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王在位的時候,十分憎恨楚威王。總是利用各種機會貶低楚國,以發泄心中的不滿。甚至在每天上朝的時候,也總不忘詆毀楚國幾句,以諷刺挖苦楚國作為笑料。有一次,他有些忘乎所以,竟說出這樣的話:“楚國的情況,已經糟糕透了。我大概可以吞並楚國了吧?”他說完後竟哈哈大笑起來。這時,他身邊的大臣們也隨聲附和,有的還順勢添油加醋,好像經他們這樣一說,楚國很快就會並入他們的疆土了。
這件事後來傳到了國外,於是凡是經過楚國來宋國的人,都投宋王所好,故意把楚國說得一無是處,以此來討好宋國。本來,這些都是不實之詞,但官吏們為了迎合國君口味,就以假當真把這些編造的故事層層上報;朝廷再添枝加葉一層層傳下來,久而久之,詆毀楚國成了宋國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人們長期傳說楚國不行,便真的以為楚國不堪一擊。就連宋康王自己,此刻也糊塗起來,不辨真偽,讓謊言衝昏了頭腦。於是,他頭腦中湧起一個可笑且狂妄的計劃,並且召集滿朝文武大聲宣布了他這個計劃:“立即出兵攻打楚國。”
這一消息一傳出,那些糊塗的大臣立即響應,連聲稱讚決斷英明,但也有一些頭腦清醒而又正直的大臣感到事態嚴重,華犨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急忙到宋康王處勸阻。他對宋康王說:“陛下,您下命令要三思啊。你知道,事實上宋國不是楚國的對手,打個比方說吧,楚國的力量好比犪(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力大無比的巨牛)牛,而我們宋國的力量好比鼢鼠,相差太懸殊了。退一萬步說,即使真像陛下說的那樣,楚國的力量還是比宋國大得多呀。宋國是一,楚國是十;宋國打十次勝仗,也抵不上被楚國打敗一次。我們切不可輕率出兵啊!”
此時的宋康王已經昏了頭,他根本聽不進去任何勸告,而且還表示出很厭煩的樣子,他堅持出兵。
戰爭開始了,由於楚國沒有絲毫準備,顯得有點招架不住,居然在潁上被宋軍擊敗。這一來,更令宋康王忘乎所以,以為楚國不堪一擊。於是,他準備繼續進軍。
在這種情況下,華犨看得十分明白,他憂慮地繼續勸阻道:“陛下,應該見好就收,適可而止了。我聽說,小勝大,多半是由於大的沒有準備。僥幸是不能持久的,勝利了不可驕傲,對敵國不能輕視,不要侮辱,況且楚國這樣的大國更加侮辱不得呀。現在,表麵上楚國害怕了,可是陛下您要記住大懼小,災禍到。要深思啊!”華犨看著宋康王,希望他回心轉意。可此時的宋康王早已聽不進任何忠言。他火冒三丈,大發雷霆,甚至要降罪於華犨。華犨見宋康王執迷不悟,又深知宋康王的執迷不悟必然導致宋國的大禍,聯想自己也處境艱難,便連夜逃奔到齊國去了。
第二年,宋國不自量力,又一次發兵騷擾楚國。他們還以為會像上次一樣,輕而易舉地取勝。誰知,這時的楚國同一年前可截然不同了。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並且抱著一種複仇的心理迎接宋國的挑戰。見宋國來犯,毫不猶豫地進行有力地還擊,迅速擊潰了宋軍,並一鼓作氣踏平了宋國。
簡評
好的東西,不會因為某些人詆毀討厭它就變壞;壞的東西,也不會因為某些人讚美喜歡它就變好。認識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認清楚自己實力,不盲目自大,也是求取知識應該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