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趣味曆史之謎2(2 / 3)

周代,襲用堯舜製,仍稱“圜土”。

《周禮》:“以圜土聚教罷民。”意即把犯人押在“圜土”(監獄)內教育改造。

秦代,稱“囹圄”,也稱“囹圉”。《說文》:“囹,獄也”;又:“圄,守之也。”《韓非子·三守》:“至於守司囹圄,禁製刑罰,人臣擅之,此謂刑劫。”《禮·月令》:“仲春三月,命有司省囹圄。”注雲:“囹圄,所以禁守係者,若今則獄矣。”

漢代,始稱為“獄”,又稱為“牢獄”。《漢書·蕭望之傳》:“望之仰天歎曰:‘吾嚐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獄。’”

宋代,稱為“牢城”。《宋史·刑法誌三》:“凡命官犯重罪……其坐死特貸者,多杖,黥配遠州牢城。”《水滸傳》中林衝發配滄州看守草料場。草料場即是“牢城”。

明代,開始稱“獄”為“監”。《明律·捕亡門》:“獄囚脫監及反獄在逃。”箋釋:“從門出者謂之脫監,逾垣出者謂之越獄。”

清代以來,一直沿用“監”名,並把“監”和“獄”合在一起,稱為監獄。

曆史上的“空城計”有哪些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巧設空城計,大敗司馬懿的故事婦孺皆知。然而我國曆史上的真“空城計”卻鮮為人知。

早在春秋時期,《左傳》一書中就有關於空城計的記載。楚成王六年,楚國令尹子元發兵車600乘攻鄭。楚軍進入鄭國的外郭門來到內城前,隻見城門大開,任人自由進出。楚軍遲疑,恐鄭軍埋伏在城內,不敢進城。這時,鄭人趁機放風,說齊、宋、魯三國的援鄭軍馬將至,楚軍嚇破了膽,隻得連夜逃遁。

南北朝時期,北齊祖珽任徐州刺史,正逢南朝陳國的軍隊入侵,祖珽下令不關城門,守城兵士全部下城,靜坐在街巷裏,大街小巷禁止行人通行,全城一片寂靜,當南陳軍隊進入城內時,感到十分疑惑。這時,祖珽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四麵出擊,南陳軍隊驚慌失措,防不勝防,大敗而逃。

唐玄宗時,吐蕃人不斷進攻瓜州,守城將領王君謨陣亡。新任刺史張守珪帶領民眾修築,城牆還未修築好,吐蕃人又發動突然襲擊,城內百姓驚慌失措,可是,張守珪卻在城頭擺酒,與士兵們一起作樂,敵軍懷疑城內有重兵埋伏,不敢輕舉妄動,隻好撤退。

宋朝時候,馬知節奉命為延州樞密使,當時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馬知節便調兵遣將,加強防守。這年元宵節,馬知節命四方城門大開,城頭張燈結彩,戎兵入侵時望而生畏,不敢進城。

元朝末年,苗帥楊完率領數萬軍兵攻打徽州。當時,徽州剛被明軍占領,明軍立足未穩,留守徽城的兵力很少,麵對數萬敵軍,明軍寡不敵眾,這時,守城大將鄧愈命令徽城四門大開,嚴陣以待,苗軍攻至城下不敢進城,隻得後退。

日本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公元1世紀左右,日本列島的原始氏族製開始崩潰,各個氏族首領紛紛割據立國,其中最強大的是倭奴國。到了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時,在大和地方,又出現一個統治整個北九州、勢力到達關東地方的邪烏國,又稱“大和”政權。所以,當時對日本的俗稱為“倭國”或“大和”,首領稱“倭王”或“大王”。

公元4世紀前後,日本經過大化革新,建立了在行政上把全部居民按照地區加以組織和統治的完整的國家,還確立了天皇製,天皇成為最高的專製權力者;這樣,就有必要與“大和”地方政權加以區別。後來,推古天皇認為“大和”在中國的東方,是日出之處。他自稱為“東天皇”或“日出處天子”。以後,從“日出處”延伸為“日本”,作為日本國的國名。

“黃袍佛國”是指哪個國家

“黃袍佛國”就是指泰國。泰國的寺廟特別多,其中玉佛寺是最大的一座。玉佛寺是泰國大皇宮的一部分,原來是供奉玉佛和皇家祭祀用的,現在已經開放。裏麵的玉佛用一整塊綠玉雕成,是舉世無雙的泰國國寶。

據傳說,當年佛祖傳經來到泰國,首先到達首都曼穀以西佛統市,以後佛教便從這裏傳遍全國73府。如今佛教在泰國已經十分盛行,在全國5000多萬人口當中,信奉佛教的人占95%以上。在泰國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幾乎家家都有供奉佛祖的佛堂、佛龕,香煙繚繞,長年不斷。

人們遇到紅白喜事,比如生孩子、蓋新房子、過生日等等,都請和尚來念佛誦經。泰國有30多萬和尚,他們受到人們的敬佩,得到各種照顧,就連公共汽車上也設有和尚的專座。

泰國男子一般都當過和尚,大學生在暑假也要去寺廟當半個月的和尚,甚至連泰國國王也當過和尚。和尚如此之多,寺廟自然少不了,全國有寺廟3萬多座,僅首都就有寺廟300多座。

泰國許多男子從小就進廟當和尚,幾年後再去讀書或者就業,所以這裏小和尚特別多,約有十萬人。

英國為什麼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因其殖民地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個不大的島國,竟然能在全球建立起大英帝國,無論地球怎麼轉,它的領地總有若幹部分處在太陽的照耀之下,因而它自誇是“日不落帝國”。

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英國的實力劇增。進一步的發展不但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還要有更廣闊的國外市場。當時,要取得國外市場,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建立殖民地。英帝國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征服。

英國資產階級政權在17至18世紀這一段時間裏,運用海上劫掠、奴隸販運、商業戰爭地、殖民地戰爭及殖民地掠奪等手段,從昔日的殖民強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國家手中奪取了海上霸權,占領了它們昔日陸上的殖民屬地,並將其殖民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地。經過幾個世紀的苦心經營,終於建立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大英帝國,這個大英帝國除了擁有英國本土以外,還包括自治領、殖民地、代管地及其他屬地。大英帝國盛極時的版圖遍布五大洲,總麵積達335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本國領土的13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億,相當於本國人口的9倍。英國終於建立了一個夢寐以求的、勢力範圍幾乎遍及全球的殖民大帝國,實現了“日不落之夢”。有一首詩為此而描寫道:

大地是英國立國的地方,

轉遍地球都可看到這個國家。

紅色的都是英國的版圖,

別處是一片灰暗。

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使得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隻要有陽光,就可以看到英國旗,所以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蘇格蘭的男子真的穿裙子嗎

蘇格蘭是一個有著自己的風俗、傳統的民族,那兒最引人注目的風俗就是:男子愛穿裙子。

我們知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男子都不穿裙子,隻有婦女才穿裙子。而在蘇格蘭,這個普遍規律卻不成立,因為蘇格蘭的男子不僅穿裙子,而且穿的還都是鮮豔的花格短裙。

這種蘇格蘭短裙又叫基爾特,是蘇格蘭男子的民族服裝。裙子很短,長度是從腰部到膝蓋。節日裏,在蘇格蘭的大街小巷,很容易看見一身漂亮裙裝的蘇格蘭男子。他們都穿著鮮豔的花格短裙;腰上掛著一隻黑白色相間的小包;頭上戴著黑色的帽子,帽子的左邊還插著一根白色羽毛。看起來非常獨特、新鮮。

蘇格蘭短裙通常用花呢製成,布麵的圖案是連續的方格。蘇格蘭男子穿花格短裙,已經有許多年的曆史了,蘇格蘭人認為:男子穿裙子,最能表現蘇格蘭獨有的民族特色。

可是到了1707年,英國強行將蘇格蘭並入了自己的版圖。蘇格蘭人民渴望民族獨立,因此他們就以身著與眾不同的民族服裝來表示不忘自己的民族。

為了讓蘇格蘭人民忘記自己的民族習慣,順從英國政府的統治。1746年,英國政府下令,禁止蘇格蘭男人穿花格短裙,第一次違反者處6個月的監禁;第二次違反者處7年徒刑。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禁裙令”。