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確地認知考試。
考試焦慮是考生在想象中增加了考試的難度,導致情緒上的紊亂和行為上的異常。青少年們通常過低地看輕自己的能力,而高估了考試的難度,或者以偏概全或糟糕透頂,即認為考試失敗會導致可怕的後果。因此,父母和老師當發現他們有考試焦慮的情緒時,一定要及時地無意中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改變其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放下包袱,樹立正確的考試認知。
(3)勞逸結合,有張有弛。
大多數考試焦慮的原因在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係上存在缺陷,青少年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太多,且生活安排單調,不注意休息和文體活動,即使在娛樂時也在想著學習,使自己的大腦老是處於緊張狀態,不能通過文體活動,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完全放鬆,導致神經係統的興奮與抑製調節機能紊亂。因此,指導考生合理用腦,講究方法,注意營養,勞逸結合,維護神經係統的正常機能,是防治考試焦慮的重要措施。
(4)忘掉以前的經曆。
無論你以前在某一門功課學得很好,還是很差,在學習過程中你不要去想它,專心致誌地把所要掌握的東西學好,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例如:你以前英語四六級考得很高,你也不必要在考研學習中,總想著保持自己的水平,而不把心思用在該學的知識上。如果你以前英語很差,你也不必對自己的英語有任何擔心。你可以通過定計劃,改變學習方法,苦練把自己的水平真正提高上去,這樣你在考試時就不會緊張害怕。
青少年時期有適當的焦慮可以成為激勵奮發向上的動力,但是由於青少年的認識心理不太成熟,對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表現的特別敏感,因此,焦慮的心理就會以情緒障礙的方式出現,此時,青少年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焦慮,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麵對它,用堅強的毅力去擊碎它。從而使自己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青少年由於缺乏經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麵臨各種焦慮感到驚慌失措,最後卻搞得一敗塗地、無法收場。其實有焦慮心理的青少年,不要隨意去空想事情的緣由,要積極主動、腳踏實地向好的方向發展,希望事情有一個好的結果,這樣就會減輕或消除焦慮心理。
4克服自卑心理
所謂自卑,是對自己的評價偏低、覺得自己自愧無能,而內心經常有自怨自艾、悲觀失望等情緒產生的消極心理。這種心理是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是青少年在交往過程中時常缺乏的自信心,在辦事時沒有膽量,總是畏首畏尾或隨聲附和,自己沒有一點主見,一旦遇到錯誤或是有些事情沒有做好就以為是自己不好而造成的。這種自卑的心理會導致他們在生活中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自卑的表現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種消極的情緒表現,是對個人能力和品質的評價過低的表現。產生自卑心理是青少年時期常見的心理表現。實踐表明那些有強烈自卑感的青少年是很難堅持學好的,有的甚至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悲觀失望,對生活、前途、學業徹底的失去信心,甚至走向輕生或犯罪的道路。所以青少年戰勝自卑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自卑心理——性格的一種缺陷
自卑是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心理問題之一,它是性格上的一種缺陷。它的表現是對個人的能力評價過低,總覺得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而造成青少年從心理上產生膽怯、憂傷、失望的情緒。
小琳因為在初中時學習及行為習慣較差,所以原學校拒絕收她在本校就讀高中,後來經過父母委托關係,轉進了別的學校讀高中。但在入學考試時她的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一,因此,她整天愁眉苦臉,思想負擔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班主任曾多次找她談話,才了解到小琳是因為自己的成績差,而且在以前的學校“名聲”又不好,總擔心在班上的其他同學看不起,還擔心將來別人都考上如願的大學而自己卻考不上。為此,她整天抬不起頭,上課也不專心聽講,發言也不積極,和同學相處也很被動,所以,同學們都很疏遠她並認為她不善於交往。小琳整天沉默寡言,甚至有輟學的想法,她經常跟父母說“不想上學了!”“讀書沒意思!”這一點非常令家長大傷腦筋。
小琳就是一個典型的自卑者,由於她的自卑使她背負了相當重的精神負擔,從而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導致了厭學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的自尊得不到滿足時,那麼他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展現自己的特長,此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青少年產生自卑心理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而開始自閉。本來有些事情經過努力便可以做到的,但他們總認為“我做不到”而放棄追求。迷惘的他們始終看不到人生的精彩和希望,始終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一般引起青少年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麵:
(1)自我認識不足,過低評估自己。
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過低評價自己,產生自卑心理。對自我形象不認同,覺得自己長得不好,或者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自己沒有贏得別人尊重的本錢,於是產生了極強的失落感,原有的優越感一下子就變成了自卑感。
(2)家庭經濟因素。
部分青少年由於出身貧寒,生活困難,與別人相比,覺得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實太差而感到自卑。目前,由於這方麵引起自卑的青少年學生有增加的趨勢。
(3)與成長經曆特別是童年經曆有關。
人的一生不說漫長也不能說太短,但真正對人產生深刻影響的關鍵時期就那麼幾個,其中童年經曆的影響尤深。心理科學的研究已證實,不少心理問題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結,自卑作為一種消極的心態也不例外。
(4)個人的性格特點,意誌品質。
氣質憂鬱、性格內向者大都對事物的感受性強,對事物帶來的消極後果有放大趨向,而且不容易將其消極體驗及時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對他們心理的影響往往要比對其他氣質、性格類型者的影響大,產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大。而意誌品質表現為自覺性、果斷性和自製力的學生在其上進心、自尊心受到壓抑時,不是變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強烈的自尊,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以更大的幹勁衝破壓抑,努力拚出一條成功之路來。但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則正好相反,在經過一番努力後尚無效果,便會泄氣,認為自己不行,於是變得自卑起來。
克服自卑,超越自我
實踐證明,那些有強烈自卑感的青少年是很難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的,個別的甚至會自暴自棄、悲觀失望、破罐破摔,對生活前途、學業失去信心,走上輕生或者犯罪的道路,所以戰勝自卑心理對青少年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那麼,正在困惑的青少年如何戰勝自卑呢?
(1)自我滿足,消除自卑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比較敏感脆弱,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打擊。如果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變的墮落並產生自卑感。因此,青少年做事時不要有過高的要求,要做到善於滿足自我,在生活和學習上,目標不要定得過高,這樣既容易達到目標又避免了挫折的發生。
(2)提高自我評價,遠離自卑心理。
一般自卑的青少年比較注重別人對他的低估評價,不願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高估評價。總是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這樣越比越覺得自己差,越比越泄氣,自然在心理上就產生了自卑感。其實,每個人都各有優缺點。因此,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要正視自己的優點,經常回憶自己經過不懈的努力而達到目標的成功的事例;還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肯定的學習成績,來激發自己的自信心。
(3)麵對挫折,走出自卑的陰影。
青少年產生自卑心理有一方麵是因為防禦機製不夠健全。因此,當他們遭受挫折和失敗時,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輕視自我,要從生活環境與客觀條件來分析原因,這樣既可以找到心理平衡,還可以發現有好多的機會在自己的麵前。
(4)克服性格孤僻,恢複自信。
青少年要想克服孤僻心理的障礙,關鍵就是思想上的轉變。不要隻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不要對同學要求太嚴。認為自己在某一方麵有一技之長而看不起別人。對於怪僻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讓自己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從而恢複自己的自信。
總之,青少年在克服自卑時,要認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正確全麵地評價自己的能力,既不為長處沾沾自喜,也不籠罩在自己的短處裏而顧影自憐。要積極地發現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並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再次成為生活中的“常勝將軍”。
自卑的心理人人都會有,隨時可以發生在任何受挫和失敗中,然而這種潛隱的意識流卻在嚴重地阻撓著青少年心智的健康發展,因為當青少年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時,就埋下了自卑的種子,他將不再努力了。因此,自卑心理一定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