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國曆史故事4(1 / 3)

第一章我國曆史故事4

玄武門事變

唐高祖李淵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隻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了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瓊、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裏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建成、元吉經常在唐高祖的寵妃麵前拍馬屁送禮,討她們的欣喜,而李世民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裏的珍寶,還為她們的親戚謀官位,都被李世民拒絕了。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麵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表麵上,兄弟三人還很和睦,可背後,李建成時時想除掉李世民。有一回,李淵外出狩獵,由三個兒子陪同。李建成有一匹烈馬,雖然跑得快,卻有個致命的弱點:前腿軟,在奔跑當中會突然跌倒。李建成讓李世民騎著這匹馬追獵。李世民不知這匹馬的毛病,騎上馬追趕一隻鹿。這馬速度超群,跑得比鹿還快,眼看就要追上鹿時,驀地,馬失前蹄,李世民猝不及防,從馬背上翻下,說時遲,那時快,李世民一個前空翻,穩穩站在了地上!

李世民是聰明人,馬上明白大哥要用這匹馬來暗害自己。但是,李世民不在乎,因為這幾年他東征北討,多數時間是在馬背上度過的,練就了一套騎馬的本領。所以,他又翻身上馬,繼續奔跑,連續掉了三次,沒碰破一點皮!李世民把馬交還給李建成的侍衛,對站在一邊的宇文士及說:“想用馬暗害我,可惜生死有命,枉費心機!”

李世民有意讓李建成聽到這句話,以起到警告的作用,然而,李建成卻這將這句話篡改成:“李世民有天子命,將來要當皇帝,不能隨便就死了。”並讓尹德妃和張婕妤在李淵麵前吹風。李淵一聽,很生氣地對李世民說:“你想做天子,我還沒死呢,也太著急了吧!”李世民一聽,也不辯解,摘下王冠,讓父皇派人調查,如真說過此話,甘願受死。

李淵還要訓斥李世民,中書令封德彝急忙進來,說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聯合起來,進攻豳州(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李淵吃了一驚,想一想,還得二兒子李世民率兵去打突厥。於是給李世民戴上王冠,讓他以國家為重,帶上李元吉去討伐突厥。

李世民一行來到豳州,與突厥對陣。他決定隻帶百名騎兵出陣與頡利可汗談話,讓李元吉一同去,李元吉不敢去。李世民便獨自來到突厥陣前,與突利可汗對話。他因為了解兩位可汗的情況,也知道他們之間存在矛盾,所以,他胸有成竹,據理闡明利害,認為以和為貴。李世民的句句話說到了突利可汗的心裏,加上逢連雨天,不宜交戰,突利可汗便讓叔叔思摩到唐營議和,並表示願同李世民結為兄弟,於是,突利可汗撤兵而回。

頡利可汗見突利可汗收兵,覺得自己力量太弱,打也贏不了,也隻好退兵。豳州退敵兵,李世民不傷一兵一卒,不用一矢一刀,僅憑一番話,就達到目的,其智其勇,非一般人能比,使朝廷上下的人無不為之歎服!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的一天,李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喝酒,幾杯酒下肚,李世民突然肚子劇痛,回到自己住的西宮以後,吐起了血。禦醫給他服了藥,才漸漸好了。

李淵得到消息,猜想是大兒對二兒下了毒手。盡管如此,他仍然不忍心廢掉太子,又不想讓二兒再受傷害。於是李淵想了一個他自認為兩全其美的辦法:派李世民去洛陽,管理陝州以東的州郡。李世民覺得這樣也不錯,就答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緊張,認為讓李世民去洛陽是放虎歸山,便找一些大臣向皇帝上書,說李世民去洛陽不會回來,有分裂國家的危險。李淵一聽覺得有理,便沒讓李世民去洛陽。

李建成、李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拉攏李世民手下的親信將領。他們首先看好尉遲敬德,李建成派心腹送給敬德一車金銀珠寶,並說明來意。尉遲敬德拒收金銀,送走來使,便向李世民報告了。李世民說:“將軍從今以後要處處留神,他們不會饒過你的!”果然,當天晚上就有刺客來到尉遲敬德住處,但見房門大開,知有防備,嚇得沒敢進屋就跑了。

暗的不行,就來明的,李建成在皇帝麵前誣告尉遲敬德,將他關進監獄,準備殺害。李世民在父皇麵前慷慨陳詞,曆數尉遲敬德的功勞,李淵隻好把他放了。

李建成為掃除李世民及其親信,以達到他的目的,使用了各種手段。收買這一招失靈後,他並不氣餒,又向皇帝密告李世民的天策府謀士房玄齡、杜如晦行為不軌,應將他們逐出天策府。派李世民部下大將程咬金去康州(今廣東德慶)任刺史。程咬金雖是武將,卻也粗中有細,看出問題,他對李世民說:“我至死不去康州,要保護大王。大王的羽翼一旦除盡,他們就該謀害大王了,請大王盡早決斷!”

李世民意識到形勢的嚴峻,召集天策府文官武將商討對策。這時,邊境傳來消息,突厥又來入侵,李建成薦舉李元吉率兵出征,並打算將李世民部下尉遲敬德、程咬金等大將一齊殺掉。李世民將此事告訴李淵,李淵要第二天親自審問尉遲敬德和程咬金,讓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同時參加。

李世民一次次的忍讓,終於忍無可忍了。現在不僅是個人生死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唐朝江山將來落在誰手、向何處發展的大問題,他決定狠下心來反擊了。當天深夜,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將士埋伏在玄武門下。天剛蒙蒙亮,李建成和李元吉騎著馬進宮,覺得四周情形與往日不同,李建成回馬要走,李世民從牆後出來招呼他。李元吉做賊心虛,想先下手為強,摘弓搭箭,朝李世民射去。不知是他心慌力弱,還是神靈保佑李世民,李元吉連發三箭,箭箭射空。

李世民不再遲疑,對準李元吉拉滿了弓,李建成見狀高喊:“三弟小心……”話未說完,李世民射出的狼牙箭直奔他而來,李建成猝不及防,咽喉中箭,從馬上掉下身亡。與此同時,喊聲四起,尉遲敬德率領七十名騎兵如從天降。李元吉催馬便跑,尉遲敬德張弓一箭,射中他後心,當場斃命。

這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事變”。李淵知道消息,也無可奈何,在這種情形下,隻好立李世民為太子。

武則天廢二帝

唐太宗在位期間有一“才人”名叫武則天。因為她容貌姣好,所以被唐太宗賜號為“武媚”,人稱媚娘。

唐太宗去世後,媚娘和一些宮女都被送到感業寺去做了尼姑。新繼位的皇帝唐高宗與媚娘早有舊情,當他到感業寺焚香的時候正巧與媚娘相遇,彼此十分傷感。於是,高宗讓武則天重蓄烏發,答應再次接她入宮。武則天入宮不久,便被晉升為“昭儀”(位列九嬪之首,地位僅次於皇後)。武則天十分得意,還想進一步奪取皇後的位子。公元655年10月,唐高宗下詔,廢掉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

當上皇後的武則天,仍不滿足,她要稱帝,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天子。

武後生了四個兒子,即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唐高宗為了保住李家的皇位,廢武後沒有成功,就想禪位給長子李弘。武則天知道後,立即用毒酒藥死年僅24歲的長子。高宗又立李賢為太子,武後又以李賢行為不正為由,威逼唐高宗將其廢成平民,流放到巴州,後被武則天謀害。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病死。第二年正月,李顯即位,就是唐中宗。唐中宗隻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被武則天廢掉了。

武則天又立第四個兒子李旦為皇帝,稱唐睿宗。

公元690年11月,唐睿宗和滿朝大臣按照武則天的旨意,向她上表,請求她親自當皇帝並改國號。於是,67歲的武則天下詔廢了唐睿宗,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經過36年的苦心經營,武則天終於正式登上皇位,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怕貓的典故

傳說,武則天怕貓,她在位時曾下令宮中不準養貓,這是什麼緣故呢?

據史書記載,武則天被唐高宗立為皇後之前,與原先的王皇後和蕭淑妃之間有過爭寵的鬥爭,武則天取勝後,被唐高宗封為皇後,她利用權勢,“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其手足,投酒甕中,曰:‘令二媼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蕭淑妃臨死前曾咬牙切齒地大罵武則天:“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來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

武則天聽了蕭淑妃的咒罵,心中十分不安,生怕王皇後和蕭淑妃死後冤鬼索命,來世變成貓咬斷自己的咽喉。因此,武則天十分討厭貓,並下了宮中不準養貓的禁令。

趙匡胤陳橋兵變

趙匡胤祖籍河北涿州,出身於武官家庭,祖父當過營、薊、涿等州的刺史。父親趙弘殷,是後唐的一名禁軍軍官。趙匡胤生於洛陽,並在那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公元948年,22歲的趙匡胤離家出走。起初,他曾去投奔與他父親有舊交的防禦使王彥超,但未被王彥超收留;後來,他又投奔隨州刺史董本,因為董本的兒子瞧不起他而離開隨州。這時,趙匡胤已身無分文,連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一天,趙匡胤投宿在一所廟中,廟中和尚見他如此貧困潦倒,但舉止談吐又頗具雄才大略,便開導他說:“我給你一點路費,你向北走,會有好運的。”傳說,當趙匡胤走到河南商丘的高辛廟時,見到一個占卜者,便湊上去,問訊自己的前程。他先問能否當一名小兵,卜顯示“不吉”;又問能否當一名刺史,卜又顯示“不吉”。他不解,再問能否當皇帝,卜上顯示:“吉”!於是,他向南投到後漢樞密史郭威的帳下,郭威見趙匡胤氣質不凡,便留在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