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晉平公想起讀書之事來,於是去問學問淵博的師曠,說:“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我今年70歲了,很想多讀點書,但是是不是有點太晚了?”

師曠說:“那你為什麼不現在就點起蠟燭學習呢?”

晉平公有點不高興了:“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你身為臣子,怎麼能跟君主開玩笑呢!”

師曠說:“我怎麼敢隨便跟君主開玩笑呢,我聽有的學者說過: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意思是‘少年時好學,有如早晨的太陽,朝氣蓬勃;壯年時好學,就像中午的陽光,仍然很強烈;老年時好學,則像蠟燭照明一樣。’君主你想想,拿著蠟燭走路,不是比摸黑走路強得多嗎?”

晉平公聽了,點頭說:“你說得很有道理。”

簡 評

學習是一生的事業。人應該活到老學習到老。在惋惜過去的歲月沒有好好讀書,不如趁現在就拿起書本。讀來的書總是會隨著歲月的增長越顯示書的功用。晚年生出讀書的欲念固然值得尊敬,如果你還年少,就不要效仿晉平公了。何不趁年少,抓緊好時光做早晨的朝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