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有一位養猴子的老人,非常喜歡猴子,他養的猴子成群,他能夠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能體會老人的心意。家裏的糧食不多了,老人寧願減少一家人的口糧,也讓猴子吃好吃飽。

不久,家裏的糧食越來越少了,養猴老人打算減少猴子的口糧,但猴子們不服從他,所以先騙猴子們說:“咱們家可供給你們吃的不多了,從明天起,給你們櫟樹的果實吃,每個猴子早晨三顆,晚上四顆,夠吃了嗎?”

猴子們聽了,都站立起來,嗷嗷叫著表示反對。

又過了一會兒,老人又說:“我給你們櫟樹的果實吃,每個猴子早晨四顆,晚上三顆,該夠吃了吧?”

眾猴子聽了,都很開心地趴在地上下,服服帖帖的。

簡 評

成語朝三暮四即由此而來,開始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複無常。養猴老人用的是小伎倆,但猴子們卻高高興興地接受了,同樣一種事情,在不好處理的時候,稍稍調整一下角度,說不準會收到意外的效果。不過也提醒我們要看到事情的本質,不能被表麵現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