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者因積極的心態,所以總是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危難中找到轉機;悲觀的人即使給了他機會,他的眼裏也隻看得到危難。

有一個美國女孩,在她小時候因一次意外,眼睛受了重傷,最終導致雙目失明,但慶幸的是通過手術,她還能通過左眼角的小縫隙來看這個世界。麵對生活給予的“禮物”,上帝賦予自己的殘缺的身體,她沒有因此而悲觀,不僅接受了現在的自己,而且更加堅定了活下去、要活得更好的信念。她很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跳房子的遊戲,為解決眼睛看不到記號的問題,隻有努力把每個角落都記在腦子裏,然後快樂的像個正常人一樣。憑借著一股韌勁,她曾到一個鄉村裏教過書,在教書之餘,她還在婦女俱樂部做演講,到電視台裏做談話節目。雙目的缺陷並沒有影響她的人生,相反,她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奮鬥的毅力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的文學學士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她所著的自傳體小說《我想看》在美國轟動一時,成為暢銷名著,激勵了無數人的鬥誌。她就是波基爾多·連爾,她曾這樣說:“其實在內心深處,我對變成全盲始終有著一種不能言語的恐懼感,但我也深知,這種恐懼不會給我帶來一點益處,我隻有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麵對這一切,激勵自己,才能最有效地改變現狀。”也正是她這種樂觀的心態,不僅成就了她輝煌的人生,也使她在52歲時,經過兩次手術,獲得了高於以前40倍的視力,又一次看到美麗絢爛的世界。

人們總是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依賴於某種天分或某種優越的條件,但我們卻從波基爾多·連爾的身上看到,積極樂觀心態所帶來的力量。試想,如果她在失明後自暴自棄,終日活在對老天不公平的抱怨中,還怎麼去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又怎麼能拿出勇氣去克服困難,麵對更殘酷的命運。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於肩負使命的青少年來說,也將要麵對更多的壓力與挫折,用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也決定了日後會有怎樣的未來。其實,困難就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生活中很多失敗,並不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行,而是給了自己的悲觀。所以說困難並不可怕,隻要你能樂觀地看待所麵臨的一切,你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得比順境更為強大的力量,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保持樂觀的心態對青少年尤其重要

渴望人生的愉悅,追求人生的快樂,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充滿歡聲笑語的。快樂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是以寬容、接納、愉悅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世界。月有明暗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生活也是由哭與笑、風雨和彩虹、成功與失敗組成的。而樂觀與悲觀,就像是陽光與陰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如何擁有樂觀的心態,每天微笑著迎接風雨和彩虹,麵對現實,麵對困難和挫折,是青少年掌握人生命運所必須具備的心態之一。

麵對現實,以及麵臨生存的競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使樂觀成為不可或缺的維生素,來滋養自己的生命呢?

對於每個人來說,樂觀兩個字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青少年來說自然也一樣。英國思想家伯特蘭·羅素曾說過:“人類各種各樣的不快樂,一部分是根源於外在社會環境,一部分根源於內在的個人心理。”也就是說悲觀隨處可以找到,但要做到樂觀就需要智慧,必須付出努力、敢於麵對現實,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種人生處處充滿生機的心境。

人們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但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感受,盡量地將其調適到最佳的狀態。要擁有樂觀的心態,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積極的那一麵,就如太陽落山後,伴隨著黑夜的來臨,也還可以看到滿天閃亮美麗的星星一樣。世界是向微笑的人敞開的。樂觀是人快樂的根本,是困難中的光明,是逆境中的出路,樂觀能讓你收獲果實,收獲成功,改變現狀。

以不同的心態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樂觀的人總是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其實,生活中從來都不缺乏歡樂,隻要你用心體會。正如一位智者所說的那樣:“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而受命運擺布的可能性便越少。”當代青少年也應拿出麵對生活的勇氣,不要總是抱怨逆境,也不要把逆境當做是一種不幸,而是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透過髒兮兮的窗戶玻璃看窗外美麗的景色。

青少年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端正自己對生活、工作及學習的態度。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發現生活中人或事美好的一麵,充滿熱情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輕鬆地學習,以樂觀曠達的胸懷麵對每一天。

不要再抱怨命運的不公,也不要再抱怨上天給予你太多的磨難,無論在多麼困難惡劣的環境裏,換一種觀點、換一種眼光、換一種心態看待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青少年應該努力讓自己擁有積極進取的陽光心態,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風雨和彩虹,發揮自己的優勢,激勵自己的熱情,挖掘自己的潛能,昂首挺胸地走在光明大道上,接受生命的洗禮。

狂風暴雨之後的彩虹才會更美麗,隻有經曆破繭的痛苦才能進行身體的蛻變,所以請樂觀的麵對吧,明天會更美好,成功就在不遠處。

3風雨中曆練自己

羅曼·羅蘭說:“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記得巴爾紮克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即便是成功者和大人物,他們在事業的開頭也往往是以挫折和失敗為開場白的,而且即便日後獲得了成功之後,還經常會碰到挫折,這一點與一般人對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的理解並不相同。

人才往往是在逆境中產生的

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成功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後才得到的。”在通常情況中,經曆過無數次地痛苦失敗才能得到偉大的成功。成功出於從錯誤中學習,因為隻要能從失敗中學得經驗,便將不再會重蹈覆轍。所以,失敗就如冒險和勝利一般,它也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必須記住:每一次失敗都是供我們再踏上更高一層的階梯。當然,在這個途中,我們難免會感到灰心與疲憊,但我們要知道,就像世界重量級冠軍詹姆士·柯比常說的:“你要再戰一回合才能得勝”。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無限的潛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裏,並堅持用它,否則毫無價值。所以,在遇到困難時,你要再戰一回合。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痛苦:父親的酗酒和母親的早逝,使他從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無憂無慮地享受歡樂和愛撫的時候,他卻必須得像大人一樣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並且成功地維持了這個差點陷入破滅的家庭。這是命運賜予他的第一個磨難,但這磨難並沒有擊垮他。

後來,由於家庭的緣故,他青年時期就失意孤獨,而當他在步入創造力鼎盛的中年時,他又患耳疾,雙耳失聰。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突然耳聾的打擊更沉重的嗎?貝多芬一生中幾次瀕於崩潰的境地,他在三十二歲時就寫下了遺囑。但後來,在他還是頑強地戰勝了命運的打擊。他曾經大聲呼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推倒。”即便是在困難重重最痛苦的時候,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堅強鬥誌完成了清明恬靜的《第二交響曲》。他一生經曆無數次地挫折與磨難,但是,每一次痛苦和哀傷都被他轉化為歡樂的音符與壯麗的樂章。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交響樂。故而,他後來被人們稱為“交響樂之王”。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對此,作為青少年決不能低頭,而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理智、客觀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並采取恰當的方法來克服挫折。應感謝挫折,生活因此而豐富,人生的體驗因此而深刻,生命也因此而更趨完美。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其實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隻要我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麵對困難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敗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奮起”。在很多時候,挫折也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塊巨石,利用它,你可在砥礪精神的刀鋒,開掘生命的金礦,從自信、樂觀、勇敢、誠實、堅韌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越挫越勇,找到生命支點

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這個世界,確實存在太多問題,也許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無論麵臨什麼樣的挫折,都可以看做是上帝給予的恩賜,目的是要鍛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