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桌子上放著一隻杯子。有一半的水,剛下了體育課的孩子們走進教室,看到了有些人就會說說:“怎麼隻有半杯水了,真倒黴!”而有些人還會這樣說:“還有半杯水呢,真不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響起。前一種人我們稱之為悲觀,後一種我們則稱之為樂觀。
樂觀積極點亮人生
積極樂觀的人就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走到哪裏哪裏就會很溫暖,無論走到哪裏都給別人帶來希望、帶來快樂!生活不是沒有陽光,是因為你總低著頭;不是沒有綠洲,是因為你心中一片沙漠。永遠的積極心態,就會擁有永恒的快樂!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用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並且要勇於挑戰自我。健康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對於我們來說健康的定義就是:“用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並且要勇於挑戰自我。”
青少年從小就應該培養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因為這對青少年成長是很重要的。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時,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痛苦地哀嚎著。最後,這位農夫想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不中用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麵!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到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人的一生中,就會發生像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身上的“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麵去。所以我們更應該像驢子那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因為生活本來就充滿了風險和挑戰,所以對於青少年來說必須明白,不是每件事情都會有好的結局。痛苦、失敗在所難免,你沒有必要認為自己總會痛苦、失敗,因為你大部分時候,好的方麵會比壞的方麵多。所以當你用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的時候,你會發現,會有另外一種情況展現在自己的麵前。
那頭驢子在麵對枯井,就是因為它在困境、挫折麵前轉變了觀念,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麵對它,從而平靜下來,並采取了自救的方法。設想,如果驢子不轉變觀念,隻哀鳴求助或者一味地抱怨,最後隻能是坐以待斃。因此我們在困難麵前,以樂觀的心態去分析問題,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所以青少年更應該向驢子學習,一頭驢尚能如此積極樂觀,何況我們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呢!
任何人都不會拒絕快樂,而樂觀是快樂的根本。樂觀的人收獲的是果實,留下的是財富;悲觀的人收獲的是空白,留下的是痛苦。
曾經有這麼一個小故事:有一位愛哭的老婆婆,因為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鞋的,二女兒嫁給賣傘的,她每天都為兩個女兒操心不已,所以她幾乎每天都以淚洗麵。
而這是因為什麼呢?原來當天氣晴朗時,她擔心賣傘的二女兒生意不好,就難過地掉淚;當天氣下雨時,她又擔心賣鞋的大女兒鞋子賣不出去。於是,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她都傷心,因此大家就稱她為“哭婆婆”。
有一天,來了一個禪師就問哭婆婆:“你為什麼每天哭呢?”
“哭婆婆”解釋說她幾乎每天都很痛苦,這一輩子為了兩個女兒操了一輩子心,因為總是害怕她們過不上好日子。
禪師說:“你應該高興才對啊!”
“哭婆婆”大惑不解地問道:“為什麼?”
禪師說:“因為當天晴時,大女兒的鞋子賣得好,當下雨時二女兒的傘會有生意;不管天晴天陰,兩個女兒都有錢掙,這樣不是很令人高興嗎?”
老婆婆聽了這番話頓有醒悟,從此以後,每天都笑嘻嘻的,“哭婆婆”變成了“笑婆婆”了。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在《心靈的攝像機對準啥》一文中說:“我們的心靈像攝像機,眼睛便是攝像機的鏡頭。麵對社會,麵對生活,我們拍下什麼錄像片在自己的心上,全由自己說了算。”“一個人,從早到晚睜著兩隻眼睛,總是看陰暗麵,總看垃圾、髒水、蒼蠅、打架、鬥毆、懈怠、違法亂紀。久而久之,他心靈的錄像帶,左一盤右一盤全是這些假惡醜髒的東西,於是他牢騷滿腹,他憤懣,他覺得天昏地暗,自己的內心也沒有光明。”
工作生活中,沒有人願意和一個消極、悲觀的人相處,當自己顯得不合群或被冷落時,必須以健康、快樂的一麵去麵對別人,才可能加以改善。像“哭婆”一樣,當她的心態轉變了,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了,我們很年輕,為什麼不能笑對人生,做一個積極樂觀進取的人呢?
對於青少年來說,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和事物,每個人與每種事物或許都有美與醜兩個方麵,用積極的心態更多地注重人和事物的美好一麵可能會感到幸福,而用過分苛刻的眼光隻注意人和事物醜的一麵自然會感到不幸。讓我們換一種觀點、換一種眼光、換一種心態看待現實中不完美的人和事物吧,做一個擁有積極心態樂觀向上的人,這樣就會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痛苦,多幾分灑脫、多幾分幸福……
積極樂觀成就人生
當你放迪斯科的時候,身邊的人會隨你跳舞;當你放哀樂的時候,身邊的人隻會隨你流淚。我們作為個體的人,可以是團火,去點燃身邊的柴;也會是塊冰,能冷卻身邊的碳。正如大海可以成為人們的豐富寶藏,也可以成為人們的葬身之處;叢林可以是土族人的樂園,也可以是陌生人的墳墓。是財富還是陷阱,全由我們每個人的心態決定。
不管別人怎麼說,每件事都隻看它的光明麵。要有信心,不管是對你、對其他人,或者是整個世界,每件事最後都會好轉的。不要讓這個信念動搖,把你堅定不移的信心表現出來。如果別人說你實在是過度樂觀,告訴他們,要過度樂觀是不可能的,每一個經驗——即使是最不愉快的一個——也帶有一些滿足的種子。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成長階段,這種積極心態的培養就很重要,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是邁向成功的基石。一位外國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就是一個絕好的例證。有一天,他拖著比自己身體還高的大提琴,在走廊裏邁著輕快的步伐,心情顯然好極了。一位長者問道:“孩子,你這麼高興,是不是剛拉完大提琴?”他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這個7歲的孩子懂得一個許多大人不懂的道理:音樂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們不得不做的、必須忍受的工作。後來他就成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大提琴家。
所以不論何時何地,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端正自己對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態度,凡事采取積極的思維,積極的語言,積極的行動。哪怕是一瞬積極的微笑,一個積極的手勢,或者一次積極的暗示,都會有助於我們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我們應該學會熱情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輕鬆地學習,以樂觀曠達的胸懷,真誠地為他人服務,為他人送去幸福。因為當我們把幸福帶給他人的時候,幸福也就悄然降臨我們的身邊。
愛迪生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偉大的人,而大發明家愛迪生在做實驗的時候,工廠曾經失火,他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烏有。六十七歲的愛迪生聞訊趕到火災現場,員工們認為麵對廢墟一片,他一定會暴怒至極。但愛迪生的表現非常鎮靜,甚至還笑著說:“這場大火燒得好哇,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了。”他的話說明了一個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壞,取決於當事人對它的態度。意誌堅強的樂觀者麵對諸多問題,總是抱著仍有可為的態度,遭遇變故會變得更加堅強。正如愛迪生的一句名言:“我的成功乃是從一路失敗中取得的。”
是的,事物永遠是陰陽同存,好壞並進;事物發展的軌跡總是波浪前進,螺旋上升。對於生活中的陰暗麵,青少年是生長在七八點鍾的太陽,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抑製、消滅時,我們還是不看為好,何必讓那些蒼蠅臭蟲一樣的人或事弄得自己惡心與不愉快呢?昨天他會成為過去完成式,而我們青少年也正在努力的卻改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不斷調節自己的視角,不要老是讓自己覺得失敗;不要由於沒有成功就責備這個世界不夠完美。其實,我們更應該像愛迪生那樣,成功是從失敗中走過來的,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因為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作為青少年,如果你覺得悲觀情緒左右著你的判斷,你開始覺得對未來失去信心的時候,不要忘了提醒自己時間正在一分一秒流逝。悲觀本質上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它讓你在還沒有發生,並且也不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上浪費了時間,它阻礙了你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有人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哭它亦哭,你對它笑它亦笑。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樂觀、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呢?
對於青少年來說,樂觀是我們追求的一種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有時候比什麼都重要。在樂觀中擷取一份坦然,你的麵前就會盎然多彩,在悲觀中摘下一片沉鬱的葉子,隻能瓦解你積攢的力量。樂觀態度能使一個人用生命去譜寫著對事業的熱愛,抱著樂觀的態度去麵對生活,麵對一切,會讓你快樂、幸福。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隻有充滿豐富內在而樂觀的人才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