出來。
(1)減輕壓力,放下包袱。
有效地降低考試壓力是防治考試焦慮的首要措施。教師和家長應該對考生的學習能力、自覺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恰當的估計,改變那種“壓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錯誤觀念。引導考生恰當地估計自己的能力,降低過高的學習目標,保持考生恰當的壓力,重視學習過程而不要太計較考試結果,養成將考試當作業,作業當考試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