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軍事謎團1(2 / 3)

朱德被圍是如何擺脫危險的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同誌率領一支部隊來到江西諸廣山區,利用這裏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繼續開展革命工作。

一天晚上,朱德帶著部隊在一個村子的祠堂裏宿營。由於哨兵麻痹大意,部隊遭到了一股土匪的偷襲。當時,朱德住在祠堂後邊的一間小屋裏,當他聽到槍聲和喊叫聲跑出來時,發現敵人已經包圍了整個祠堂,顯然無法突圍了。

朱德靈機一動,閃身進了夥房,隨手抓過一條夥夫的圍裙係在腰上,又在臉上抹了兩把鍋灰,像是剛收拾完鍋灶的樣子,然後,提起一個水桶,不慌不忙地朝院外走去。

土匪們見他穿著破爛,胡子老長,滿臉沾著鍋底灰,腰上係著髒圍裙,確實像個夥夫,就放過他,直奔後院搜查去了。朱德趁機脫身。

突圍以後,朱德馬上組織起部隊,發起反擊,把這股土匪消滅了。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朱德同誌臨危不懼,巧妙化妝,擺脫了敵人,充分說明了朱德的聰明機智。

鄧小平如何用葫蘆兵出奇製勝

在1949年的一個冬夜,黃河南岸國民黨部隊的陣地上,一個哨兵突然發現水麵上有數萬名頭戴鋼盔的水兵,悄無聲息地向南岸遊來。

“不好啦!‘共軍’渡江了!”隨著這一聲大叫,國民黨部隊陣地上的各種武器,立刻響了起來。在探照燈光照射下,隻見大片的河水頓時被染紅了。可是,幾千個頭戴鋼盔的人,迎著彈雨,仍不顧一切地向南岸擁來……敵軍長立刻命令下遊的6個師趕赴上遊,全殲渡河“共軍”!

就在敵軍慌亂的時刻,突然,敵軍後麵響起了驚天動地的大炮聲。原來是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乘木船、筏子、木排在下遊悄悄地登岸了。他們猶如天兵從天而降,直殺得敵軍屍橫遍地,敵軍長也被活捉了。

在鄧小平政委的指揮部裏,敵軍長並沒有服輸,他指著被染紅的河水和岸邊的一大堆鋼盔說:“你們也損失不小啊!”

鄧政委聽了哈哈大笑,對站在一旁的一位女衛生員說:“小鬼,你來給他上一課吧!”

女衛生員笑著對敵軍長說:“這不過是幾千個裝著紅墨水、上麵綁著鋼盔的葫蘆。”

聽了女衛生員的話,敵軍長這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鄧小平的軍事才能。

兩方交戰出奇製勝是戰勝敵人的一個法寶。鄧小平以葫蘆“假”兵調虎離山,確實妙!

民兵如何利用青蛙大敗日軍

1943年,麥收時,盤踞在山西省沁源縣城的日本侵略軍,仗著武器精良,經常出城搶割小麥。眼看即將到手的糧食被侵略者搶去,大家恨得咬牙切齒。但是,當時民兵手中隻有大刀、長矛和土地雷等武器,無法與敵人硬拚。怎麼辦呢?

大家集思廣益,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第二天,日軍占據的壕溝裏忽然有許多的蛙鳴聲。直吵得日本鬼子寢食不安。

這樣過了兩三天,日本鬼子再也忍不了啦,於是傾巢而出,紛紛跳進壕溝捉青蛙。這樣一來青蛙倒成了佳肴,讓他們大飽“口福”。

鬼子兵嚐到了“甜頭”,第二天,青蛙剛一叫,他們便爭先恐後地跳進壕溝。誰知,就在這時,隻聽“轟隆”,“轟隆”的爆炸聲響起,整個壕溝炸開了花。

原來,這是民兵們導演的好戲。他們利用鬼子疲憊的機會,偷偷地把地雷埋在壕溝裏,當日本鬼子捉青蛙時,地雷便爆炸了。片刻之間,日本鬼子被炸死了一半,剩下的鬼子連忙躲進據點,再也不敢貿然出來了。

我民兵運用青蛙之計大敗日本兵,說明了在作戰中,隻有集思廣益,依靠群眾的智慧,才能百戰不殆。

解放戰爭中有哪三大戰役

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是指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進行的三次戰略大決戰。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發起的。解放軍共集中兵力70多萬人,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向國民黨軍隊進攻,至11月2日,共殲敵47萬餘人,攻克沈陽、長春等大城市,解放了東北全境。

遼沈戰役結束後,部署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張家口地區的國民黨軍隊趕緊收縮兵力,妄圖南逃或西竄。我人民解放軍首先將他們分割包圍,然後於1948年12月發起平津戰役。此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基本上結束了解放華北的戰爭。

為了阻止解放軍南下,國民黨軍集結了80多萬人,嚴密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地區。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誌的指示,我人民解放軍在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下,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大規模的淮海戰役。解放軍集中兵力60餘萬人,曆時66天,先後消滅國民黨軍55萬人,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礎。從此,國民黨反動統治陷入土崩瓦解的狀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何時成立的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得中國人民喘不過氣來。為了推翻三座大山,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前仆後繼,經過28年英勇不屈的鬥爭,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1949年10月1日,是開國大典的日子。這天下午3時,毛澤東同誌健步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親自升起的第一麵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高高飄揚。從此,100多年來中國受人宰割、受盡欺淩的屈辱曆史結束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中國國旗有什麼象征意義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在1949年向全國征集國旗圖案的活動中,上海的曾聯鬆同誌所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一舉中選,當時還曾得到毛澤東同誌的肯定。同年9月27日,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的決議。

五星紅旗的旗麵呈長方形,長與寬的比例為3∶2。國旗由紅、黃兩種顏色構成。其中,紅色為主色調,象征著革命,象征著新中國的誕生是由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黃色則象征著中華民族是黃色人種。國旗的圖案由5顆金黃色的星組成。這5顆中有1顆大星、4顆小星,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4顆小星則代表全國人民,即建國之初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同時,還代表著中國長達4000年的有文字記載的文化曆史;在5顆星中,4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五星結體位於旗麵的左上方,呈橢圓形,象征我國版圖基本上呈橢圓形。

如今,五星紅旗已成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誌。

中國國歌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中國國歌誕生於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它原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詞作者是著名戲劇家田漢。1935年,電通影業公司攝製由田漢編劇的《風雲兒女》。這部影片中有一首長詩——《萬裏長城》,詩的最後一節被選為該影片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作曲家聶耳對這首歌詞非常感興趣,歌詞中那激昂有力的言語,深深地激發著他的創作熱情。於是,聶耳決心為此歌詞譜曲。當年5月16日出版的《電通畫報》首次刊登了《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歌很快傳遍了全國各地。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決定:《義勇軍進行曲》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一直沿用至今。

美國國旗有什麼象征意義

美國國旗由兩部分組成,旗的左上方藍底上排列著50顆白色的星,6顆一排與5顆一排相間排列,共排9行;旗的其餘部分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子,所以,人們又習慣稱其為“星條旗”。

美國國旗的圖案象征著行政區的劃分。每一顆星代表著一個州。美國有50個州和一個直屬區(即首都所在哥倫比亞區)。美國國旗上麵的白星是不斷變化的,越來越多。例如第四十九州阿拉斯加,是1867年從沙俄那買來的,現在第五十州夏威夷群島,是1898年吞並來的。這兩個州直到1959年才成為綴列在美國國旗上的兩顆白星。美國國旗上的13道紅白條象征著從英國統治下爭取獨立的13個殖民地,即現在美國東部的13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