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這個地方,位於河北,地方不大,但有一樣東西很有名,就是藕粉。這裏出產的藕粉色味俱佳,白白的很細致,吃起來甘甜潤滑,不僅本地人愛吃,許多外地人也特地來這裏品嚐,慢慢地磁州的藕粉也就名揚全國了。這樣,凡是從陝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到北京的人,都要經過磁州,逗留幾日,一是嚐嚐久負盛名的藕粉,二是要買上幾斤,好帶到京城,給朝廷的官員們進貢,讓他們也嚐嚐。朝廷的官員們吃了藕粉,一致稱讚。這磁州的藕粉名氣就越來越大,一度成為貢品。然而,正因為磁粉有名,產多多,銷得也快,所以,一些奸詐之徒開始打起了壞主意,他們生產了許多冒牌貨,以次充好。這樣,真假混雜,好偽難辨,冒牌貨越來越多,真貨反倒越來越少了。

磁州城不大,幾年下來,倒湧出了幾十家藕粉店,一家連一家,大多數店麵布置華麗,門口掛著惹人注目的招牌,但是他們賣的都是用綠豆和高粱磨成的假冒藕粉。這些磁粉店整日間吵吵嚷嚷,都標榜自己是正宗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實際上,隻有城南門的杜家粉店和北門外的張家粉店出售的藕粉是正宗名牌。可這兩家都地處偏僻,遠離鬧市,又沒有裝飾華麗的店麵和醒目的招牌,因此,不大惹人注意,但由於質量好,回頭客多,生意也還興隆。另外還有一家藕粉店,它出售的藕粉色澤,口感都是上乘,卻遠在城郊的鄉村中,貨雖好,知道的人不多,隻有住在附近的人才慕名光顧。

有一天,一個外地人到鄉下去看望親屬,恰巧吃到了這家的藕粉,他覺得,這藕粉比以前在城裏買的好吃多了。就趕到這家店鋪,問店主:“你家的藕粉裏摻什麼了,怎麼更好吃呢?”

“摻什麼?”店主給問糊塗了。他說:“我這藕粉好吃,就在於純正,不摻假。”這外地人感到奇怪,什麼也不摻,味道怎麼同以前吃的“正宗藕粉”不一樣呢?看來,這家肯定不是正宗的,要給朝廷官員進貢,還是去買城中那些大店鋪的吧。想到這,他就返回城裏,買了幾斤假藕粉,這樣才心安。

於是,真假混雜,假的倒把真的搞得地位越來越低。四麵八方慕名來磁州的人,由於隻作短暫停留,也很難分辨真假優劣,就是有個別的人像那個外地人一樣吃到了真藕粉,也疑惑不已,把真當假。

後來磁州藕粉已經真假混亂,外來的客人往往朝那些掛著漂亮招牌的大粉店去搶購。不看質量,更不看真偽,以為店鋪越大,藕粉越好;門臉越漂亮,藕粉越是貨真價實。一時間,冒牌貨反而銷售得極快。一些外地人,還把這冒牌貨當成名貴禮品贈給京城做官的人。

那些京城做官的人也稀裏糊塗,接受了禮品,就以為是真貨,吃了還連連稱好。實際上,這些京城的官們極少有能吃到真藕粉的,但最可笑的是,磁粉在京城的名聲竟始終不衰。

簡評

假作真時真亦假。貨是如此,人也一樣。知識貧乏的人常常用華麗的語言和外表掩飾自己。學識淵博的人卻往往不注意外在的形式。故事告訴我們分析事、看待人絕不能靠簡單的直觀性,必須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克服盲目性,求真知,認真貨,不斷地通過親身實踐辨別事物真偽,獲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