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偉大的演說家愛默生曾說過:“每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古希臘的偉大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也曾說過:“短時期的挫折比短時間的成功好。”而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當代保爾”張海迪已與病魔抗爭了四十五個春秋,帶給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熱情洋溢的笑容。在艱辛和病痛麵前,他們選擇了獨立和堅強,選擇了責任和擔當。在他們看來,隻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重擔;隻要精神不垮,就沒有解不開的難題。
洪戰輝的家庭遭受了重大變故:父親突發間歇性精神病,飽受傷痛的母親不辭而別,家中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和父親,病後撿到的遺棄女嬰需要照顧……這個家庭的重擔壓在當時隻有12歲的長子——洪戰輝身上。十年如一日,洪戰輝一邊讀書一邊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照看時常發病的父親,撫養撿到的妹妹……
父親,妹妹,生活的重擔壓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唯一能做的隻是堅持,再堅持!在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我會堅持,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責任,不但對自己、對家庭,還有對社會。隻是默默地走,不願放棄。”一份責任讓他支撐住,一種永不言棄的心態,讓他逐漸成熟,幾度麵臨輟學,他沒有放棄,而是憑著自己的一雙手,艱難地維持著妹妹的生活、父親的疾病,自己的學業,這看似沒有可能的事情被他在汗與血與淚中見證。在生活中他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受住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擔。
如此艱難的生活讓他學會了自立、自強,以至於在人們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時,他選擇了拒絕,“不接受捐款,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苦難和痛苦的經曆並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要的。”
“自古雄才多磨難”,麵對挫折,青少年應當拿出勇氣和耐心,並對自己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主動出擊,迎接挑戰,直麵挫折,笑對挫折,把挫折當做前進中的踏腳石。然後擁抱勝利。因為挫折是福,注定在我們的歲月中搏擊風浪、經曆考驗奠定更加堅固的基礎,譜寫出美好的人生之歌。
4追求“完美”要不得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追求完美,是人類自身在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特點或者說一種天性,它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然而,過於追求完美卻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有了好的工作,又要有好的生活;有了好的生活,又要有好的愛情;有了好的愛情,還要有好的身體。這樣的生活態度不會給人帶來輕鬆,反而壓力重重。也許人們正是有了這種不滿足於現狀的心態,才會不斷地追求奮鬥,生活中才多了那麼多的精彩瞬間。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形成這樣一種情景:似乎任何一件事情都達不到讓自己滿意的狀態,吃不好,也睡不好,總覺得心裏有個疙瘩,很不舒服。這樣的生活活起來不是會很累嗎?
其實,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真的不需要太過於追求完美,因為天底下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到天衣無縫的。任何事情都有個度,就像水到了100℃就會沸騰,低於0℃就結冰一樣,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追求完美也是一樣,如果超過了這個度,那麼反而會離完美越來越遠了,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刻意地去強求它。
刻意追求完美,完美反而更遠
一個漁夫在一次打魚的時候,撈到了一顆珍貴的珍珠,他很高興。但令人遺憾的是,珍珠上麵有一個小小的黑點。漁夫就想:如果能想辦法把這個小黑點去掉的話,那這顆珍珠就會成為無價之寶了,到時候我就發財了。於是,他把珍珠去掉了一層,但是黑點仍然存在,又剝了一層,黑點還是存在。直到最後,黑點消失了,但珍珠也不複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為了追求完美反而得到更加不完美,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往往就是把“大珍珠”也追求沒了。把自己跌進完美自身所造成的誤區裏,心理上漸漸地磨出了老繭,卻渾然不知。所以,青少年對自己的期望不能過高,夠好就行了。浪費太多時間和力氣去追求完美,結果卻常常是沒有時間做好任何事情,想要麵麵俱到,卻是一麵也不到。
《管子》說:“鬥滿人概,人滿天概。”古人用鬥作為量器,一鬥的標準是鬥要平,如果太滿了,就用一把尺一樣的東西把多餘的部分刮下來,而這用來刮鬥的東西就是“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鬥滿的時候,人會把它概平;而人滿的時候,上天會把他概平。人是最不容易滿足的動物,不滿足的根源就在於人的貪心太大了,正因為有了貪心,人們才會費盡心機去尋找十全十美的東西。但生活中的缺憾卻不可避免地存在了,如果人人都對缺憾無法釋懷,那麼就一定會造成心理的負擔、障礙乃至疾病。如此得不償失,又何必執著呢?要知道,有時候完美也是一種缺陷,缺陷未必不是完美。
其實,生活中的事情,能夠終結時就讓它終結,如果和事情本身沒有多大的關係,就不要再費心費力地追求了。如果一個人常常對問題的細枝末節甚至一絲一毫都不肯漏掉,後果隻會是枝節橫生,甚至給別人也帶來無窮的牽連。試想一下,聞名世界的維納斯雕像若不是失去了雙臂,那她是否還能像現在一樣受到人們的推崇?
追求完美的人,實際是可憐的人
其實,不管做任何事情,隻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所謂“過猶不及”,當我們為一點點的失誤而再重新來做時,往往會錯過身邊更加美麗的風景。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事情是這樣,對待自己更是這樣。擁有天使的容貌和魔鬼的身材固然是每一個女人永無止境的追求,但一個臉上長有一顆紅痣的女人,不是更顯得嫵媚動人?有人曾經說過:“一個完美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可憐的人。”難道你寧願要做一個完美的可憐蟲,也不做一個不完美的人嗎?所以說,我們不要自尋煩惱,不要作繭自縛,更無需給自己戴上原本可以不存在的精神枷鎖。完美本來就不存在,又何必苦苦追求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呢?
一個男人,傾盡一生在尋找一個完美的女人,以至於直到他70歲的時候,他還沒有結婚。於是有人問他:“你尋找了一輩子,也找遍了世界上很多地方,難道就連一個完美的女人都沒有遇到嗎?”這個男人十分傷心地說:“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個完美的女人。”那個人又問:“那你為什麼沒有和她結婚呢?”這個男人很無奈地說:“沒有辦法,她也正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男人。”
毫無疑問,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追求一種至善至美的愛情,在他們的心中都描繪了一個完美無缺的異性,他們也希望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找到和心目中所想象的一模一樣的人,可是最終他們誰也沒有遇到。完美是一句極具誘惑力的口號,卻也是一個漂亮的陷阱,過於追求完美,隻不過是堵死了通往愛情、通往婚姻的那扇門,自己已經掉進了完美的陷阱卻全然不知,還以為睡在了席夢思軟床上。
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有誌未必有心,有心未必有力,有力未必有錢,有錢未必有情,有情未必有愛,有愛未必有緣,有緣未必有分,有分的又未必能在一起和平相處。所以,這個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愛情,真正的愛情不隻是最初的浪漫情懷,更多的是愛情過後的平淡的歲月,是一種浪漫過後的真實的生活。那種生活,就如一條小溪般在生命的長河中緩緩流過,波瀾不驚地,又淡然地在你的生命長河中蕩滌出一條涓涓細流,時刻滋潤著你的生命。所以,青少年不必追求事事都有好的表現,不必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做到十全十美,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完美的心境。
在愛情中,青少年不要刻意地奢望對方能夠給予我們很多,而是應該想著怎樣為對方付出,更應該對這份愛情心存感激,嚐試著做一個懂得愛與被愛的人。也唯有嚐試了,才會懂得愛情不是完美無缺,有著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也終有一些東西是值得我們欣賞的。愛情,不追求完美,它要的是一種暢快的心情;一種愉悅的感覺;一種超脫的自由;一種淡然的態度。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現代醫學甚至認為,過分追求完美是一種強迫症,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這些人往往對自己要求太過於嚴格,同時又有些墨守成規、謹小慎微,會因為過分地重視事物的細節而忽視全局,優柔寡斷的性格讓他們麵臨意外時會不知所措。由於時刻都過度認真和拘謹,因此缺少靈活性,也很少會有自由悠閑的心境,缺乏隨遇而安的瀟灑,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