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曆史故事2(1 / 3)

第二章世界曆史故事2

居魯士建立波斯帝國

公元前628年,居住在伊朗高原的米底人聯合兩河流域的迦勒底人,一舉攻破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曾經強大的亞述自此滅亡。從此,米底人崛起,成為西亞強國。

到了國王阿斯提亞格斯當政時,米底的國王平安傳了四代。

阿斯提亞格斯的女兒曼丹妮嫁給波斯貴族岡比西斯後,生下一男嬰,取名居魯士。

居魯士長大後,憑著自己的貴族身份,逐漸將波斯10個部落的青壯年貴族團結在他的周圍。當時,波斯人對米底人的統治十分不滿,人們時常起來造反。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率領波斯士兵一舉滅掉了米底。

不久,居魯士率領波斯軍隊又滅亡了呂底亞王國。

之後,居魯士又以武力相威脅,使小亞細亞沿海各希臘城邦向他臣服,但允許各邦自治。然後他揮師東進,深入中亞,並在今天獨聯體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境內修築了邊境要塞“居魯士城”。就這樣,居魯士建立了波斯帝國。

斯巴達成為古代軍事強國

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上,南麵臨海,三麵環山。斯巴達人又稱拉西第夢人,是南侵的多利亞人的一支,他們於公元前11世紀末進入拉哥尼亞平原。斯巴達人非常重視軍事訓練,以保證他們不斷對外侵略的勝利。斯巴達人崇尚武力精神,整個斯巴達社會等於是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斯巴達的嬰兒呱呱落地時,就抱到長老那裏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不健康,他就被拋到荒山野外的棄嬰場去;母親用烈酒給嬰兒洗澡,如果他抽風或失去知覺,這就證明他體質不堅強,任他死去,因為他不可能成長為良好的戰士。男孩子7歲前,由雙親撫養。7歲後,被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

斯巴達男青年滿20歲就正式成為軍人。30歲成親,但每天還要參加軍事訓練。60歲時退伍,但仍是預備軍人。斯巴達女孩7歲後仍留在家裏,她們不是整天織布做家務,而是從事體育鍛煉,練習跑步、競走、擲鐵餅、搏鬥等。斯巴達人認為隻有身體強健的母親,才能生下剛強的戰士。一個斯巴達母親送兒子上戰場時,不是祝他平安歸來,而是給他一個盾牌,說:“要麼拿著,要麼躺在上麵。”意思是說,要麼拿著盾牌光榮勝利歸來,要麼光榮戰死被別人用盾牌抬回來。

軍事教育造就了斯巴達婦女的剛強性格,她們毫無其他希臘婦女溫柔多情的性格,更無慈母之心。但是,她們培養出了最優秀的戰士,使斯巴達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大不列顛各民族的大融合

伊比利亞人是阿爾卑斯係的一個新種族。他們到大不列顛島上後,首先進入肯特郡地區,與早先來的伊比利亞民族融合,很快就建成了大不列顛島的第一個文明中心。

和平的日子並沒有長期維持下去。在公元前700年左右,高特爾人入侵大不列顛島。他們原先住在上萊茵河地區,不知什麼原因到了大不列顛島。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征服了大不列顛島上的居民。200年後,克爾特克也來到了大不列顛島。克爾特人操著鐵器,把高特爾人打了個落花流水,高爾特人隻好遷往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地區。又過了約100年,比格爾人來了,沒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東南部地區,成為了該地區的主人。

大不列顛島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開始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交往漸漸擴大。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不列顛人。

不列顛人從公元前53年起,就遭到了羅馬人的侵略。

在羅馬結束對大不列顛島的統治後,盎格魯人一舉奪得了不列顛人世代生存的東南沿海、內地地區,成為大不列顛島的新主人。

進入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人,內部有著眾多的矛盾,互相征戰不休。在公元6世紀末到7世紀初,他們才達成平衡,分成了七個小國。英國人稱這個時間段為七國時代。

大不列顛島分成了三大區域,即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西部已是不列顛人的天下,而其他地區則是盎格魯人的地盤。

後來,諾曼人遷居到了不列顛島的東北部,建立起“丹麥區”。

公元829年,西塞克斯的國王統一了七國,建立起統一的英格蘭王國。在公元878年,英格蘭王國打敗了丹麥區。兩年後,丹麥人同英格蘭簽訂和約,給丹麥人限定了疆界。阿爾弗烈德成為英國的民族領袖,被稱作“阿爾弗烈德大帝”。

公元10世紀初期,大不列顛島上的丹麥人和盎格魯人開始了大融合。

歐洲進入封建製的中古時代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即以君士坦丁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城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

統治西羅馬帝國的霍諾留本是一個萎靡不振的低能兒。幸運的是他手下有一名叫斯底裏哥的元帥幫他執政,才勉強維持了政權。不幸的是,霍諾留後來聽信了少數貴族的謠言,竟下令處死了能幹的斯底裏哥,還株連了許多人。斯底裏哥的部下異常恐懼和憤慨,一下子有3000人投奔了西哥特首領阿拉裏克。然後,阿拉裏克率軍兵臨羅馬城下。

西羅馬皇帝在大兵壓境、糧食短缺、瘟疫橫行的情況下,隻得低聲下氣地與哥特人講和。誰知剛剛太平幾天,低能兒霍諾留居然起了雄心,要與哥特人決一雌雄。

公元410年8月24日晚,哥特人終於打開了羅馬城門,衝入城內。

羅馬城淪陷的第六天,哥特人扶起了一個傀儡皇帝上台,但維持西羅馬帝國的名號。

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除了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羅慕洛斯,宣告西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是西歐、北非奴隸社會結束的一個標誌。從此,歐洲曆史進入了封建製的中古時代,學者們稱其為“中世紀”。

北匈奴西侵歐洲

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被東漢和南匈奴擊敗後,部分西遷。北匈奴經中亞細亞輾轉遷移,至4世紀到達東歐,5世紀上半葉侵入中歐,以班諾尼亞(約當今匈牙利西部)為中心,建立起強大的匈奴帝國,隨後進行了一係列大規模的軍事活動。到阿提拉統治時期,勢力所及東起裏海,西至萊茵河,南抵阿爾卑斯山,北到波羅的海。這時為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

為了繼續擴大疆域,掠奪更多的財富,阿提拉利用羅馬分裂(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機會,首先發動了對東羅馬的進攻。東羅馬向匈奴稱臣,並割地給匈奴。

公元451年,阿提拉以西羅馬拒絕出嫁荷諾麗亞公主為名,率領50萬大軍侵入西歐。

西羅馬帝國聯合日耳曼哥特人與阿提拉部決一死戰。結果阿提拉戰敗,匈奴勢衰。

公元453年,阿提拉暴病身亡,那時他47歲。

北匈奴人在歐洲這塊土地上馳騁了幾十年,摧毀了很多城市,使經濟、教育都衰退了。然而他們改變了戰領地區的經濟製度,使它漸漸擺脫了奴隸製的束縛,向封建社會過渡。

日本進入封建社會

公元587年,日本天皇欽明去世,因皇位繼承問題,稻目之子蘇我馬子與尾輿之子物部守屋進行了決戰。物部氏被打敗,蘇我馬子控製了朝廷。公元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鐮足等人在接見三韓使者的儀式中,突然發動襲擊,刺殺了蘇我氏的代表人物蘇我入鹿,13日,蘇我入鹿的父親自殺。14日,革新派人物組成以改革派人物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為核心的集團,廢黜了蘇我氏擁立的天皇,立中大兄的舅舅輕王子繼位,稱教德天皇,並效仿中國的作法,建年號“大化”,遷都難波(今大阪)。

公元646年正月元日,新政權頒布了《改新詔書》,並全力向全國貫徹,701年,改革大有成果,朝廷又發布了《大寶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大化革新之後,日本在經濟方麵廢除了部民製,建立起封建土地國有製。在政治方麵,廢除了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了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在軍事上,實行征兵製,在京師設立了五衛府,在地方設軍團,所有軍隊一律歸中央統一指揮。

大化革新史稱“大化改新”,它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逐漸地過渡到封建社會,但也留下了鐮足專權的禍根。

十字軍東侵

11世紀,西歐國家城市興起,國內外貿易迅速發展。商人們把東方的貴重絲織品、精致香料和甘醇的葡萄酒大量運回歐洲,極大地刺激了封建貴族對東方的貪欲。一批批朝聖者到東方後,被那裏繁榮的經濟、宏偉壯觀的廟宇、宮殿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所吸引。於是,東方富庶的神話在西歐到處流傳。1095年的秋天,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克勒芒召開的宗教大會上宣稱,去東方將獲得大量戰利品,參加者可以延期償還債務。教會還欺騙農奴說,參加東征可以獲得人身自由,免除一切罪過,並且保證每一個戰死的人,他的靈魂都可以直接升到天國。於是,2萬名農奴,在一個叫彼得的教士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聖城出發了。稍後,貴族們在安置好家產後,也組織了一批較具傳統性的正規軍隊加入東征的行列。東征的參加者,都在衣服上縫上十字作為標記,因而稱為十字軍。

十字軍東侵共進行了8次,曆時近200年。

十字軍東侵,不僅給東地中海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使西歐人民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但是客觀上,它又起到了促進東西方文化和商業交流的作用。

法國人威廉做英王

1066年1月,英王愛德華逝世。他沒有後代,臨終前,他指定妻弟威撒克斯伯爵哈羅德為繼承人。不料,愛德華國王的堂表兄諾曼底公爵威廉也要求繼承英國王位。英國貴族會議認為法國人威廉並無英格蘭王位繼承權,選舉了哈羅德為新國王。

當哈羅德充滿信心地盼望登基加冕時,挪威人從北方開始入侵英格蘭約克郡。哈羅德率軍迎戰。

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見英王哈羅德北上拒敵,南方空虛,在教皇的支持下,率領5000人(其中2000人為騎士)的軍隊向不列顛撲去。在哈斯丁斯一舉將敵軍圍殲。

哈斯丁斯戰役結束後,威廉繳獲了哈羅德的綴有金線寶石的王旗。為求得羅馬教廷對他奪取英格蘭王位的支持,他將王旗獻給了教皇。哈斯丁斯戰役奠定了威廉公爵征服英格蘭的基礎。1066年聖誕節,威廉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加冕禮,正式登上了英格蘭王位,稱威廉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