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於10年前的一個中午,當時我剛剛大學畢業,正在到處投簡曆找工作。那時候與現在不同,智慧生活係統才開始構架不久,職場上最緊俏的是信息技術、電子硬件、資本運作以及設計專業,檔案管理係統是冷門中的冷門。那天上午我連吃了兩個閉門羹,正開著我的破車在路上閑逛,猶豫著是應該回家避避黴運,還是該吃好中飯整裝再戰。就在這個時候,兩輛跑車突然從我兩邊同時超過去,我急踩刹車,就看見一個隻穿著緊身衣的小姑娘從左邊的跑車頂上跳過了我的車頂,跳進了右邊跑車的敞篷裏。然後兩輛車的敞篷同時降下,裏麵坐著的兩男兩女一齊大笑著向我揮手。
自從自動駕駛係統正式上市後,這種“車頂跳遠”遊戲就作為一種刺激的另類運動出現了。玩家將係統精度和車輛性能改裝調教到足夠高之後,借助車載電腦的目標鎖定和軌跡預判的功能,隻要馬路足夠寬,甚至可以在兩輛車頂上打排球。
當然,即使是十年前,根據“科學技術管理條例”,私自調整自動駕駛係統以及改裝車也是違法的。沒過多久就有空中騎警駕駛著飛行摩托追了上來並勒令兩輛車靠邊停車。兩輛跑車關掉頂棚迅速加速,把騎警遠遠甩在身後。我能看到騎警向兩輛車各發射了一架噴氣式小型無人機,然後駕駛著飛行摩托從我車頂上呼嘯而過追了下去。
這**路追逐我經常遇見。雖然騎警的飛行摩托看上去很嚇人,但改裝車上常常會加裝信號屏蔽係統和車身變色係統,個別的甚至安裝了集束式脈衝槍。這些裝備都遠遠不是騎警能夠對抗的。騎警對此自然也心知肚明,所以一般他們隻使用無人機進行拍照和試追捕,一旦無人機失敗,就會停止行動。
我慢悠悠地開到目的地,在路邊停好車,關掉了車身透視係統。眼看著車裏破舊的內飾將我和外界隔開,讓我更加意識到我是多麼需要一份工作。對我這種窮人來說,車身透視係統是必須的配置,眼不見為淨。
這裏是我經常光臨的老友快記餐館,雖然口味偏鹹偏油,但價廉量足,而且老板跟我很熟。
“嘿。”老板是個短頭發的大塊頭,三十不到,名叫張旭,看我進門就在吧台裏喊,“李在天,有你的包裹。”他一邊喊一邊示意我去吧台。還沒等我反應又接著喊:“上一周的帳你什麼時候結?”我的包裹怎麼可能會寄到這裏來?我想他可能是跟我開玩笑,就衝他擺擺手:“包裹送你了,抵上周的飯錢。”
“放屁!”張旭從吧台後麵走過來,手裏果然拿著一個包裹。我沒接,隻是在他手裏看了看,收件人果然是我的名字,旁邊是身份證號,沒有寄件人信息。還說不是跟我開玩笑?“根據郵件安全條例,沒寄件人信息的郵件我可以拒收。”我說。
“愛收不收。”他把包裹往我手裏一塞,說:“以後不準把郵件寄到我這裏來。我這是餐館,不是收發室!再寄過來我就收你錢了。”我衝他聳聳肩,找個位子坐下去。
“要不要試試b35套餐?”張旭接著說:“今天的番茄醬很新鮮。”“不新鮮的能不能打折?”我問他,一邊端詳手裏的包裹。包裹很輕,捏上去裏麵是個很小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