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所學的知識永遠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學會如何獲取知識,不會自己鑽研問題,沒有預見力的人。這就需要青少年們了解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更為有效。科學的方法是點金術,是通向成功的橋梁。那麼所謂的學習捷徑到底是什麼呢?這就是學習的原則及方法,隻有掌握了正確的原則和方法,才能使學習事半功倍。

解開心結→

學習沒有快車道,如果有,那就是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

當然,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原則以及學習的方法,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少流汗水多收獲”是很有幫助的。

學習應掌握的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就是人們按照學科的知識體係和自身的智能條件,係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是指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未知到已知,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的順序,還要遵循學科知識的順序。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隻要做到這些,就能把握住學習的脈絡。

(2)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是指學生利用良好的外部學習條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自覺積極地進行學習。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決定著學生“學”的方向、內容、方法等,而學得好不好,又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因此,要搞好學習,必須充分發揮自覺的動力,做學習的主人。

(3)“熟讀精思”。

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係,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學中有思,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思中有學,學習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學與思不可分割,學思結合,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問難。

巧用學習方法

掌握學習方法的意義在於更高效地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方法就是指如何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往往是帶有學生個性傾向和經驗性的策略。好的學習方法,應該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符合認識規律的科學方法;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方法;符合不同學習內容和不同教師授課特點的方法。要想提高學習成績,從以下幾個方法入手。

(1)做好預習。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預習的基本方法有:①程序式預習。即預習已經形成一種基本模式。②習題式預習。就是將老師布置的自學能題目完全弄懂。③活動性預習。采取多種課前活動預習。如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諺語、俗語,以及其他資料。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

(2)記好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記好課堂筆記應做到: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可以使用自己規定的各種符號,但應以看懂為原則。對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複習時補缺。

(3)注意課堂聽課效率。

學生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在課堂中得以掌握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要緊跟教師的思路,邊聽邊思考,邊思考邊記,讀、思、記、問統一結合起來。

另外,課堂也是師生互動的最佳環節。學習的過程,就是問題產生的過程,也是問題被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問題沒有被每天及時解決而遺留下來,就會成為學習過程中的漏洞。學生要把握住這段時間,及時的使自己的疑問得以解決。

(4)做好複習。

通過溫課回顧,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基本方法。即溫故而知新——是學生學習知識要注意消化和鞏固,要經常複習,把新知識與已有知識聯係起來,使知識係統化。複習對於知識的後期掌握和應用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複習,或複習功夫不深。

以上的方法和原則是密切聯係、相互作用的。學生必須堅持辯證的係統觀點,深入領會學習原則的完整體係,在學習過程中創造性地綜合運用,全麵貫徹,防止把個別原則絕對化。另外,還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藥,不能千人一方。同學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3如何改正偏科的現象

你的困惑:由於受升學考試等因素的影響,現在的偏科現象較為普遍,中學生尤其突出,如重理輕文,或重文輕理等。在出現偏科現象時,該如何自我克服呢?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王飛的語言能力非常強,而且愛好文學,所以,她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在了文科。也許是基於這一原因,她的文科與理科有著天與地的差別。幾乎沒有下過九十分線的英語強人很難讓人想象到她的數學成績竟然隻有少少的二十幾分。

對此,王飛的態度卻不已為然,她認為,自己在感興趣的方麵有突出的成績,這就足以照亮自己的人生。可是殘酷的高考讓王飛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極為幼稚的,正是因為那少得可憐的數學分數把她關在了夢想的大學門外。

透視心靈深處→

偏科對每個青少年來說都不陌生,據調查,80%的同學認為自己曾經或現在正在為偏科而煩擾,但這當中卻有一半以上的人對於偏科沒有一個正確、深入的認識。但是,到底什麼是偏科呢?專家給這個現象下了如下的定義:偏科是指在學習中不能正確對待各門學科的學習。重視了認為“有用”的學科,而忽視了認為“無用”的學科,善學喜歡的學科,把主要精力集中於這門學科的學習,而忽視其他學科的學習,有的甚至放棄其他學說的學習。

各年級開設的各門學科都是為了青少年的全麵發展、經過科學論證和實踐檢驗而設立的,偏廢任何一門課程,猶如修建高樓大廈時地基缺了幾樣關鍵的東西,其後果是很嚴重的。一是在知識上產生缺陷,在學科方麵出現“跛腿”現象。那樣會影響其總體的考試分數,為其升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而且會影響他在某一領域的發展。二是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因為各門學科是相互聯係的,缺一就會覺得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